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形式中如果我是你遗落在尘世中的肋骨情感与形式中如果我是你遗落在尘世中的肋骨歌词
脆弱又可爱的东西,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内心充满了天真情感的东西,不可思议。尽管随处可见,但是它仿佛有什么魔力,一旦施了“可爱”的魔法,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都会迅速充满亲切感,向我们展示善意。
懒蛋君
不知不觉中,“萌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天我们使用的微信表情、女孩子包上的小挂坠、餐厅的logo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爱形象。
今年,风靡世界的熊本熊就是一个超级大萌物。熊本熊依靠自身呆萌的形象、独特的授权运营方式,在日本乃至全世界获得了超乎想象的欢迎,成为拥有极高人气的吉祥物。设计师水野学是熊本熊的创作者,最初官方想以“熊本惊喜”的概念制作一个logo,但随后水野学希望能以一个更加吸引人的方式推广这个概念,于是就有了熊本熊这个吉祥物。
日本到处都能看到熊本熊的身影,从指示牌、自动贩卖机、出租车车身到各种零食包装,甚至出租车司机的领带上,以它为中心的周边产品不计其数,还有售卖大量熊本熊及熊本县物产的商店,熊本熊的表情包也火遍网络。
网络时代到来,卡通萌物和“网红”也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随着某部电影的大卖,里面可爱动画形象的周边产品立刻会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在义乌批量生产。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部卖座电影的出现使得红极一时的小萌物迅速坐上了冷板凳,成为昨日黄花。
《神偷奶爸》里的小黄人曾风靡世界,如今已经成为了过气网红。
在香港和台湾的商场里,会有大型商店定期上架各式各样的萌物以供应给市场。比如,大型生活专门店city’super旗下的生活精品店——LOG-ON,其首间分店于1999年在港开幕。品牌秉持优质生活理念,精心搜罗世界各地最新商品及大量潮流特色玩意,当季流行的公仔都可以在店中被找到。
LOG-ON门店
圣诞节时,香港的各大商场里都会推出圣诞节花车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合影。为了最大化得满足游客群体,设计师也会用可爱的萌物作为主打形象。
2016年圣诞节香港海港城推出的圣诞花车
萌的由来
“萌”,最初是指动漫和漫画作品中的大眼美少女形象,御宅族在观看此类动漫时对这些大眼美少女形象萌生出一种近乎爱恋的状态 。此后,随着这些“萌女郎”的流行,“萌”的含义被进一步扩充、延伸,衍生出“萌商品”、“萌经济”,并在传播至中国后衍生出“萌行为”、“萌语言”,这些统称“萌文化”。
“萌”这个字在古语中仅仅指的是“萌芽”,并没有现在“可爱”的意思。现代萌文化的源头追溯起来,可以推至日本平安时代,被誉为战国天才的织田信长,在“萌”的世界里也发挥了天才般的作用。信长在他统治的市町中推行了一种“萌え市萌え座”的制度,允许有着相同爱好、志趣的町人结成团体,“萌”在这里是一种类似于“同盟”的存在。
萌文化随着日本动漫事业的发展壮大,源于动漫的“萌现象”在日本御宅一族中悄然滋生,并迅速在以80、90后为主导的青少年群体中走红。而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乃至亚洲的传播,“萌文化”也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并席卷各个年龄阶层,进而衍生出“萌行为”、“萌语言”、“萌图片”、“萌节目”等更多的形式。
Kitty猫诞生于1974年,日本著名卡通萌星,鼻祖级萌物。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的潮流文化、御宅文化、动漫文化取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 ,日本的御宅族中出现了一个共同隐语。美少女战士水冰月
而萌物大多是一些毛茸茸或者软软的形象,行为比较笨拙,头大大的,身体有些臃肿且四肢比较短小,外形特征比例和儿童近似。正是这种不具备攻击性的特征才让人们愿意接近,甚至产生了“侵犯”的心理——上手摸或揉揉它的脸。
line-friends上的杰尼熊和小黄鸭
日本的艺术家也大受“萌文化”的影响,浓厚的日本漫画风格,扁平化的人物、植物、花朵是村上隆作品最容易辨认的特色。村上隆的花朵是微笑的花朵,他喜欢以拥挤到绝无缝隙的状态呈现反映高密集度的日本社会文化,而每一朵花都绽放明亮的微笑让每个观众都会不由自主地心情好起来。
村上隆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在2003年提出的“幼稚力宣言”。他创造的Mr.DOB形象,如今已经成为了他最独特的视觉符号。新一代的年轻人们不在满足于那些印着唐老鸭或者Hello Kitty卡通形象的衣服,他们将村上隆最独特的视觉符号Mr.DOB反映在他们的衣服上,表达着青春的美和残酷。
关注奈良美智的人,多半是从那个标志性的面露凶光、眼神冷酷的斜眼小孩开始。呈现在他笔下的小女孩,总是能够清晰又乖戾地直抵人心,凸显一副“看什么看?你管我!”的成人社会里“不友善”的表情。
小女孩的形象令人格外印象深刻。表情里透着一种距离感和愤世嫉俗,有一种孤独的情绪。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可爱形象,但可以用丑萌来概括。
“丑萌”这个词就是用于形容并不是“漂亮的可爱”的东西。但在调查中,有人坦言:“比起简单的可爱,很多时候我对‘丑萌’有更深的迷恋。”
“农场精灵”里的屁桃君
有一种类型的“可爱”往往就是指美和怪诞的结合。如果去除“可爱”的观念去看待我们身边的布偶,它们的身形轮廓和人类相较就显得十分畸形和怪异了。我们认为它们十分可爱,不过是我们将“可爱”一词投射到了它们身上,而不是它们本质上的属性。
暗黑天线宝宝
我们都十分喜爱《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形象以及《千与千寻》里的无脸人,但是它们真正在家里出现时,估计我们会被惊吓到。这个颇似叶公好龙的类比,意在说明被视作“可爱”的虚构生物,大多都被设计成脱离于人类身体,拥有天生畸形的形状。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怪诞、畸形才是“可爱”的邻居。
胡巴是电影《捉妖记》里的小妖王。
社会中的萌
如今,萌物早已不是孩子们专属拥有的东西。成人对萌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制度更为完善的城市里,萌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润滑剂。
据说,毛茸茸、软软的、贴合手感的圆形物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至少凭借我们自身的经验,多数人看到很好摸的东西时候都愿意上手抓一把。比如,在超市里我们偷偷把手插进米缸里,看到婴儿的脸蛋我们想去捏一捏,上手捋一把狗狗的毛。萌物周边的设计往往基于我们对触摸快感的体验。
Fendi大热的毛球吊坠
以品牌设计师卡尔·拉格斐 (Karl Lagerfeld) 为蓝本的玩偶挂件
鉴于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希望能滞留在19岁不再长大,即使长大也不想成家,即使成家也不过想用“无性婚姻”自我安慰地应付“无缘社会”。
把lolita(洛丽塔)服饰当成日常服来穿的姑娘,简称lo娘。
在日本,超过61%的男性与49%的女性无交往对象,超过50%的适婚男女不愿有交往对象。然后,高达70%的男女在“可爱商品”中寻找心灵慰藉。玩具之于他们,就如英国儿童学家温尼考特所说的,简直成了一种“过渡性客体”,用以替代其对母亲执拗的臆想。
日本一则新闻报道,SAL9000先生向游戏中的女主角姐琦宁宁(anegasakinene)小姐正式求婚,之后他们一起去关岛进行了新婚旅行。也就是说,新婚旅行时SAL9000先生一个人带着任天堂DS的。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萌文化”的消费行列 ,或者直接“ 卖萌 ”,正体现了他们内心渴望摆脱种种社会的、观念的、行为的束缚,回归自己的本真状态。正是这种对本真自我的渴求心理,推动了“萌文化”发展壮大。
但“萌文化”只是当今社会的一页侧写,成人社会的激烈竞争和自我情绪的压抑需要得到良性的排解。当你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租住的房间,床上的小熊仔正在等你搂着它安然入梦,还有比这更加治愈的吗?
精彩回顾:
它就这样轻描淡写地,挑逗了你。
不可思议!这些手机表情居然是艺术品...
你只知道野兽派是花,它真正是啥你懂吗?
[编辑、文/沙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