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喜欢你会和你说什么,女生有哪些举动说明她喜欢你女生喜欢你会跟你说什么
“唰、唰、唰.....”在国庆阅兵仪式上的众多方队中,有一支方队从出场伊始,就用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昂然坚毅的姿态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他们的服装并不像其他方阵一样颜色统一,而是由白、绿、海蓝三色组成,代表了我国海陆空三种军队。
他们就是我国的“三军仪仗队”,一支具有独立编制的部队。
无论是在阅兵仪式上还是在接待外宾时,三军仪仗队的士兵们凭借其亮眼的外表、威武的气势以及可以做到近乎百分之百同步率的动作,给观者带来极为震撼的印象,更有网友称其为“世界第一男子天团”。
高标准的选拔、严苛的训练才造就了三军仪仗队的威武之姿。
而这些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又或者是“走过场”,这和仪仗队所承担的责任息息相关。
许多军事爱好者对这支队伍的种种相当好奇:“三军仪仗队”,隶属哪支部队?又是什么军衔呢?
三军仪仗队的创立
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这种仪仗需求,因此部队中并没有一只接待外宾的专门队伍。
到了抗日战争尾声阶段,当时中美两国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多方面合作,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马歇尔上将以特使的身份,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出于向美方展示我中国军队的风范,展现我方的合作诚意的目的,中央决定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中挑选出500名体态相似、气质出众的士兵。
经过严格正规的仪仗动作训练后,组成了一支欢迎马歇尔上将的队伍,这就是最初的三军仪仗队雏形,给马歇尔将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建国初期,我国为了快速在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联合国大会中享有合法地位,因此外交需求增加,陆续和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6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来访的外宾。由于罗申要正式向我国递交国书,因此中央政府决定用仪仗队加军乐队的标准来欢迎外宾。
当时的公安警卫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卫戍某警卫师警卫营,被指派组建仪仗队承担司礼的任务。
后来就统一标准,所有递呈国书的外国大使都会在中南海西门怀仁堂受到警卫营一个排的列队欢迎。
1952年9月,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访华,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将要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
为了表示隆重欢迎,需要准备更高水平的欢迎仪式。
中央军委从沈阳军区第7步兵学校挑选了100名学员,临时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由苏联专家进行指导训练。
在后来的欢迎仪式上,仪仗队进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展现了我军的英勇军威,圆满完成任务。
随着接待需求不断增加,中央政府迫切感到需要有一支固定的队伍来展现我国军队的风范,这不仅表示了我国礼仪之邦的友好态势,更有扬我国威之意。
为此,1952年3月,效仿当初欢迎马歇尔将军的队伍,中央政府决定筹建仪仗营,官兵从中央警卫队以及华北和东北等部队中,挑选出一批军事素质过硬的精英来承担此任。
这就是我国仪仗部队创建的起点,第一任营长是王立堂。
三军仪仗队的发展
仪仗队自建立以来,见证了我国外交史上许多重要时刻。
如195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访华;1972年,被称为中美关系“破冰之旅”的美国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以及70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访华之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国际交往日渐增多,仪仗司礼任务一年达到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之多,仪仗营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在1983年时,仪仗营正式改称为“仪仗队”,1986年,仪仗队的名称改为“仪仗大队”,并沿用 至今。
仪仗队初期成员都来自中央警卫队,即我国的陆军。
后来随着我国海、空两军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向全世界更好展示我国的军事力量,将仪仗队扩展到三军,也就正式形成了今天的三军仪仗队。
2014年时,为了更全面体现我军风采,还从北京军区范围内的22个旅团级单位选拔了30名仪仗女兵。
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兵们平均身高1.74米,平均年龄24岁,于同年5月12日首次亮相。
在2018年国事访问仪式进行改革里,仪仗队加入了女兵方阵,成为我军威武之师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军仪仗队的编制
由于三军仪仗队的士兵是由各个部队中选出,根本上仍隶属于中国解放军。
不过,由于三军仪仗队并没有担任具体的保家卫国的防卫任务,所以它和海、陆、空、火箭及战略支援部队这5大军种不同,是一支特殊部队,属于北京卫戍部队。
卫戍部队本身就是一支相对特殊的部队,它驻扎在北京卫戍区,受中部战区和北京市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征兵及动员,和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的任务,被外界称为“御林军”。
作为卫戍部队的一部分,三军仪仗队以执行仪仗司礼任务为主,日常工作则是协助维护首都各个地点的安全,并且部队中不同的角色被分配了不同的使命。
其任务形式也由最初为外宾和外国首脑、高级将领访华时进行欢迎仪式扩展到国庆阅兵、大型军事演习、政权交接仪式、重要会议的礼兵和方阵任务等。
1984年,建国35周年的国庆,由三军仪仗队179人组成军旗方队,是仪仗队第一次取代解放军军事学院担负起抗军旗的职责。
自此之后的大型阅兵,都是仪仗队担任第一方队接受检阅。
2010年,仪仗队还派出了由大队长刘士胥为首的37名官兵,踏出国门,奔赴墨西哥,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的庆典阅兵,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姿态,接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检阅。
三军仪仗队的制服
由于三军仪仗队是展现我军形象的窗口,因此仪仗队制服也十分重要。
至今,仪仗队服装从最初的55式到14式,共经历了7次改革。
第一次接待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仪仗队是临时组建的,根本来不及做礼服。
为了突显仪仗队气势,队员们当时上身穿的是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身穿马裤、配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三八式步枪配刺刀。
正式建制后的仪仗队,由于正处于困难时期,因此与当时其他部队相同,都是草绿色棉平布制服,左胸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
1955年,是我军第一次大授衔,全军服装也随着进行了一次变革,这是一套仿苏式的军服体系,其中礼服、常服都有。
仪仗队也拥有了专属的礼服:毛哔叽即毛呢绒面料,大沿帽、立翻领5粒扣样式,士兵两兜、军官四兜的样子。
到了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的时候,仪仗队也取消礼服,改为三军常服。
但为了加以区分,仍采用夏季凡立丁、冬季哔叽,大衣双纹马裤呢面料,配饰上为统一解放帽加红色领章和全红五角星帽徽,整体朴素整洁大方。
到了2014年时,我国仪仗队礼服几经变化,再次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无论是从样式、用料和颜色上都有所变化,将我军传统服装的精髓与民族特色相融合。
其布料的光泽度和抗皱性能,较之以往都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增设夏礼服和夏版大檐帽,采用透气面料,使得穿着更舒适。
在领/袖口和大檐帽有刺绣装饰,同时还取消了海军水手服,另外将礼服外兜封死,内兜取消,尽可能避免褶皱提高舒适度。
而且由于大部分礼服都是量身定制,仪仗队员穿起来更修身/合体,更显其姿态不凡。
改制后的礼宾服区分了性别、军种和官兵,一共有18种样式之多,展现了中国军人新时期的新面貌。
三军仪仗队军衔
三军仪仗队军衔又是这支部队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它们的军衔统一。
因为三军仪仗队主要在外事活动中承担司礼职责,传递大国风范,因此服装和配饰上尽量统一。
其服装上肩章统一为礼仪肩章,即礼兵军衔,不分等级都是一颗星三条折杠,不同军种颜色不一样,这样除了外观整齐外还有团结、统一之意。
在实际中,仪仗队员的军衔大部分为尉官也就是相当于连一级的干部,仪仗队大队长的军衔更是达到了大校军衔,其他领导也大多为上校、中校、少校等军衔,可见其所担负的任务分量极重。
无论是在阅兵式上还是接待外宾的外事活动上,三军仪仗队都是中国军人面向祖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的一个窗口。
他们的形象和一举一动,都展现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是国人们的骄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