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对你冷淡还能挽回婚姻吗,感情破裂如何挽回婚姻老公对自己冷淡怎么做

访客

又到寒假,猛然间抽身于百事猥集之中,面对漫长的假期,却有一种茫然无措之感。和去年的寒假一样,鉴于疫情形势的严峻,原定的外出计划被迫作古,也免得给国家、给组织添麻烦,同时也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负责。

春节在望,可高原冬意正酣,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其实不仅仅是我们,过去的这一年,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就像一个脾气乖戾的孩子,让人无所适从。这一年,病毒肆虐,森林火灾,气候异常,冰川融化,世事板荡,球星陨落……世界充满着太多的变故和不可预测,整个世界悲情漫漫,每一个人的心头都缭绕着一层变幻莫测的惨云愁雾,人类似乎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于我而言,却有一种感受,那就是我的季节似乎直接从上一个冬天跨越到了这个冬天,期间春天、夏天和秋天的回忆,就像梦一样,断断续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而我也更相信,有如此感觉之人我绝非唯一,这其中的缘由,想必每一个投身抗疫之人都有体会,而且是那样的令人难以忘怀。

去年寒假抗疫的日子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庚子春节,在家待了三天。除夕夜,父母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丰盛的年夜饭,喝酒打牌看春晚,各得其乐。虽然欢声笑语不断,但每一张看似喜庆的笑脸后面都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人人都在不经意间默默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注着关于武汉的一切资讯,似乎每一个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这让原本欢乐的除夕夜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压抑和忧愁。零点的钟声响起,窗外猛然间腾起无数的烟花,倚窗而望,县城的夜空一片璀璨,烟花的呼啸声和着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在绚丽的夜空……

疫情越来越严峻。大年初二零时,省政府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大年初三接到电话:形式严峻,即刻返回。于是,我的寒假宣告结束。当我大年初四驱车回到省城,看到的是满城的空寂和萧条。节前搭好的“龙门”悄然独立,堂皇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成了一道寂寞的风景。街上,不时有一股股的小风打着旋儿,有意无意地骚扰着零星的行人。而行人都戴着口罩,步履匆匆,一双眼睛里流露着栖遑不安的神色。街边的店铺大都没有开张,除了龙门,街上少有张灯结彩的渲染,春节的气氛淡薄寡味。平时拥堵的车流荡然无存,恍若隔世。凝重紧张的气氛笼罩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似乎连每一棵树,每一幢建筑都在纳罕眼前的一切。尽管高原的天空依然湛蓝透明,阳光依然灿烂妩媚,可面对着一座“空城”,所有人的心头都一片阴郁,省城的上空似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阴霾。

回到小区,更是一片空旷阒静,让原本处在大寒时节中的凋敝环境备显凄冷。虽然省城禁放烟花爆竹,但小径上依然可见些许鞭炮的残留碎屑。单元门口的垃圾箱早已爆满,一些垃圾只能死乞白赖地躺在周围的地面,小区的物业似乎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掉了链子。干枯的灌木丛中陈旧的积雪在太阳底下黯淡无光,似乎永远也不可能融化。一群麻雀叽叽喳喳,扑棱扑棱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小区内几乎看不到人影,唯听见广播在循环播放政府的通告。小区的保安明显比以往更加敬业,戴着口罩,穆然伫立在门口,密切注视着偶尔进出的每一个人。电梯和楼道里充斥着消毒液的味道,我想,也许这就是今年庚子春节的味道吧!

第二天就去学校。谁都不敢怠慢,谁都不知道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会何时结束。防疫物资要提前储备,外出的师生要统计落实,学校值班每天要严格执行,卫生防护知识要宣传,上级要求要传达,稳定军心工作更是刻不容缓,每一个人都在沉重的氛围中恪尽职守,毫无怨言。一个寒假,如斯而已,虽然我省非疫情重灾区,但每一个人都在为不知何时到来的开学做着准备。

现在回忆去年寒假居家抗疫的日子,依然不胜唏嘘,历历在目。

整个寒假,晚上入睡难,早晨按时醒,睡眠成了最大的烦恼。年轻时可以一枕酣然,直至次日中午,那时的生物钟就像一个小毛毛虫,在无数健硕的瞌睡虫面前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早晨生物钟就像一瓶准时自动喷洒的驱虫剂,温柔地将你的瞌睡虫驱赶得无影无踪,让你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扑腾着疲惫困顿的双眼,睡而不能,起而不忍,直到看着窗帘后面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甚至簇新的阳光在窗帘的一侧投下了斑斓的暖色,才磨磨唧唧挺起腰酸背痛的身体,同时思考如何打发又一个来临的居家日子。不能去户外锻炼身体,那就在家遛弯吧,从一个房间巡睃到另一个房间,看看这,翻翻那,不消十分钟遛弯便结束了。然后开始喝“早茶”,其实高原人大都没有喝早茶的习惯,平日里忙得死去活来,即便给我上等的好茶也无时间和心情去消受,更何况,在高原上我从未领略到像在内地品茶时的满口醇香,究其原因,我一直认为是高原的水温不够之故,但是这次我算是领略到了,茶还是一样的茶,水温还是一样的水温,可能是因为人茶惺惺相惜,也可能是我很认真地去品咂,或者还有放松的心情,那种满口的醇香虽然有点朦胧,有点淡薄,甚至有点暧昧,但终究还是品尝到了。一边喝着早茶,一边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关注着疫情,同时也关注着学校的动态。除此之外就是看书了,也无什么计划,信手拿起一本书,也不求甚解,权且消遣。看累了便拿起笔,写一点文字,什么题材都有,诗词歌赋散文不限,不求水准,但求抒怀,当然写的最多的自然是几篇关于疫情的小文和小诗。当实在百无聊赖之时,便倚窗而立,如一头困兽,呆怔地眺望着远方漫漶的山峦,脑子里天马行空,从当下的疫情到校园,从国内到国外,从家人到朋友,从过去到将来,甚至从地球到月亮,从银河系到宇宙,从光速到黑洞,从量子纠缠到时空转换……呵呵,人的大脑就是如此神奇,神奇到连现在的科学都无法解释。当时想得最多的是一些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无解命题,诸如小小的病毒何以将人类折腾得如此人仰马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博弈缘何如此惨烈?这一切是否是大自然的一种纠错和调整?世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居然还想起牛顿、爱因斯坦,想起科学和宗教……实在想累了,又开始寻思健身。先做俯卧撑,第一组做二十个,第二组做十个,第三组做十个,然后又开始玩哑铃,从胸肌、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依次锻炼,最后是负重(手持哑铃)深蹲起,锻炼腿部力量,如此锻炼并非每天,而是随性而为。有时候也拿起尘封多年的吉他,弹一曲老掉牙的曲子,大学里学会的曲子依然没有忘却,拨拉几下,便可弹奏自如,只是指尖疼痛难忍,当初指尖的那一层厚茧早已不复存在。口琴也被翻箱倒柜地寻了出来,口琴是我的音乐启蒙乐器,上初中时就在班里给同学们表演过,如今拾起,老调重奏,居然历久弥新,不禁感慨人的记忆真是奇怪,越久远的事情越是记得牢靠。寒假居家,晚上喝点小酒着实是一件快事,烫一小壶青稞酒,做几碟小菜,看着电视,玩着手机,酣然独酌,不胜惬意,虽无李太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之狂放,却也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之逍遥。每天晚上最不愿意的事情,便是上床睡觉了,磨磨唧唧怎么也要折腾到零点以后。

虽然居家抗疫的日子充满了责任、无奈甚至悲壮,但同时也充满着趣味。在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看到了五花八门的民风民俗,看到了拍案叫绝的智慧火花,看到了妙趣横生的家庭娱乐,看到了馋涎欲滴的家庭美食,看到了温情脉脉的人间真爱,看到了肃然起敬的英雄壮举,看到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看到了乐观自信的民族心态。在这场绚丽而凄艳的人间烟火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不散的龙魄和不倒的精神。我想,遇挫不丧,痛并快乐,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伟大民族应该具备的气质和心态。

全民居家,举世无双。我们的国家表现出了空前的决断力和执行力,我们的民族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自律。武汉成了所有国人牵肠挂肚的城市,每一个逝去的同胞让我们悲伤,每一个破碎的家庭让我们心痛,每一个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唏嘘,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让我们不安,每一个取得的胜利让我们振奋。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逆行者成了所有国人心目中最可爱的人,钟南山、李兰娟等科学家成了全民偶像,“雷神山”、“火神山”成了中国奇迹;地不分南北西东,人不分老幼女男,所有的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奉献绵薄之力;崇尚科学,珍爱大自然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壮举和风范,像一部宏大壮丽的史诗,再一次让世界为之惊叹!

又是一个寒假,国内的疫情又在反弹。

形势有点像去年的春节前夕。虽然疫情不大可能像去年那样蔓延,但所有的地区、所有的人们都不敢掉以轻心,学校的疫情防控依然重担在肩。高原古城虽无像去年一样的居家抗疫,但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假(因为疫情,提前放假),委实要计划一番。不便去省外给国家添乱,不便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不便参加多人聚会,不便离开省城太远,不便节日走亲访友……如此太多的不便,索性居家读书、走进健身房和近郊漫游吧,就这三项任务!

先说居家读书。书籍应该成为一个人除了亲人之外最亲密的伴侣。我觉得书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书像一杯甘露,能滋养一个人的心田;书像一个宝库,能丰富人的思想;书像一把钥匙,能开启智慧的大门;书像一泓清潭,能洗涤尘世的污垢;书像一剂良药,能治愈生活的伤痛。平时工作忙碌,无暇多读书,眼前的寒假岂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但读书最好有计划,读什么书,读几本,是精读还是泛读,甚至每天读多少,都要有思考和计划。如此这般,方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完成预定的任务。一杯清茶,一本书,便可把“人间至味是清欢”演绎得具体而静美。书房狭仄,但灵魂在文字里驰骋,思想在人性里淬炼,情感在故事里跌宕,审美在艺术中塑造,修养在经典中提升,生命在哲理中成长。看累了,便一纸素笺,一只细笔,写几行自己的文字,再推敲一下遣词造句,虽然谈不上满纸烟华,倒也心满意足,自得其乐。读书要多读经典,然而,这个世界上经典的书籍太多,可谓卷帙浩繁,任何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其所有,穷经皓首也只得沧海一粟,所以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领略更多的读书乐趣。正如孔子所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便是这个道理。

再说健身。喜欢健身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调的人,起码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阳光心态的人。这是因为健身其本质是对美的追求,是对生命的尊重。多年前我曾经是健身房的常客,坚持了三年,后面由于工作的劳累而终止。那个时候,傍晚下班,大都直奔健身房而去,每周三到五次,健身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回忆,那三年是我生命中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段时光。健身也要有计划,在教练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每天有每天的内容和目标,一周一个循环。一般坚持半年,身体就会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即体型更加匀称,力量更加强劲,精力更加充沛,连走路都更加精神抖擞。健身会上瘾,越练越想练,一日不练,浑身不舒坦。健身对饮食也有要求,绝不能暴饮暴食,尤其晚饭更要节制。所以,健身是一项很需要自律的活动,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健身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交友,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彼此互助获得的友谊更显弥足珍贵,我当初的“健友”如今依然时有联系。这个寒假,我已然又成为了小区健身房的常客,隔三差五花两三个小时,和哑铃器械较真,和自己较真,和极限较真,直到气喘吁吁,热汗涔涔,然后再去游泳池,展示一下自己的“狗刨”,最后蒸个桑拿,洗完澡,便昂首挺胸地回家了。

如果说,喜欢读书体现一个人的“自修”,喜欢健身展现一个人的“自律”,那么喜欢大自然则彰显一个人的“自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有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简而言之,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具有动物性,这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同时,人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人之所以为人,关键非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举国抗疫之中,出现了极个别自私自利,不择手段,损人不利己的撅竖之人,他们把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得至高无上,从而把自己是一个“非完整的人”的形象昭然于天下。在职场,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给我们提供了促成“两个基本属性”和谐互融的桥梁,而亲近大自然则是有效的方法。抗击疫情,不便出省,但我们也要走出家门,离开轰轰咻咻的闹市,把自己的灵魂放逐于长天大地,高山湖泊,去感受高原浓郁的冬天。可能对于习惯了“孔雀东南飞”的高原人来说,也许我们只记得寄情于秀丽丰饶的山水人间,却有意无意抵拒了自己脚下的这块苍茫大地。而冬季深入高原腹地,我们可以眺望最凋敝的戈壁草原,凝视最狞历的雪山巨壑,感悟最深沉的江河湖泊,领略最粗犷的风土人情,品尝最粗粝的民间饮食,思考最原始的生命本质。同时,在至尊至伟的大自然面前,一切尘世里的纷争,市井中的喧嚣,职场上的逼仄,生命中的无常,路途上的坎坷,生活中的恩怨,等等,都会被分解得不值一提,高原明丽的阳光似一束束天启,直照人的心底,提携人的灵魂,让人获得再生。高原的冬季,冬季的高原,真是令人意往神驰。记得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人一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我想,这也正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阐释吧!??

尼采曾经说过:“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一句警句,他想告诉人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苦难,甚至陷阱。于国家而言,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疫情反扑的考验,可是我想,我们已经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而且我们拥有了去年冬春季取得抗疫胜利的信心和经验,所以我相信,我们依然能够积极面对,并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中华民族是无往不胜的。同时,我们要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此时,我又想起了尼采说过的另一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似乎是对上一句话的回应,而如何“起舞”?起什么样的“舞”?我想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我们去选择,而且不仅仅是寒假,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翩翩起舞!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