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男朋友分手后简短的告别话,分手告别时男朋友说的话和男朋友分手的告别话怎样写的让他感动

访客

接上篇

白马津白马驿和白马山

经认真确定滑县旧城城墙城门天台山狗脊山宣防宫和瓠子堤等遗迹后下一步就是寻访白马山若想找到白马山必先找到白马津白马津位置确定后白马驿定在其侧

进入森林公园深处达西小庄和薛庄之间雨丝渐密于是在一座荒废的钓鱼池旁回廊里一边避雨一边观察前方地貌形态但见正北十米处一道残堤东西横亘绵延不绝显见此乃古黄河旧堤或指此即为白马津古渡口与史志所载如有所合但又不敢贸然确定冒雨前行过西小庄跨大功河但见河床上长满了水草树木若不是有高科技设备及地图参考疑为黄河再现过河从高铁路下穿过在一片玉米地中的高台处停下

黎阳津遗址

高台南侧立有黎阳津遗址浚县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块此高台即四女台在滑县西小庄西北处距浚县城4公里东南距苗固35公里处在滑浚边界今浚县境内原属滑县与西小庄隔金堤相望四女台高出地面78米占地约60亩是古黄河大堤的一部分台上有黄花寺寺上碑文有汉武帝率群臣堵河决筑宣房宫的记载在四女台的四角分别各建有一座童女庙每间庙内各有一位童女立像庙内楹联为童女现身四女台镇住黄河永平安据传说古代黄河经常决堤百姓深受其害经占卜算卦后黎阳今浚县白马今滑县两县知县为堵河决各自将自己的两名女儿投入黄河之中配与河神为妻以讨河神欢心后为纪念四位姑娘舍身祭河将高台称为四女台台上建寺一座名黄花寺常年香火不断

黄花寺

考察组一行冒雨站在四女台上互相探讨推断大家感觉离白马津白马山白马驿越来越近了细雨冲刷着千年的历史铅华当我们试图拂去尘土唤醒记忆滑县著名之三白仿佛渐渐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白马津

据水经注载白马津之东南有白马城故津取名焉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三十里燕世家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卢绾刘贾将卒二万骑数百渡白马津正义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三十里元和志白马津在县北三十里鹿鸣城之西南隅方舆纪要白马津在滑县西北十里即大河津渡处也宋史专家胡三省曰河自黎阳遮害亭决而东北流过黎阳县河之西岸为黎阳界东岸为滑台界其渡口曰白马津浚县志黎阳县东一里五步河南岸曰白马津北岸曰黎阳津滑县旧志白马津在县西北十里

根据诸多史料和志书记载以滑县老城为起点西北十里处当为白马津之所在按浚县志记载白马津和黎阳津仅一河之隔两岸各有渡口相对浚县境内为黎阳津滑县境内为白马津而浚县角场营立有黎阳津遗址保护碑石其对面约十里即为西小庄和薛庄两处呈东北对西南向符合黄河水阔也正好与方舆纪要浚县志和旧滑县志记载相符又薛庄与留固镇白马墙村一带直线距离大约十五公里左右也与水经注元和志等记载相佐证基本符合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指白马墙北三十里的说法仅方位上为西北对东南而非正北县城向东距离白马墙大约二十里而白马城的位置根据一统志记载在县东二十里的位置地图直线距离恰好是白马墙村根据以上考证薛庄和西小庄一带应为白马津所在的地理位置基本符合历史记载此次踏勘重点也放在此地野地里颇见起伏之势且不断有残堤横亘其间符合白马津紧靠大堤的地貌特点

另据燕世家元和志所指白马津在县北三十里鹿鸣城之西南隅因鹿鸣城之遗址已无考据历史中大河津渡因河决或有迁移此说法或为另一处白马津之旧址当时之黄河渡口因为水流关系过黄河的船只应选择顺流过渡而不会逆行故极有可能当时的白马津有两处以方便顺水渡河

南宋以前的白马津在白马城今白马墙西北三十里其地理位置应该在白道口王家庄西南大留营村北枣村白家庄东北一公里处今白道口镇西王家庄南地十二眼井处有龙王庙一座清朝康熙五十三年闰五月乾隆十六年两次修缮庙前该庙的碑记中均有南望白马津渡字句此为一说亦备而录之

附近村庄位置图

踏勘组经刘中罗盘推算黎阳津西南为薛庄正南为西小庄东南为东小庄白马津应在西小庄和薛庄之间今森林公园内与檀言推测白马津位置应在城关薛庄一带基本吻合

白马驿

白马津位置确定后白马驿的位置迎刃而解白马驿必然在白马津附近

据滑县志载北魏初废兖州置司州复设东郡治所迁于滑台城白马县亦随州徙治于滑台城故城遂废又载滑虽鄙处豫省边境实界山东河南两省要冲交通日益发展唐有白马驿宋有韦城驿皆为渡河必由之路又载唐时白马旧驿向在城北白马津

以上史料确切证实此时的白马县治所在滑台城今滑县城关白马津在县西北白马驿当在白马津渡口南侧唐时李勉在原址重新修筑称滑台新驿实即白马驿也考其址在老城西北和白马津方向一致故可知此滑台新驿就是白马驿

当时的滑州白马津既是战略要地又是水陆交通枢纽交通繁忙往来不绝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在此处设立驿站名曰滑台驿安史之乱时驿舍被毁因白马县治所设在滑台城中滑台驿又在白马津渡口所以又有白马驿之目其主要作用是为往来于津渡的宾客提供休息的场所当然也有传递军事情报的作用谁会想到唐末的时候随着朱全忠称帝的野心迅速膨胀这里会成为门阀士族和清流名士们的坟墓一日之间唐朝的三十多位大臣葬身于此史称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即唐李勉所修之滑台新驿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重建新驿成李勉撰滑州新驿记的碑文以记其事全文由篆书大家李阳冰书丹刻石立于驿馆之内碑文内容说明了滑台新驿白马驿的重要地位记述了重建新驿的缘起经过表明了不尚雕饰奢华只图实用宁体的用意指明白马驿的位置与白马津的位置同一方位皆在县之西北

白马山

白马飘逸俊秀行云流水白马山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地山下碧草如茵蜂蝶飞舞白马成群天空中蓝天若幕白云变幻山上有璀璨玉石坚硬铁铜寻找白马山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梦想当白马津白马驿位置确定之后觅白马山之路已成坦途

志书上的白马山

山海经北山经载白马之山其阳多玉石其阴多铁多赤铜白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开山图载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寰宇记载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天下一统志亦云然

水经浍水注堵水之旁有白马山山石如马望之逼真山侧之水谓之白马塞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泆通濮济黄渎

滑县志载北魏初废兖州置司州复设东郡治所迁于滑台城白马县亦随州徙治于滑台城故城遂废水经注引耆旧传东郡白马县有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步东西五十余步状若斩成滑县志西南城侧有神马亭西去白马津可二十里许东南距白马县故城可五十里疑即开山图之所谓白马山也故津与县城皆以此名后因河水决溢山久颓屺踪迹湮没今县东三十里有村曰白马墙俗称白马乡尚沿旧名或云即白马城之废址

竹书记年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也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白马渎又东南径濮阳县散入濮水水经注济水径阳武县故城南又东为白马渊渊东西三里南北百五十步渊流为白马沟又有白马水旧为河济分流处一名白马济一名白马津在县西北十里即大河津渡处也又东北二十里为白马坡坡及刺颜良文丑处也又东为白马济高齐文襄移石济关于此即造桥焉改名白马关

紫翁与林国栋魏家尚曾夜谈白马山如沿着太行山脉一路延伸铜山象山浮丘山大伾山紫金山基本上自西向东连绵而来似露非露石断则脉连故滑地有一座白马山也不足奇怪

重修滑县志载大凡名邑名国非以山名则以水名如汉元东郡白马县盖以秦之白马津而名也秦之白马津盖以古之白马水白马山而名也开山图云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故白马者神马也刘中甚至考证此神马正是背负河图出水之神马

白马山在哪里滑地有如此神奇的山脉让无数人向往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踏破铁鞋寻找白马山而不得据志书载

寰宇记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

滑县志西南城侧有神马亭西去白马津可二十里许东南距白马县故城可五十里疑即开山图之所谓白马山也故津与县城皆以此名后因河水决溢山旧颓屺踪迹湮没

按照以上记述可知一白马山在滑县东北三十四里二白马山西去白马津二十里许三白马山东南距白马县故城白马墙五十里

三点定一山似可找到位置

马村土台上有关帝庙

据滑县旧志推测白马山或在酸枣庙和马村之间的关帝庙如今浚县境于是一行人随即驱车前往考察过去酸枣庙村南边马村北边也可以说是在马村村内有一高出地面约四米的土台台上有近年重修的一间关帝庙庙不大紧锁庙门庙旁有健身器材还有最近捐资修庙功德碑一块村中许多人皆不知此处为白马山一说据年长老乡叙述此处高台为古黄河左岸大堤残留根据导航确认该处距离滑县老城四十里有余也不符合三十四里的记载可以推断白马山当在关帝庙右侧的黄河对岸而不是旧志所记的关帝庙

白马山以滑县古城东北三十四里方位画圆弧线白马古城东南五十里画圆弧线白马津东去二十里画圆弧线三弧线交汇之处约为今滑县枣村一带

郦道元是北魏时期人其水经注关于白马山的记录应为最早记录后世所记则多为推测据水经注载白马山旧有神马亭西去二十里为白马津另据旧县舆图所绘之白马山亦在县城东经过反复讨论演图大家认为尊重最早记录应该是考证的原则之一故白马山疑在今枣村徐家营一带具体位置有待后续踏勘

踏勘小组还特别聘请杜冠章先生担任场外总顾问很多史实细节都得到了杜先生的校正和指导表示感谢

未完待续

下篇带你走进滑县欧阳书院画舫斋和文湖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