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朋友生病了心疼的说说,心疼男朋友生病的句子心疼男朋友生病难受的句子

访客

我有一个群,只有三个人

我们并不是有特别多投机话的朋友,但偏偏就建了一个群。

每个人都有很多群。因为公司一个新项目,有一天我被拉进了十几个群,终于意识到微信就像金角大王的瓶子,人生、灵魂、时间统统被吸进去。那段时间的群置顶也是眼花缭乱,我觉得取名的同事们一定没有生小孩取名的烦恼,明明每个群里的人都差不多,但真的能十分准确地让我第一时间分清每个群的功能是什么

项目小群=公司自己人的群。

项目小小群=只能发牢骚的自己人的群。

项目宣传群=所有对外发布的稿件需要发到这个群。

项目决策群=任何流程的推进都要在这个群确认。

主创群=好消息就发这个群,坏消息就交给负责流程的同事。

亲爱的项目群=甲方、乙方合作很好的同事,不会红脸,一定会帮忙解决问题。

项目最好看的群=什么都能聊什么都讨论,心态年轻的人所在的群。

项目每日沟通群=汇报第二天计划,总结当日工作。

项目统筹群=牵扯到跨部门需要讨论事宜。

项目哈哈哈群=项目进展中所有好笑的事只能发在这个群。

项目总结群=检讨第一,开心第二。

有人很讨厌群,我有几个朋友很明确地声明:不加群。

这样的朋友就是两类:一、大老板;二、没老板。

我对群没恶意,群对我也没恶意。惯用的做法是屏蔽群消息,不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看手机。有人问如果错过重要的消息怎么办,我的感觉是——如果一个消息能错过你而进行,表示你并不重要。如果一个消息需要等你回应,你不回应,一定会有同事给你打电话告诉你。

工作群只是一个告诉大家“我在”的工具。

不过,我写的并不是工作群,而是各种各样的群。我打开手机,发现了好多遗忘在记忆中的群,大家都在,只是再也没有人说过话。我也很清楚,如果有人说起当年的一些往事,大家又会迅速地活络起来。

六年前,有个同事要出国,我们为他建了一个群,约他想要约的人。我在外地,没办法参与送行饭以及饭后的那顿酒。我说:“我不在,但我可以买单。”然后,我就被拉进了群里。这位同事一直心心念念想吃一顿胡同烤串,但工作太忙,每次去都要排很久的队。为了满足他,有同事五点半就去占位,拍了一张照片——胡同里拼了一条长桌,十几张小凳子围绕着,一个人都没有。等人到齐了,吃得开心了,喝得也尽兴了,大家又拍了一张合影,热热闹闹。两张照片一前一后被发到群里,我把两张照片存在了手机里,一直没删。

我喜欢从冷清到团聚,从空无一人到为了一个人满堂欢喜。我想留着这两张照片,有一天重发进群里。也许很多人的群聊天记录被删除了,但我把照片发进来,所有人都会觉得幸福吧?

北京十几年,认识了一些善良又努力、爱好写作的朋友,平日大家也很少见面,所以和这十位左右的朋友就定下一个规矩——每年过年前一定要聚一次,不聊工作,就唱唱歌,喝点小酒。大家都不擅长唱歌,同样不擅长喝酒,但大家喜欢待在一起,就看着彼此的脸,每年都是一副还没有放弃的表情。这个群一年只有一段时间会亮起来,其间也有一两位慢慢地淡了,然后谁也不好意思踢人出去,就建了另外的群。说起变淡的原因,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大家聊起时,没有义愤填膺,也不是特别抗拒,就是“噢噢噢,有听说,随便你……”。别人在你人生中这么淡去,你也应该能想象得到自己又是如何淡出别人的人生的。当你发现你和某个人淡了,可能会很懊恼,但也不必,因为在你没有想起时就已经淡了,这没有影响到你的生活。你会懊恼,也许只是因为“你埋怨自己没有把一些事情照顾周全”罢了。

舒服的群不必每句话都聊天,但必须让群里人知道自己是在意这个群的。

只有一个群是例外,是我给父母还有朋友父母建的群。

每年和父母待在老家过年,看着他们年纪越来越大,就和好朋友萌发了带父母春节一起出去旅行的想法。从忐忑到心安,再到四位朋友的父母成了好朋友,互相拉着对方去彼此家乡探望,我们心想——是时候要拉一个群了。四家人在群里,四个孩子在其他的群都不是话痨,也不是什么话都要接,但是在这个群里,任何父母说的话,我们都要聊下去。问我们平时节日在干吗,我们都要装作很快乐的样子。发一些谣言,我们也不能很直接地说是假的,还要一起探讨,要搜索,绝对不能直接说这个新闻是假的,不然会让父母觉得受伤了。而是要说发这个新闻的媒体也好,公众号也好,这个作者也好,他们老是骗人,不要相信他们。然后就举一些例子,让他们觉得哦哦哦,作者不太好的时候,再说这个消息是假的。

这个群很快乐,与其他群的快乐不太一样。别的群发红包,发小了,就会有人说怎么发那么小。但是在这个父母群,哪怕你发一块钱让大家抢一毛,爸爸妈妈都很开心,然后都会说谢谢儿子带来的好运气。因此,你就会想发更大的红包,让爸爸妈妈一个星期出门可以挑好一点的菜。

六人小组,五人小组,四人小组……都挺好。年纪渐长之后,谁也不想每天腻在一起,甚至会让同龄人觉得“你那么黏,为什么不去谈个恋爱?为啥天天找我”。但人内心终究是希望找到同类的,所以建一个小群,有几个类似的朋友,心里也会觉得“真好,我还有他们在”。

记得有天天气不错,下班时还有夕阳,站在公司大门口,空气里有种让人愉快的味道。刚好就遇见了三位同事也下班,因为分属各个部门,平时很难遇见,就在大门口说了几句话,突然发现,原来大家都穿着匡威鞋,然后就持续聊了起来,说要不为了庆祝我们都穿了一样的鞋,吃个烧烤,喝杯酒吧?其中一位同事说:“我知道今天还有谁穿了,一起吧。”也不知道到底是大家彼此喜欢对方,还是真的穿匡威鞋的人就很随意,总之后来大家都改变了原本的计划,六七个人去吃烧烤了。然后,有了一个群,群里偶尔就会问:“要不要穿匡威鞋?”

言下之意就是:“要不要一起吃个烧烤?”

就像我那个三人群。

看见很感动的电影也好,真人秀也好,第一时间都会发到那个群里,也不用艾特谁,直接发“啊啊啊啊啊啊,哭死我了,《Super Band》真的好好看啊”。然后剩下两个人一定会说:“啊啊啊啊啊,我正准备看!”

这个群里的聊天没有逻辑,但说什么都有人懂。心情扔进去,总有回馈,不必在意对方的感受,只需要表达自己就好,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一个怪胎。

后来,三个人在同一个城市相遇了,面对面坐着,也没啥可说的,就聊了聊最近想看的东西。回到家就各自看起来,看到厉害的地方又发出了“啊啊啊啊啊,也太好看了吧”的哀号。

人们会把不同的自己藏在不同的微信群,会修改群的备注。当城市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忙,相见越来越少,群里有时艾特我的信息亮起时,无论是不是群主艾特所有人,我都会有种莫名的存在感。

虽然我从不承认自己寂寞,但手机总会知道我点击消息的速度有多快。

在微信里输入一个好朋友的名字,你会找到和这个朋友所有相关的群,每个群的建立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朋友和你在一起的群越多,证明你们认识的共同好友就越多,以及你俩越有可能是相互照顾情绪的朋友,所以在群里即便你不回消息,对方也能代替你顶上,所以你习惯了和这个人在一起。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

我随便选了三个好朋友,一个和我有十个共同群,一个和我有三十个共同群!我想:天哪,我和他关系那么好吗?当我输入第三个朋友的名字时,发现我和他有一百一十个共同群!这些群什么功能都有,买保险、生日聚会、某次餐厅的相聚、某次旅行,还有一些现在都不明白的群名“中央戏精学院群”“给你们一个鄙视胖子的机会群”“湘南杯调酒大赛之泰国传奇群”……最后这个我看了一下名单,想起来了:我和老家的朋友们一起去泰国玩,遇见了两个很会调酒的北京朋友,于是我们就自己买了酒在酒店的房间里比赛调酒,听音乐聊天……那晚之后,大家就成了好朋友,每年都约着去各自的老家玩儿。

微信群真是一个储藏了美好记忆的地方。

摘自《一个人就一个人》

作者:刘同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