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一线女明星,国内一线明星二线明星数量10位一线女明星,国内一线明星二线明星数量多少

admin

在《三国演义》中,自从魏延归顺了刘备,诸葛亮不怎么喜欢魏延,表面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魏延的后脑比正常人多一块骨头——反骨。反骨究竟长成什么样,谁也没见过,恐怕连魏延自己也没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但就是这块神秘兮兮的骨头却决定了魏延后半生的命运,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一锤定音:“此人久后必反。”

这件事情还得从长沙之战说起。当时魏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救出了老将黄忠,把长沙城拱手让给了刘备。刘备还是蛮高兴的,当时就准备提拔提拔魏延。这时候诸葛亮发话了,他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今天能反韩玄,明天说不定就会反主公你啊。诸葛亮这一番话,搞得魏延官没做上,还差点把小命给丢了。这也怪不住别人,谁让你比别人多块骨头呢。

对于魏延脑后的那块骨头,有人暗地里是有异议的:魏延投降的时候脑袋上戴着头盔,诸葛军师怎么会看见人家脑后多一块骨头呢?即使退一步说,魏延就算没戴头盔,脑袋上不是还有一层头发吗(三国里没有魏延秃头的记载),诸葛军师总不会扒拉着魏延的头发看反骨在不在吧,那叫什么事啊。知道的,你是在看反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给魏延捉虱子呢。总之诸葛亮的判断有些蹊跷,也有些不合常理。

不过蹊跷归蹊跷,在魏延有“反骨”的问题上,刘备集团的大多数人还是深信不疑的。诸葛军师是什么人物,那是天才,还用的着看吗,掐指一算就知道魏延脑袋上有反骨。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原来有异议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没异议了。诸葛军师连东风都能借来,还看不出一块骨头吗?大家都认准一条,这个魏延不地道。

诸葛亮不看好魏延也不是没有任何依据,诸葛亮第一次遇到魏延是在襄阳城下,魏延当时就反了刘琮,打算投靠刘备。第二次遇到魏延是在长沙,他正好杀死了新东家韩玄。短时间内魏延接连反了两个老板,不能不引起诸葛亮的警觉。虽然魏延两次造反都是为了投靠刘备,感情上情有可缘,但是诸葛亮可不这么认为:造反就是造反,现在你能反刘琮、反韩玄,日后你说不准就会反刘备。魏延给诸葛亮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差,难怪诸葛亮进入长沙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杀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现在你不高兴反了韩玄,哪一天你一不高兴,说不定就会反刘备了。这样的员工留在公司里迟早也是祸害,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谁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炸。

对魏延来说诸葛亮不喜欢自己,这就是天大的事了,毕竟诸葛亮是领导啊,领导不喜欢你,你还怎么在领导手底下做事?遇到分房、升职、涨工资的好事,领导怎么可能会想着你。魏延于是很苦恼,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工作起来当然也没精神了。苦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精神抑郁,精神抑郁的魏延与同事们关系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在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时,魏延曾提出一条明出祁山暗过秦岭的计策——“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出十日,可到长安……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之行,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这条计策可以说是说到了点子上,牢牢抓住了魏国的软肋。当司马懿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是一身冷汗,幸好诸葛亮没听魏延的这么干,不然真够司马懿喝一壶的。

诸葛亮呢,他当即就否定了魏延的建议,理由就是太冒险了,“若对手把子午谷的路封死,我们的突击队不就全军覆没了吗。”按道理说魏延是军委常委,他的建议怎么也得在常委会上讨论,行不行也得常委们讨论表决吧。但诸葛亮没那么做,他一句话就给否决了。其实诸葛亮也不是不明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用五千人的性命去搏一把整个战局的胜利,那是相当地值啊。“空城计”不也是在冒险吗?所以用“冒险”的理由否定魏延的建议,其实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计策是魏延提出的,诸葛亮心里不舒服,如果计策是马谡提的,说不定诸葛亮会立即采用。这就涉及到一个领导私人偏好问题。领导看你不顺眼,你说啥也没用,对也是错。

到后来战事吃紧,需要一员大将镇守要地街亭。诸葛亮宁可用半文职的官员马谡,也不用魏延,甚至还让魏延做马谡的副手,在街亭后面驻扎。魏延对这样的战略部署很不满,对诸葛亮发了几句牢骚:我的官职比马谡大,作战经验也比马谡多,怎么也得把我排在他前面吧。抱怨归抱怨,魏延心里明镜似的,这样的战略安排明显是“重马轻魏”。可诸葛亮是领导,领导发话了,你就得执行。得啦,忍一忍吧,谁让咱头上有反骨呢。

其实就工作能力来说,魏延这人还是不错的。蜀汉集团能打的武将不少,但称得上文武双全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关羽,一个是魏延。这两个人也是最不招诸葛亮待见的。赵云虽也被视为文武全才,但纵观整部书,他并没有因文事而出彩的地方。并且赵云这个人太惟命是从了,在诸葛亮手里就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所谓的“锦囊妙计”,其实就是把赵云当成一部机器使唤罢了。

诸葛亮在用人上是很偏执的,尤其是武将,谁听话他就重用谁,越惟命是从越好。那些不听话的就会受到冷落,甚至遭到排挤,最后只能坐板凳了。因此对于不怎么听话的魏延,后来虽然每次北伐都带着,但也仅限于使用而已,大家注意,使用不是重用。

对于魏延所谓的反骨,其实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象征,不像其他武将那样任诸葛亮摆布罢了。像诸葛亮这样的领导,当然不喜欢魏延这样的员工,能力归能力,你不听话我就不重用你。有时候领导要是天生看不上一个人,无论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领导对你的态度,迷信一点说这就叫天生相克。魏延和诸葛亮就属于这种情况。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自从看到魏延第一眼起就讨厌他,因此才以反骨为借口把他排除在公司之外。只是当时刘备正是用人之际,只好把魏延保下来,再加上魏延这人真有能力,诸葛亮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用着,但是从来没有重用的意思。直到临死那一刻,在人事安排上还不忘打压魏延。于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杨仪就爬到了魏延头上。

当一个资历不如你,本事不如你,职位不如你的人突然骑在你头上,而且你们两个还素来不和。你会怎么办呢?悲哀的是,这种倒霉的事情就让魏延赶上了,作为一个有主见、有血性的汉子,当然要对领导表示不满。魏延头脑一热,就把情绪上的不满付诸在了行动上,想杀杨仪。于是诸葛亮对于魏延有反骨的论断成为了事实。

魏延的死恐怕没有多少人同情,魏延的反也没有多少人意外,好像他的反叛是注定了的一样。大家都在感叹诸葛丞相预言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反骨之说果如丞相所料啊!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