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怎样才能更有魅力,怎样的男生特别有魅力男生怎样才能更有魅力,怎样的男生特别有魅力呢
导语
READ
中国农历源远流长
中国农历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实行的传统历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对年、月和节气的安排完全以月相盈亏和太阳周年视运动两个自然周期为依据,没有人为的干预。
鸡
金鸡送福,
吉祥如意!
定朔和置闰
中国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的那一天为每月的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一月初一。朔望周期不是日的整倍数,平均为29.53059日,月长便有大有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朔望周期本身也长短不一,相差近半天,所以可能会出现连续几个大月或连续几个小月的情况。朔日到底在哪一天,要根据月亮和太阳的真实位置来确定,古时称为“定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很复杂的工作。
中国农历的年以回归年为依据,但回归年周期与朔望周期不能通约。中国农历通过置闰的办法调节年与月两个自然周期,并以二十四节气补充调和月亮与太阳两个天体运动的自然节律,相当科学和完备地指导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既照顾了阴(太阴,即月亮)也照顾了阳(太阳),所以是一种阴阳历。公历弃朔望周期于不顾,只考虑回归年一种自然周期,所以属于太阳历(阳历)。一些民族的历法,如伊斯兰回历,只考虑月相周期,不顾太阳运动,属太阴历(简称阴历)。
积12个朔望月为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左右,3年累积已超过1个月。调节的办法就是安排1个闰月,使这年有13个月,称为置闰。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定,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每15°的24个时刻。从冬至开始,每隔1个节气称为中气,共有12个中气: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如果某个朔望月中不包含中气,这个月份就不是正规的月份,而算做上一月的闰月。每一回归年只有而且必定有12个中气,与中气相配的12个正规的月份命名为正月、二月、……、十二月。用置闰的办法解决了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调节问题。至于哪个中气所在的月为正月,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表1)。从冬至开始,12个中气分别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匹配,称为月建,正月为岁首。夏朝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商朝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周朝以建子之月为岁首,秦朝以建亥之月为岁首。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颁行太初历,岁首依夏历,设在建寅之月,即雨水所在的月份。以后除西汉末年王莽、三国魏明帝曹睿、唐武则天、唐肃宗李亨曾短时期有所改动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均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以雨水所在的月份为正月。
表1 历代月建表
节气以角度均分,时间间隔并不均匀。地球过近日点(冬至与小寒之间,1月4日前后)附近,运动速度快,跨15°的时间短,节气间隔时间就短,朔望月长度超过2个中气之间的间隔,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地球过远日点(夏至与小暑之间,7月6日前后)附近,运动速度慢,跨15°的时间长,节气间隔时间较长,朔望月长度不足2个中气之间的间隔,发生闰月的机会甚多。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八月,二、三、九、十月少有发生,十一月~正月出现闰月是极为罕见的。如闰十一月自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有过一次以来,至2033年才又出现一次;闰十二月自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有过一次,闰正月自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有过一次以来,直至公元2100年,还一次都没有。
有一种极偶然的情况,在一个朔望月中出现2个中气。这时一定会在附近月份中没有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不算闰月,仍是正常月份。例如,1985年乙丑年正月没有中气,但前一年甲子年十一月却有2个中气,所以乙丑年正月不是闰月,仍属正常月份,虽然没有“雨水”,仍为正月。
中国农历兼顾日月,源远流长,包含着比公历更多的自然信息,功能也更加丰富。二十四节气不仅能调和阴阳,而且能更准确地指导农时。公历不顾月相;中国农历与月相有明确关系。月相不仅是人类抒发感情的重要对象,也与人类生产活动相关。如夜晚利用月亮照明;月亮位置同海洋潮汐的密切关系对指导渔业生产至关重要;月相周期同某些生命活动周期及人的生理周期有关等。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都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
农历的缺点是年长不是定数,遇有闰月,这年要多发一个月的工资;二是定朔和置闰都需专业人员确定,大小月没有规律,不便民间推算。
干支纪法
干支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天干和地支按序搭配,共60个顺序,又称“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早用来纪日,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史书上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至宣统三年至今,2700多年连续纪日,没有间断。干支用于纪年、纪月、纪时是以后推广出来的。
干支纪年从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乙酉年)四分历开始被正式采用,延续至今。干支纪月比较简单,因为1年12个月(不算闰月),刚好与12地支搭配,各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月的天干可从年的天干简单算出。闰月的干支以当月所含的节气(闰月没有中气,只有一个节气)时刻分界,交节前属上月干支,交节后属下月干支。干支纪时类似干支纪月,将每天分为12个时辰,直接以12地支命名,时的天干可从日的天干简单算出。在《天文学新概论第四版》一书中列有如何计算年、月、日、时4组干支的方法,特别给出了任一公历日期的纪日干支及计算历史事件之间相隔的准确天数的计算方法。例如,从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相隔的天数为13871天。
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4组干支共8个字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例如,公元2015年5月1日中午12时出生的人,其“八字”为: “乙未庚辰丁丑丙午”。干支本身原本没有迷信色彩,年、月、日、时的干支纪法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但将八字说成是一个人的“命”,这个人的一生祸福、贫贱富贵、生老病死都“命中注定”,那就是八字迷信,成为不可取的封建糟粕,害人匪浅。充其量,“生辰八字”只是人出生的时间记录,如果仅根据这一时间记录,就能推知事物发展的一切未来结果,那这个世界就太过于简单了。八字算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苦难人生无可奈何的某种精神诉求,实际上起到了麻痹、坑害的作用,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俗话称“八字没有一撇”,系指旧社会儿女婚事听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一件事是必须交换双方的八字,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干支纪年用于一些历史事件,便于记忆和推算年代,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等。过去封建大家族,儿孙众多,记住某人的属相,既生动又容易推算年龄,而属相(或称生肖)就由生年的地支来确定。
中国民间有数九与数伏的习俗。数九从冬至起算,每九天一数,从头九到九九,共81天,与干支无关。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日子。但数伏却与干支有关:头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共10天;末伏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也是10天;中伏夹在当中,有可能10天,也有可能20天。中伏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日子,但气温的高低与太阳位置即节气有关而与干支无关,所以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与天气炎热的程度是没有关系的。
本文摘编自苏宜编著《文科天文》(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第10章,内容略有删节。
ISBN 978-7-03-027817-3
《文科天文》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日月星辰和宇宙时空,帮助读者提升认知能力,更好地思索如何把个人心灵与人类社会、广阔自然融为一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没有任何数学或物理公式,却有900余幅精彩的图片载于随书赠送的光盘中。点击光盘上的每一幅图片与本书对照阅读,就如徜徉在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世界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天文选修课的教材,特别适合文科学生使用;也可供社会各界人士为了解当代天文学前沿、享受最新天文探测成果而阅读。
(本期责编: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