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赞美美食的短句,朋友圈发美食配文简短发朋友圈赞美美食的句子
编者按
世人瞩目的全城亮化工程和春节灯光秀,能不能仅用144.78亿元的春节旅游收入来衡量?一时掀起舆论界浪花无数。
作者京兆散人自称西安土著,工匠出身。早年从事木工和制灯工艺,先后从事物资经济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退休后主要从事城市盲点项目创意策划。
拥有制灯、城市创意数十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两年来多次走访“西安年”现场的作者,选择从中国古典年俗的角度重新诠释西安灯光秀的优与劣。
从2018年春节到2019年春节,短短一年,两个节点,古城西安借助传统年节庆典旅游活动,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上翻了个一举孥云的空跟斗。
城市营销的大动作
先是“西安年·最中国”的响亮口号,再是蔚为壮观的灯光秀,西安春节吸睛无数,报道点击无数,西安市在城市营销的博弈中尽得风流。
作为“西安年”中心承载区的曲江,火树银花,歌舞拂天,一到夜晚万头攒动,游客摩肩接踵。
这里已不是金吾不禁,而是执金吾者大批列队前来,彻夜执勤疏导人流;而曲江的干部和员工,更是忙得没明没黑,跑动得如同打狼一般,实在是辛苦!
看,一方面市民游客满面春风,纷至沓来,这叫“客走旺家门”,说明这座城市吸引了他,这是好事。
听,另一方面有人吐槽了,说灯点得太多了,太亮了,甚至太俗了,这叫“热闹之处是非多”,细想一下这也是好事!
你如平心静气地想一下,这些点赞者和吐槽者虽然拿的标尺不一样,但都在深切关注西安的年节活动,其动机是希望“西安年,更中国”不是吗?
多元多样性是大都市的第一特征,偌大个城市,有多种声音存在这才是社会生活的正常态,更何况在审美的领域,不存在唯一的真理,此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如何评价文化旅游活动的成败得失,自有客观标准,人气指数和访问者的回馈就是靠得住的指标,游客趋之若鹜并乐于向人推荐就是成功,否则他会用脚投票,一走了之。
看曲江大唐不夜城人气爆棚,游人笑逐颜开,主办单位就应该会心一笑,把心放到肚子里,这里大的定位和基本面不会失分。
从古文字看灯与年的发展演变
关于灯火与年节的关系,说来还真是大有深意,你不妨将此看成一个文化切入口,从古到今作个简单梳理,其中可以发现诸多的关系和价值蕴含,这对我们继续完善西安的年节文化多有裨益,请允许我从远处落笔,从容讲一点其中的故实。
人类从能够驾驭火到制造灯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掌握火是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能源并与猿相揖别的标志,制造出能照明的灯则是社会生活的相对成熟,甚至是与神沟通的开始,最早的灯具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而最早的“灯”字却是直到青铜器时代才生成。
在灯出现以前,先民们更多地是用火把来照明,用动物或植物的油脂作光源材料的灯,使人们可以移动光源到室内或祭坛,灯的出现催生了许多重要的新观念,灯与光成为温暖、光明、辟邪与神沟通以及后来的道路指引的象征物。
从我们伟大祖先们创造的汉字中,我们可以窥见丰富的信息。
试以“燃灯”二字为例。金文也称大篆,在金文中“燃灯”二字是这样的形状。
▲金文“燃灯”二字
早期的“燃”字没有火字边,下面的四点本来就是火字的象形,字的左上角是“肉”而不是“匀”。
“然”字是个会意字,把火点着了,把肉拿到火上来烤,而豢养的犬则会来到火堆旁边等待分享骨头,这简直就是一幅史前先民围火烧烤的情景画,这是动词“燃”的本字,至于后来“自然而然”的“然”字则是基于字中火与肉、肉与狗的内在逻辑而衍生的引申义。
“灯”字是个形声字,金文中的形旁是“金”而不是“火”,标注这是金属类的用具。
其声旁是“登”字而不是“丁”字,这个声旁本身是个指事字,字下面是两只手,捧着中间的灯,字上则是两只脚,这是一幅双手捧灯向上行进的简笔画。
“火”旁加“丁”旁的“灯”字是后来造出的简化字,没有了灯原初的意义。现在有些人对灯字作声训解释说,灯者,丁也,寓意人丁兴旺,这显然不确。实际是灯者,登也,步步登高才是更好的寓意。
我们再来看看过年的“年”字。
“年”字的金文写法是这样的:
▲金文“年”字
“年”最初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结了穗实的“禾”字,下面是个“人”字,人背负着收割的禾稻为年,故年有收成的意义。
“年”字在后来的演变中,小篆改造时将年下的“人”变成了“千”,隶变时“年”字从上下结构变成了独体字,于是“年”字的本意便被丢失了。
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走向农业文明时代,一年收成如何是最大的事情,人们的活动节奏也是跟着庄稼的生长节律而进行安排的。在世界各个古老文明发生地,最早产生的学科是天文历法学。因为太阳、月亮的运行周期决定着冷热雨雪、大气降水,而这些又都与农作物的生长密切相关。
换个角度看,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候实际就是人们围绕庄稼生长周期安排的作息娱乐表。
农历新年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此时,阳气已开始启升,但天气却是一年最冷之时,此时又是越冬庄稼蛰伏未长的农闲时节,人们需要在新春伊始进行一场人神之间,人与亲朋乡党之间的大祈愿、大串联、大娱乐、大团圆。
既有神圣性主题,又有世俗性主题,无非就是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阖家康乐。这时你就会看到,当灯火与年节相遇,会演绎出何样相融相彰的盛景。
灯所具有的造景功能和象征意义在春节期间发挥的淋漓尽致。说无灯不成年也毫不为过,灯与年就是在人们祈福禳灾、人神共娱、团聚宴饮、广场狂欢的人性化需求中结成了永不拆伴儿的千年绝配。
灯文化是一个文化丛
中国的灯是一个文化丛,从最早的火把、陶灯、青铜灯、瓷灯到后来的竹木纱绸灯、纸灯、玻璃灯笼,再到今天各种新能源灯、镭射灯、渲染灯等,灯具的演化构成了不同文明阶段的注脚,灯火也从最初的照明功能演变成艺术造型和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利器。
陕历博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
近代纸灯笼
北京宫灯
传统宫灯
大明宫呼吸灯
大明宫镭射灯
灯与亲情人伦结合,产生了舅舅送灯、亲朋赏灯的习俗;灯与工艺结合,产生了各种巧夺天工的灯笼工艺和灯笼之乡;灯与礼仪等级结合,产生了宫廷、府邸、寺院、富户、平头百姓的各种灯具;灯与文学艺术结合,产生了皮影、灯戏、灯绘、灯谜等各种艺术形式。
灯的品类和整体制作水平,又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富足与自信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说灯越多越花哨就越好。
城市的街景灯景设计,属于一个广义的城市设计范畴。布设灯光也像中国的作画写字一样,讲究疏密有致、分间布白,这叫章法。俗语云“胶多不黏,蜜多不甜”,就是强调一个“过犹不及”的原则。
重点建筑和热闹街区应该浓墨重彩,周边街巷和生活社区应该夜见星空、留出静谧,宫苑寺庙务必庄重大气,游乐广场可以乱花迷眼。
如此等等,应该交由专业灯光设计师来把握,因为这是一个关乎城市格调和视觉形象的艺术设计问题。
且随歌舞到灯前
要寻找诗词中的灯火与年节,那真是连篇累牍,多不胜举。
古长安是诗歌的故乡,又是周秦汉唐帝京故地,有关长安与灯火年节的描写,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展现出一幅瑰丽奇幻的历史生活画卷。以诗补史、依诗造景成为西安人复现历史文化景观的特殊方法之一。
说到这儿顺便插一句,创办一个“唐诗与长安”的专题博物馆理应成为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关于唐诗宋词与灯火年节盛况在此不想多谈,因为佳篇太多,引用太费笔墨。我想换个角度,重温唐人在春节及上元灯火下狂欢曼歌的场景,看看都透露出哪些信息。
今人谈唐时上元节盛况,好引用睿宗时上元节设在安福门外,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的巨型灯轮。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在灯轮下昼夜踏歌的盛事。
这个灯轮造型,实际是与西域佛教教义有关的灯光秀巨型装置,这也是长安年节与一带一路早期文化交流事项之一。
这个可以从其它篇什中得到佐证。
更有趣的是这灯下踏歌,是一个有曲调、有歌词,有回环往复简单动作的广场联手舞形式,绝对是集体狂欢、参与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最佳素材。
西南民族今日的踏歌,源头即在此处。
根据“礼失求诸野”的古训,参照西南少数民族的踏歌,即可恢复长安上元踏歌的文脉。
唐人崔液,正月十五逛灯会,一激动便写了《上元六首》,其中两首写道:
其三
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如闻金口说,空中似放玉豪光。
其五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最怜长袖风前弱,更赏新弦暗里调。
从其三可以看出当时灯轮礼佛的主题,从其五可以看出陌生男女相邀踏歌,旁边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场景。
踏歌之地也不仅限于安福门,宫廷内设有专业的文艺队伍在灯轮下踏歌。
踏歌有相对固定的歌词。有时诗人们也会临时写出更应景的踏歌新词,比如张说的《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其一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街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树春。
其二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暗,东华金阙万重开。
从张说的诗中我们又看到了通宵达旦的踏歌狂欢,看到了“西域灯轮”、“龙街火树”,“鸡踏莲花”的灯彩造型手法,并且知道踏歌歌词是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的。
边歌边舞,并有口号引领节奏。灯火与年节的关系中包含了灯火为年节营造光影之下的行为景观。
有道是“有节无灯不成年,有灯无人不成欢,欲识长安年节事,且随歌舞到灯前”。
文化补课的作业题
西安有一个特殊的文化身份,即“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传统节令活动积淀着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价值诉求,在西安率先恢复传统的节令活动,是西安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
“西安年·最中国”是一种文化抱负,使西安年更地道,更有味,更丰富,应成为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功业。
为民族的文化复兴打造完善西安的年节活动,要能沉得住气,要讲科学精神,要有一个琢之、磨之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不要给人一种“门背后放焰火,等不到天黑”的感觉。
为我们这个城市乃至这个时代补百年缺失的文化课,我们要做一系列图谋长远的作业。我试着在此提几点建议:
1、组织科研力量,划拨专项经费,以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形式复现盛唐踏歌文脉。形成西安特有的广场艺术品牌,以期在春节及其他传统节令活动中,为游客提供可参与、可体验、可触摸大唐文化的娱乐方式。
2、以灯文化作背书,从寻找制灯手艺人开始,对现有的彩灯模拟制作,依葫芦画瓢,先为本城每年的灯会制作灯具,逐步形成生产研发能力,形成年节花灯制作基地,发展新的特色产业,使西安不仅成为灯光秀的高地,同时也成为传统华灯定制和灯光秀设计输出的城市。
3、创办“中国传统节令专题博物馆”。组织力量对中国的传统节令进行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系统研究,研究成果一方面外化为博物馆的展陈体验内容,一方面转化为西安传统节令旅游的项目开发,改变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工作模式,使西安真正体现出“承古开新,沉雄大气”的城市精神风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