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联后男人想复合的表现,男人想复合的表现断联后男人想复合的表现,男人想复合的表现是什么
2020年11月份首日,婺源太白镇曹门村(还珠里)迎来贵宾,万年汪氏宗亲会会长汪良英、乐平汪氏宗亲会秘书长汪银河、乐平儒林汪氏宗亲会会长汪晓源及五十七世愿、端二公后裔近两百人重返故地,祭拜先祖,共商大田墓祠重建事宜。
据宗谱记载,在乐安江北岸,乌木岭之阳的还珠里为五十六世祖道安公居住地,五十七世愿(源)、端(濆)二公均葬于此处大田,端公葬其左,原居改祠、寺,源公葬其右,自李唐以来千年尊享祭拜。
虽愿端二公枝分两派,但因端公殉国时,子嗣尚幼,均由愿公抚养成人,实为骨肉之亲。徽饶之后裔历代修缮墓、祠、寺,祭端公于春,祭源公于秋。
故地探访当日一大早,愿端二公后裔从齐聚曹门村,签到,领取资料。
婺源县太白镇曹门村,原来并不叫曹门,初名平乐村,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8年),御前兵马使、婺源县镇都虞候汪道安就住此村。后因汪氏族人救朱元璋有功,被赐村名为朝门(意思是朝中之门),因“朝”“曹”谐音,后来就成了曹门村。
如今的曹门村作为旅游胜地,村容村貌焕新颜,还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
在曹门村本地宗亲的带领下,愿端二公后裔各支的族人代表走在风景秀美的曹门村,一同前往大田墓祠遗址祭拜凭吊。
自文和公南渡,立庙尧山;司马叔举公西来,祠祭于登源。云岚山华公万人敬仰,而还珠的大田也是陈千年之俎豆。
大田墓祠几经风雨和战乱,数次倾倒,数次重修,直至被夷为平地,遗迹荡然无存。这让愿端二公后裔扼腕叹息。
当日,祭拜活动由汪英雄主持。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宗亲们依次上香祭拜,凭吊先祖。
祭拜过后,在杂草丛生的墓祠遗址上,宗亲们当思如何恢复大田墓祠昔日的荣光。
太白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文强,曹门村党支部书记詹晓华,婺源汪鋐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副会长、曹门村委会主任汪英福等人分别发言,呼吁愿端二公后裔齐心协力,打造汪氏圣地大田墓祠。
各位宗长,各位宗亲:
大家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秋风拂面精神爽,汪氏宗亲齐聚一堂,乘着十九大五中全会的东风,
继
民族历史文化之精髓,相聚在曹门还珠里,共同瞻仰我们汪氏先祖的墓祠遗址,深切缅怀我们汪氏先祖的丰功伟绩。
木有根本,水有源头,人有祖先。如今,我们汪氏先祖的大田寺墓祠亟待重修,如何重修?如何筹划?需要大家献计献策,一起集思广益 ,共同把汪氏先祖的精神和形象树立起来。
汪氏自古就是徽州大姓之一,“十姓九汪”的传说流传至今。徽州汪氏,绝大多数都是越国公汪华的后裔,而婺源汪氏则是汪华第七子爽公的后裔。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汪华第十三世孙、五十六世祖汪道安,被歙州刺史于德晦奏补“衙前兵马使”,调派到婺源担任“镇都虞侯”,安家于曹门象山,也就是今天的大田墓祠遗址。
道安公与长子汪源(愿公)、次子汪濆(端公)和三子汪淦为保卫婺源立下了赫赫大功。次子端公阵亡于曹门邻村铜埠,时年三十二岁,葬于宅后之山左。长子愿公寿终,葬于宅后之山右。两公墓相去仅数十步,三子淦公阵亡于祁门,且未成家。
源、濆二公两派子孙繁昌,分迁者众,乃合以祖屋,改建为家庙,藉以护守茔陇。原是墓祠之制,并无佛寺之名也。
随着岁月的推移,婺源汪氏各派始祖的木主神牌也入祠配享,渐渐演变为宗庙。历史上的大田寺规模宏大,祭祀隆重,香火旺盛。但千百年来也遭劫数回,屡毁屡建,直到民国初期,仍然是婺源汪氏尊崇的“圣地”。二十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大田寺最终毁于战乱,夷为平地,一片荒芜,令人无限伤感和悲叹。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进了繁荣富强的春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生逢盛世,生活富足,既可以告慰先祖,但也让我们心生愧疚——作为汪氏圣地的曹门大田寺,沦落到如此地步,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尊祖敬宗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党中央倡导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人类有三大终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而修宗谱、建祠堂、葺祖墓,恰恰就能让我们找到答案。重修大田寺墓祠,就能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根,安抚千千万万汪氏后裔的精神和灵魂。
婺源汪鋐文化研究会筹委会
2020年11月1日
受《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管理委员会主任汪庆丰、《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总编汪兴吾的委托,《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常务副总编汪湧来到曹门(还珠里),在祭拜活动上向广大宗亲详细讲解了大田墓祠的历史由来,大田墓祠在汪氏家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大田墓祠重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对大田墓祠重建所持的观点和看法,得到了宗亲们的一致赞同和认可。
故地重返,祭拜先祖,令宗亲们感慨万分。
祭拜现场,多位宗亲慷慨解囊:
婺源汪鋐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会长汪友忠捐款10000元
副会长汪少龙捐款30000元
汪万斌提供墓图设计,并捐20000元
汪进荣捐款2000元
一位匿名宗亲捐款10000元
汪湧捐款20000元
重修大田墓祠在即,93岁高龄的汪禄生顾问特地为本次故地探访活动作诗一首。主持人汪英雄现场宣读。
赞婺源汪氏宗亲
《婺源县太白镇曹门村汪氏故里寻根活动》
天高气爽,秋菊娇妍。
汪裔众亲,聚列曹门。
始祖道安,生有二贤。
源濆先公,故地长眠。
岁月滄桑,坟莹难见。
身为后裔,羞愧心弦。
有志宗亲,筹划周全。
慎终追远,不忘大田。
一脉同根,家国情缘。
以此契机,放眼向前。
紧跟党走,为国为民。
竭尽全力,无私奉献。
婺源大畈汪氏九十二世孙禄生
大田墓祠简介
汪
封林
道安公镇婺源清华,定居洲田(后因招乌木岭大田寺僧住持,更称大田寺)。愿公、端公去世后葬于此,子孙将宅作祠作寺。自唐宋元明,祀典煌煌。
到清雍正六年,婺西凤砂人汪廷桢率族人重修,次年告竣。
道光丙午年,墓祠倾圮,宗人汪溶(尔昌)、汪立中、汪廷瑜等又倡议修葺。除婺源各族参与,海阳、浮梁、德兴、乐平等地子孙也纷纷响应,踊跃捐资。二年后,即道光戊申年,新祠又告落成。
新祠供奉:汪华,师全,道安,源,濆,淦。其他:敏,惠,勤,强,中元,中高,以及婺源各支祖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