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优美句子发朋友圈,六一儿童节发朋友圈的经典句子六一儿童节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

访客

作者:王德华

苹果熟了。准确地说,是“中国苹果之都”——山东栖霞的苹果熟了。

奔往山城栖霞市的路上,山沟里、坡地上、路两旁和农家房前屋后,到处是压弯了枝头的红红的大苹果。田头地边,果农们正在采摘苹果,脸上洋溢着笑容。就是站在牟氏庄园门前,也闻到从果园飘过来的甜甜的香味。

“南有刘文彩,北有牟墨林”。这篇文章先不谈栖霞的苹果为什么这么甜,也不谈栖霞的苹果为什么这么脆,更不谈栖霞的苹果为什么这么大。作为农民的“钱袋子”和“命根子”,当地政府想得很多很多。本文着重谈谈“中国民间第一大财牟墨林”的牟氏庄园,看看当年的土豪们是如何埋藏他们的宝贝的。

据史料记载,栖霞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位于山东烟台栖霞市。它是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最辉煌时,拥有18万亩土地山峦,5500余间房屋。 到1947年,仍是拥有三万亩土地的大财主。

牟氏庄园不但是山东人的骄傲,也是湖北人的骄傲。明洪武三年(1370年),牟敬祖从湖北公安县来栖霞任主薄,卸任后,落户于栖霞蛇窝泊南榆疃,遂成为湖北籍栖霞牟氏第一世。牟敬祖之后,连续三代单传,经济也不富裕。从第五代始,人口始增,但仍为平民。到第八代时,不仅人口大增,而且始出财主、举人、知县。自第十代往后,进士、官员、学者、富户层出不穷,遂成为栖霞的望族。牟墨林直系家族便是牟氏望族中名声、业绩十分显赫的一支人。

走进牟氏庄园,如同走进了迷宫。牟氏家族的后人写书称,“我朝牟家庄,两腿直扫抖”的现象没有出现,“大槐树下更没有挂过人头”。这似乎有点粉墨先辈的意味,言外之意该家族并非如刘文彩一样,双手沾满劳动人民的鲜血。但是自古以来的能成为富甲北方的大地主,要么是巧取,要么是豪夺。

作为游人,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财主们是如何藏宝的。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财主们藏宝的地方,或在地下、或床下,牟氏家族看来也没有脱俗。从牟氏庄园被劳动人民没收以来,先后5次发现藏宝地。

最近的一次是1979年8月23日,维修牟氏庄园时,在拆降土坑时,在距地面以下10厘米处,发现一用方砖封盖的大瓷坛,内藏银元宝50件,重992515克,平均每件元宝重1851.5克,其中一件印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蕲州官钱局”字样,存放于坛内中央,为坐镇元宝,俗称“元宝头”。这些宝藏价值如果算上文物价值,估计以百万计。

此前还有4次发现藏宝地。1946年,“东忠来”客厅前院挖出瓷坛一个,内藏大元宝50个,小元宝12个;1947年,土改复查时,“日新堂”石匠屋前院挖出瓷坛一个,内藏大元宝25个;1947年,土改复查时,在“宝善堂”院子里出土大元宝4个;1958年,庄园“西忠来”修缮寝楼烟囱,发现大元宝2个。这些宝藏都献给了国家。

历经二百余年历史的牟氏庄园伴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而寿终正寝了。但是,渗透着劳动人民血汗、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庄园宅院和庄主们的一些生活用品、文物珍宝保存下来了。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回延安》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在1985年参观牟氏庄园后题写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对人民和青年一人代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永久性教材”。

牟氏庄园和它的发迹史,给“中国苹果之都”——山东栖霞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如同脆脆的、甜甜的苹果,这永远值得后人回味。

最后一张图,猜猜看,它是做什么的?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