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的婚姻还能继续吗 出轨的婚姻还能继续吗

admin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三十六

22章“曲则全”、23章“希言自然”、24章“企者不立”内容上是一气呵成的。

此章的主旨仍旧是强调修身,强调“道”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运用会产生的效果。老子《帛书》甲本把第24章的内容放在第22章“曲则全”的前面,仔细思量有一定道理。

内容的顺序应该是,老子首先提出“企者不立”等内容,通过肯定修身过程中实施六种行为将会产生的恶劣后果,告诫修道之人不要为之;接着,老子在第22章使用常用的辩证思维,阐述修道之人做人做事时,要由此及彼、由外及内、由现象到本质的修炼过程,同时使用否定的句式再次重申“不自见故明”的修行效果;修道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第23章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的效应,实现君民皆循道而为的理想。

由是观之,老子根据以上论述得出了“希言自然”的结论,即凡事要遵循大道原则,以无为思想主宰自身行为。这样一来,此三章的内容就和第25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容无缝衔接了。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是指踮起脚尖,“跨”是指迈大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们想踮起脚尖一直站立是不可能的,迈开大步长时间走路也是不可行的。现代常用的词语“好高骛远”和该句话意思非常切合,虽然好高骛远不是源自老子的《道德经》,但是,两者可谓同理而异名,使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含义非常明确,不想再进行过多解读,这里想和读者朋友们探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逻辑关系

老子为何不说“自企者不立,自跨者不行”,这样就同后面的四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在逻辑关系上保持一致。

我分析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要求的是所有人而非自我本身。老子《道德经》人道观强调的对象主要是贵族阶级而不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民众,杜绝“企者、跨者”不能仅仅是自我方面,而应是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应摒弃这种陋习,如果局限于自我本身,国家政权的掌控者治国理政时候如果好高骛远,那么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后果可想而知。我国解放初期的“大跃进”害苦了多少民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炼钢铁”等举措都是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好高骛远导致的结果。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从内容分析,自我要摒弃的行为有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自我炫耀和狂妄自大,这些行为体现在修身上主要是自我意识的膨胀,自我约束力太差导致的,从修身的层面强调的对象最好是自己,是特殊的个体。

二是24章和22章的编排结构完全一致。24章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要求的修身对象是所有人,“自见者不明”等四句强调的是自我个体。22章的“曲则全”等六句要求的修身对象也是所有人,“不自见故明”等四句强调的是自我个体。老子《帛书》甲本将24章的内容放在22章的前面成为一个完整的部分,也许,老子的原始稿件就是这样的编排。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段话的解读可以参阅第34讲《委曲求全是为人处世取胜的法宝(续)》里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无功,不自矜故能长”的意思解读。这两段话的内容完全一致,只是表述方式不同,重在修身和慎独上。

南怀瑾大师认为,这几句话应用到领带干部的自律与严格要求上是最合适的名言警句。

这几句话和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从严治党”太切合了。如果全国的领导干部和党员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对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道德经》的功劳就大了。老子当初撰写《道德经》的目的在2千多年后可以实现喽!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赘”指多余的、瘤子的意思,我们经常形容肥胖者是一身赘肉。“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是指多于的饭食和身体上多于的赘肉,都是让人讨厌的事物。

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为了减去身上多余的赘肉,保持健美的身材,不惜流汗节食,所以说,馀食赘形是多么让人讨厌啊!上述的“企者、跨者、自见、自是、自伐和自矜”都是令人厌恶的“馀食赘形”,所以,老子最后进行了点评,“故有道者不处”,有道之人通常会远离这些行为,视为洪水猛兽般的“馀食赘形”。

24章通行本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帛书》甲本原文

炊者不立,自視(示)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