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生聊天话题哪些比较容易聊,和女生聊天的话题可以聊什么和女生聊天比较好的话题
杨振宁和李政道,作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学界泰斗,二人
本是合作无间的两个伙伴,后来却逐渐走上了决裂的道路,发展到了“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程度。学术界
关于他们闹掰的理由也是议论纷纷,后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答案,那便是论文的署名问题。
论文的署名和领奖的先后问题
一九四六年,李政道被老师推荐到美国学习。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后,他便
结识了早在这里当助教的杨振宁。也就是
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政道和杨振宁逐渐成为了彼此成功道路上的合作伙伴。
相同的爱好和共同的目标,使得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于是,他们开始合作撰写论文。然而,
当论文完成以后,署名问题便成了二人争论的焦点。
在《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这篇论文的署名问题上,二人便出现了裂痕。还好,这篇论文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杨振宁署名在前,第二个部分李政道署名在前。
这次争执之后,二人还是合作了很久,直到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在大作家季羡林之子季承的记载中:
此次诺贝尔颁奖典礼,本是按英文名字的首字母排列的,李政道在前,杨振宁在后。但是,
颁奖准备阶段,杨振宁却向主办方提出,希望颁奖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夫人先进场,自己随后跟进。
也就是说,按照杨振宁的安排:自己和自己的夫人,是走在李政道一家人的前面的。
这让李政道感到很生气:按英文名字首字母排列,明明是自己在前,为何现在却成了杨振宁在前呢?况且,就连他的夫人都要压自己一头!
但是,李政道很快就在自己夫人的劝说下,按捺住了心神,随后又被即将上台领奖的喜悦冲散了愤怒。然而,
尽管在这二人并未在颁奖典礼上闹出什么笑话,但是在彼此的心里,却已经出现了不可修补的裂痕。
而后,在《宇称问题侧记》这篇论文的署名问题上,二人彻底闹掰。李政道提出:以后我们还是不要合作了。那一年的十一月,李政道提出了辞呈。
此后,二人再也没有合作过,而他们的关系也闹得越发不可收拾。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杨振宁自己的表述中,事情是这样的:在芝加哥的求学过程中,李政道经常向自己咨询问题。况且,
自己出道早、成名早,可以说自己
算得上是李政道的兄长和老师。而且,
在关键问题的讨论上面,还是自己说服了李政道,才有了后来的正确结论。
而
在李政道的表述中,事情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版本:
杨振宁数次向自己强调,他年长自己几岁,所以论文署名理应打破按字母排列的规则,把杨振宁三个字写在前面。而且,
在李政道看来,他们两个人的合作实际上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不存在所谓的自己依靠杨振宁的情况。
所以,从这二人嘴里是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了。但是,站在外人的角度来看,杨振宁却是有些理亏的。
首先,按常规模式署名,的确是李政道在前、杨振宁在后;其次,二人决裂以后,凡是李政道赞同的,杨振宁都反对,但是却没有出现过“李政道完全反对杨振宁”的情况。
从这些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貌似杨振宁的确是有些“强词夺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这都是外人的一些推断,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实没人能说得清楚了。
毕竟,就连当事人对一些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况且,作为顶级物理学家,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完成这么优秀的课题,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能力自然是无可挑剔。就像李政道说的那样,他们二人的合作本就是个互相成就彼此的过程。我相信,假如二人没有当初亲密无间的合作,那他们走向诺贝尔颁奖台的路程可能就要更漫长更曲折了。
然而,后来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二人之间的矛盾依旧不可调和。甚至于,他们的夫人也对对方产生了坏印象。
杨振宁的夫人甚至对杨振宁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语:李政道的为人不足以让你如此为他付出。而李政道的夫人也对杨振宁夫妇,也有些不好的感觉。
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终究还是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正因为他们足够了解对方,所以才会越发不能轻易原谅对方
。而这一切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被“名利”二字左右了。
在真正的荣誉和名利之前,如李政道和杨振宁,也不能做到淡然以对。所以,他们非要争出个我高你低,然后用排名前后的方法,向世人证明:我们二人谁更优秀!也许,在学界大拿的面前,他们是有先后之分的,但是在普通人眼中,他们就都是厉害得不得了的高手呀!
结语
诚然,对名利的追逐是个永恒的话题,任何人也不能幸免于此。况且,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别人的问题,总是轻松又简单的。至少,有些人在听闻李政道和杨振宁闹掰以后就表示:这有啥好争论的,有这时间不如多搞几个课题!
但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奋斗这么多年,如果得不到我应有的待遇的话,我还奋斗个什么劲儿?我的奋斗难道就是为了给别人铺路吗?
这么一想,便能明白为何这二人之间不能和解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个简单的署名问题了,而是关系到自己的奋斗结果能不能得到认同的问题。
所以说,不了解事情真相,还是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