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分手就有新欢男人会长久吗,分手不到一个月找了新欢长久吗还没分手就有新欢的男人

admin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他说自己三十多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相亲多次,不是没眼缘,就是性格不合,本想凑合着结婚,完成父母的任务

可是,每次临近谈婚论嫁时,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不想结婚,一想到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感慨这婚姻就真成了爱情的坟墓。

我说,你的行为模式很明显啊,你自己都知道一到结婚的节点就开始退缩,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东西在影响你。你要不要去做心理咨询,探索自己的内心,看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着你?

他说,真的有用吗?

在随后的聊天中,他时不时问我心理咨询真的有效果吗?能解决他的婚姻问题吗?

尽管我反复强调肯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但他还是犹豫不决,对心理咨询将信将疑。

他告诉我,算命都算过了,这辈子的婚姻就这样了,实在不行,就凑合着吧。

我就反问他,如果算命算出你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难道接下来你不找了,天天躺在家里,等着有人投怀送抱?

他说,算命不见得会解决他的问题,但他还是认为有必要去算命,否则,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找不到合适的对象,说明命就这样了。

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聊完天,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为何他宁可相信算命师的话,也不愿听我建议去做心理咨询?

小时候,走在路边,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地摊算命,牌子上写的是求学、婚姻、就业等,虽然我没有上前算一卦的冲动,但是随后想想,这些算命的内容本来就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件,谁又不想提前知道呢?

尤其当今社会,信息过载、劳动力过剩,各行各业内卷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被放大,社会风险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未来的生活难免产生焦虑。

人们去算命,往往是遇到了一些困境或是不确定的事件。

既然如此,对个人而言,算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安慰剂效应

很多去算命的人,大多是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求问未来的发展。在求问算命之前,就已经处于一种担忧、 焦虑的心态。

他们希望借助算命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窥视未来的发展状况,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不确定感。

2、给予希望

正如算过命的人所说,算命有时会给你一种希望的感觉,算出来好的方面可以增强信心、带来希望。

比如,你准备要去做生意,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未来如何,听了算命先生给的指点,他给你指明哪个方向有利益,你去哪个方向,一想到是算命先生给你指的,这时,自己做生意的信心会足点。

3、归于命运

心理学家海德,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

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把问题归因于外部的人,更倾向于从事算命活动。

正如我朋友,很多人会将事情的发生与成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命运,这种不可控的外因,从某种意义上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改变自己人生。

正因如此,在众多算命的作用中,归因是涉及面最广、渗透性最强的一个。

谈及算命,并非所有人说准,也有人说不准,不准的人认为算命尽是忽悠,只学了点皮毛就出来算。

既然不准,为什么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去找心理咨询师呢?

小C,24岁,就读于上海某高校的研究生,在入校之前就经历着暴食的困扰,向家人倾诉却反遭家人的冷漠或是批评,时常因为暴食问题感到低价值感,表现出一定的社交上的轻微回避行为。

谈及她的成长环境,认为自己选择去算命,相信命运,主要来自于母亲的影响。

平日里,母亲时常会念念有词,做着自动化式的命运归因一一提及身边亲眼所见的抑郁症患者走出来,母亲几乎毫不犹豫地说出“她是命好"。

虽然小C厌恶母亲常把“怪我命不好"的抱怨挂在嘴边,但同时也享受着母亲“你的命好,属相有福”的夸奖和安慰。

当下的小C,受到暴食的烦扰,向来最支持自己的母亲不再“可靠",母亲不理解吃饭这么“简单"问题,小C都解决不了。

她们的争吵和冷战开始变多,在访谈中,小A表现出一定的责怪。

访谈者:那你为什么相信算命?

小C:这也是来自于我妈妈“良好"的家庭教育呀!我妈经常拿这个来说事,动不动说自己命不好之类的。

访谈者:妈妈抱怨自己命不好,这似乎是一种负面的东西,你语气好像透露着不应该相信“命不好”,但是你说你相信算命是来自她的影响?

小C:你说24年的谆谆教诲,能不相信吗?(讽刺的语气)

信命似乎是母女俩共有的一套价值观,也是母女割不断的联结之所在。

无论是小C,还是其他求算者,他们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各有各的想法。

1、身边没有专业的人

某天晚上,一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去做心理咨询。

我问他,是发什么了事情?

他说,这几天工作压力大,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情绪莫名的烦躁,知道我做心理咨询,希望我能给他一些建议。

在电话里,我们聊了半小时左右,鉴于他的焦虑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多了,我建议他还是去做心理咨询。

大半年后,再次遇见他,问他咨询做的如何了,他说焦虑缓解很多,对他帮助很大。

事实上,身边有没有专门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因为她会告诉你,哪里找咨询师、找什么样的咨询师、费用多少等等,相当于做正式咨询前已经发挥心理科普作用,使你对心理咨询有个大致了解。

2、缺少了解和信任

想不想去做心理咨询,不仅仅有“人”的因素,还和是不是对心理咨询足够了解和信任有关。

对自身暴食亟待解决又好奇其内在原因的小C,面对心理咨询却迟于行动,甚至并未进入到求助延的阶段。

因为在她的脑海中,有一个理想的心理咨询模样,她对心理咨询抱有高要求和高期待。

正如小C所言,现实中可接近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她的认知里,学校的心理咨询等同于思想教育,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尽管社会上的咨询师选择余地大,但是哪里可以找到专业、权威的心理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又是摆在她面前的一大难题。

3、遇到重大心理问题才做心理咨询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应该是遇到严重问题,比如抑郁症、离婚、家暴等, 而自己没到这种程度,没必要做心理咨询。

跟身边的朋友聊天,谈到心理咨询,他们毫不犹豫地跟我说,做心理咨询的人就是病的重的人,像我们这种不严重的,根本没必要,而且我知道我的问题是什么,不需要心理咨询。

在他们的的刻板印象里,做心理咨询就等于病得重。

台湾 Lin(2002)研究了大学生在有心理问题时不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的原因,该研究对60名大学生展开访谈。

最后总结了大学生对寻求专业帮助的四条基本观念:求助是无能和耻辱的;只有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才需要寻求专业帮助;熟悉感是求助的一个关键因素;专业帮助是最后选择。

对大部分人而言,遇到心理问题时,找朋友倾诉、自我安慰、阅读心理学书籍,才是他们常考虑的点。

当然,身边也不乏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态度的人,对心理学和探索自己有兴趣。他们相信心理咨询的作用,认为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能够促进个人心理成长。

算命也好,心理咨询也罢,在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尽一致的功能。

但是,不管算命功效如何,如果真的碰到像小C这样的心理问题,寻找专业、权威的心理机构和咨询师,才是解决问题的靠谱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淼,为何算命占卜却不愿心理咨询:一项质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张凤娇,算命现象的社会心理解析,科技风,2015.

[3]田志鹏,算命现象的心理学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