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的感悟句子说说心情,坚持爱一个人的励志句子爱一个人的感言说说

admin

“智取生辰纲”一节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

这段故事既是“七星聚义”上梁山的前奏,也凸显了晁盖等好汉的机智勇敢和果决。

作为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杨志则是在押送生辰纲的失败中彻底心灰意冷,走上了落草之路。

对于杨志为何会丢失“生辰纲”,许多人将“锅”甩给了他的倒霉上司梁中书以及同行的“猪队友”,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故事情节,杨志其实才是丢失十万贯“生辰纲”的罪魁祸首,他的“习得性无助”和“地理盲”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杨志的“习得性无助”

在心理学上,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效应理论,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个人在经历了连续失败与挫折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认为无能为力,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感觉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水浒故事中屡屡碰壁的杨志,无疑是得了“习得性无助”。

他出身名门,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杨家将”之后。他武功高强,在《水浒传》一书中几无败绩。

但是,杨志一生官运极差,先是因为押送“花石纲”失误,不敢回京复命,等到遇赦之后才敢回到开封。

可当他花光了钱打点上下才见到高俅之后,又遭到了高俅的一顿数落:“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都回京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丢了。”

最后,杨志还被高俅一句话堵死了仕途:就凭你这工作态度,即便是赦免了罪,我也永不录用。

面对贪婪的高俅,杨志尚且行贿不成,他只能自认倒霉,跑到开封闹市区卖刀过活。

可这时他又偏偏遇到了无赖牛二的百般刁难。一怒之下,杨志激情砍杀牛二,被打入死牢。

好在,这算是为民除害,百姓凑钱为杨志免了死罪,改发大名府充军。

然而在大名府,杨志刚刚获得了梁中书赏识,就被安排押送“生辰纲”。

“生辰纲”是一笔巨款,干系重大,且此前已有被贼人夺走的先例,这对于杨志来说简直是烫手山芋。

杨志此前经过一系列失败,早已让他陷入“习得性无助”,而他在启程前以及路途中的一些草率与失误,也彻底将他的仕途断送。

二、杨志有哪些失误?

(一)出发前

由于杨志知道押送之路常有悍匪出没,且前一次“生辰纲”已经被夺,所以,对于押送“生辰纲”这个差使,他压根就没底。

面对梁中书的命令,杨志的回答是:“恩相差遣, 不敢不依。”这说明他打心眼里就不愿意去。

而当梁中书将具体的实施方案告诉杨志后,杨志更觉得不靠谱,于是说:“非是小人推托,其实去不得。”

对于此时的杨志来说,能把这件差事办成,当然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但如果办不成,则身家性命难保;而如果选择不去,说不定还有其他立功机会可以等。

因此,对于此前一直走背字的他来说,选择不去,才最为稳妥。

但梁中书显然在提拔杨志时,就已经设定他为押送人选,见其这般推脱,已经怒气在胸:“你这般地说时, 生辰纲不要送去了。”

杨志无奈,只好把自己内心的计划和盘托出,这同时也是他提出的条件:如果你依照我的方案来,我才愿意去。

尽管梁中书对杨志的方案悉数答应,可由于杨志事前缺乏总体战略考虑,只在做与不做问题上作了抉择,却没有对随行人选这个最为关键的因素上作周密安排。

杨志的手上,是一手貌似光鲜的“烂牌”,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悲剧结局。

(二)行动中

在押送“生辰纲”的行动中,杨志主要犯了两大错误,一是对内粗暴行事,致使押送团队成为一盘散沙;二是对晁盖团伙的警觉性不够,甚至没有察觉出他们露出来的明显马脚。

1、团队管理的失败

杨志虽然在梁中书面前讨得了押送团队的领导权,但因为其在人选问题上的疏忽,致使团队陷入到了多头管理的窘境。

杨志虽然是老都管和两个虞侯的上级。但这三个人都是梁中书夫人的亲随,根本不是吃素的。

老都管一直恼怒杨志,两个虞侯也在不停的帮腔。在杨志最需要树立威信的时候,三个人却一直在给他拆台,以至于杨志靠武力建立起来的领导力不堪一击,最后一泻千里。

杨志治不了三个养尊处优的“老爷”,对底层的十个军汉亦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团队应该有的向心力。

他对付军汉们的办法只有一个两个字:“打”和“骂”。而正是他的简单粗暴,让这些军汉们也集体倒向了老都管和两个虞侯。

最后到了黄泥岗,矛盾激化到了一个极点,“孤家寡人”杨志已经无法控制团队中任何一个人了。

2、对潜在敌人的麻痹大意

在黄泥岗上,晁盖等七条壮汉的出现,理应引起杨志的高度警觉。

但是,杨志的盘问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信息。

杨志问:“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

晁盖等人答:“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到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

这里面含有一个非常大的破绽,杨志如果稍仔细想想,便会识破晁盖的诡计:

濠州在今天的安徽凤阳一带,位于东京开封东南,而黄泥岗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乐县。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从濠州贩枣子到东京去卖,无论如何也不会绕道黄泥岗。

走过南闯过北的杨志,竟然没有听出其中的破绽来,表现得完全是一个“地理盲”。

回到自己的休息地,当老都管提醒他说“既是有贼,我们去休”时,杨志回答“原来是几个贩枣子的客人”。

这个时候,就连一路上拖拖拉拉的老都管,都还保持了最基本的警惕之心,而杨志竟然毫无警觉。

因此说,丢失了“生辰纲”,杨志难辞其咎。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