如何对异地男友欲擒故纵,怎样高情商的告诉男友你很想他怎么告诉异地恋男友想那个
#分享新生活#
文/王民官
作为成语“择邻而居”,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讲的是战国时期,孟子小时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想想我们每一个人,先天的出生地自己决定不了,但在成长的后天,如果能有一个理想的地理或人文环境,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的家乡大吴村,座落在太原市城乡结合部。还是在六十后代初、七十年代末,在村的北面,是山西省最大的学府--山西大学坞城校区。后来又建设了山西省司法学校和山西财经大学坞城校区;东面有山西针织厂、山西毛纺织厂、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荣军医院、太原师范学院南校区;西面是部队的营区。在很小的时候,对周边的院校工厂军营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自从上学、参军,尤其是工作后,走了这么一大圈,回头看看,自己所经历的,或多或少都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也可能是挺大的。
比如小时候,正在街道上玩耍,有几个山西大学的男女大学生正拿着画夹,在院子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写生。我们几个孩子围上去观看时,却被人家大学生拉住,说站好了,给你们画个像。于是,我们就这样,当了一次农村孩子的模特儿。看了人家大学生画的那么像、那么好,于是便也萌生了画画的念头。后来开始自学素描,练习线条、掌握光影,甚至人物头像造型等绘画的基础技巧。那个时候新华书店也很少见到有专门教画的书籍。同学不知从哪里买了一本绘画基础知识书,借来翻阅了好几个月,人家要回去后,又跑到他家里继续翻看学习。到高中的时候,已能够画一些风景和人物,先后临摹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火吕布”、《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文学小说中的插图人物等,仅从白描图案来看,已是像模像样。其中临摹了一幅杭州西湖“平湖秋月”的水彩画,画好后镶在了家里的台式穿衣镜上,别人进来看到后,都误以为是从商店里买的画呢!后来上学、参军入伍后,出黑板报、墙报,画画、写字、插图也都是得心应手。谈恋爱时,就利用一周的业余时间,精心地画了一幅八骏图,送给了她家,赢得了对像的芳心。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山西大学的南门二、三百米处,曾有一栋四五层的红砖楼,山西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在里面。绕过红楼往北再走一百来米,就到了山西大学的南门。进了南门沿着路往北走,就经常看到三三俩俩的男女大学生穿着深蓝或黑色的衣服,有的夹着书本,有的戴着深度的近视眼镜,低头或若有所思地急匆匆走过。有的时候赶上学校中午开饭的时间,还会看到男女大学生们排着长队等在饭堂门前,或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他们端着个铝饭盒或是搪瓷碗,拿筷子夹一个馍馍或是粗粮窝窝头。总感觉他们爱学习、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看学校的伙食质量,也远不如我们这近郊区农村家的饭菜吃的好,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学生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清贫。再往北走,路西有一个百货商店,长长的玻璃柜台,进里面买东西的人也不多,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具、针头线脑、洗漱用品、钢笔书本之类的。参军时,曾从这个商店买了一支灌蓝墨水的钢笔,一直用了很长的时间。
快走到马路的尽头向左转不远,就是学校的大操场,平时那里活动的大学生比较多,人声嘈杂,但感觉充满活力。再往西走,就是学校的教学大楼,朝西的广场上矗立着毛泽东主席挥手的雕像。有的时候,在西门口偶尔还能碰上苏联籍的教授,尤其是在大冷的冬天,看到那金发碧眼的外国女教师,头上围着花色羊毛围巾,下身穿着大花格裙子。在那个年代,外国人在山西真的是很少,感觉特别稀罕。尽管有的时候是迎面而来,但也要回头多看上几眼,真的是没有见过。出了山西大学的西门,一直往西走有四、五里路,则是山西省委党校,那是培训山西省中高级干部的地方,总感觉出入的都是地方的领导干部,感觉也很神秘。而从山西大学西门出门接着左拐往南,要下一个大坡,沿着山西大学的院墙再往南走,在马路边上则矗立着一个英汉文字的铁皮牌子,好像是禁止外国人再往前走的意思。记得在黄陵通往小店的黄陵庄儿上的马路边,也曾竖立着同样的一个牌子,那也是告诉外国人到此为止,不能再往前走了。
山西大学毛主席雕像
那个时候就想,自己的家离得山西大学这么近,以后一定要好好用功学习,将来争取考进大学。因为那个时候上大学包分配,也是身份地位的像征,更是一条多少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出路。
后来,上了初中、上高中,由于文革中是推荐高中学生上大学,才知道自己离上山西大学的梦想是越来越遥远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两位同事都考上了山西大学。其中有一位叫娄小燕,考上了山西大学美术系,真的是打心眼里羡慕他们。还有我高中的老师李正民,后来不仅考上了山西大学中文系,读完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先后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导师、教委会成员,山西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辽金文学会(筹)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评审专家。李正民老师对金代元好问有很深的研究,论著有《元好问研究论略》、《(续夷坚志)评注》等。我参军后回太原探亲,曾专程到山西大学校园他的家里去拜访过,李老师还是那么热情、健谈,还是像在中学教我们时那么激情澎湃、表情丰富、高谈阔论,又极其孝顺,一直带着老母亲在身边侍候,他是同学们心中非常优秀的好老师。
前排右四为李正民老师,右六为笔者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的这首诗,就十分注重择邻而居的重要性。一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脱离现实生活。一般而言,我们只能是适应环境、顺应潮流,而不大可能是改变环境、逆流而上。虽然也曾有极个别的违背这个规律而有所成就的,但大都付出了更大或沉重的代价。
因此,择邻而居,择善而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都是一些人人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有的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当然,我们也不是环境决定论者,人的成长进步,有了好的环境,如果自己不努力,终将一事无成。但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确实离不开他所经历的自然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离不开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想要一蹴而就,那只能是个空洞的幻想。勤奋是天才的阶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都是前人总结的金玉良言,是一个人能够成功最基本的道理。
在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期间,赴苏南考察,在梅园合影
先后两次在南京政治学院学习
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在天津海军政治学校学习
就拿我自己来讲,虽然没有进入山西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但参军后,时刻不忘学习,心中始终装有大学梦的理想。在部队提干部后,被单位选派进入海军政治学校天津分校学习,一年半后,获得了当时全军较早的中专学历。回到部队后,先后进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海军大连政治学院、北京国防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取得了大学本科的学历。转业到地方后,又先后两次进入青岛市委党校脱产学习,参加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短期进修班的学习。特别是在清华大学进修期间,利用课余及早晚的时间,不仅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也去北京大学的校园参观、走路、散步,感受那高等学府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气息。
在清华大学
在北京大学门前
在浙江大学校园内毛主席雕像前
由于驻地在青岛,除了部队的院校外,有的时候,也经常去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大学等校园内走走。同时,利用出差的机会,先后去过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西安交大等学校进校园参观,直接与大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主动感受不同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人文气息和浓厚的校园文化。
2019年退休回太原后,与老伴一起,又从山西大学的南门进入山西大学院内,沿着原来经常走过的路,边走边看,感觉有的老建筑还在,路也在,只是路旁的树变粗,变得更加枝繁叶茂了。故地重游,还是能够感受到校园内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感受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走在校园幽静的马路上,感叹良多:想想在这里,是我梦想的原点,也是燃起人生希望的地方。尽管没有一天坐过这里教室的课桌,没有听过老师们的一次授课讲学,只是隔着窗户看到大学生们认真地听课,老师在黑板前认真的演讲……但却也给了我无限的遐思和追求梦想的希望!这也许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无形地感受到紧挨着的这所百年学府的强力磁场,或许是在冥冥之中,它所带给我不畏艰难、追求理想和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君子择善而从,文人择书而读。良鸟择木而栖,精英择邻而居。如果我们能够和一所小学、中学或者大学为邻,作为一个家庭来讲是非常荣幸的,而作为个人来讲,何尝不是一个福气呢?
(冰凌文学
2021-02-27 19:00发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