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婚姻中多爱自己一点,婚姻里的女人如何爱自己婚姻生活中女人如何爱自己
——读屈健教授的《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
文/刘艳卿
在20世纪中国的美术史上,活跃着几个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如“岭南画派”“江苏画派”“长安画派”等,这几个画派合力掀起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长安画派”与“江苏画派”各领风骚,成为了新中国画在新境界、新形式探索进程中的范例。以至于王宁宇以“‘长安画派’:超地缘性的时代觇标”为题强调了“长安画派”在新中国画历史上的地位。然而,“长安画派”的成功及其对新中国画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更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关于“长安画派”,有待研究的领域太多,可供挖掘的史料太多,而研究者却寥寥无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每每谈及于此,屈健教授常抚面感慨。于是,屈健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持续高度地关注“长安画派”的研究动向,并带领他的学生形成研究团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将“长安画派”研究成果的“雪球”越滚越大。
《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正是屈健教授对“长安画派”近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屈健教授在完成教育部、陕西省社科项目等课题基础上对“长安画派”的更进一步思考。这本书作为中国文联部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考察了“长安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贡献与历史地位等方面的内容,为“长安画派”的研究构建了基本框架。书中很多观点是开创性的,很多材料是新挖掘的,论证思路是严谨缜密的,学术视野是开阔深远的。
屈健教授以深厚的学者素养,站在历史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冷静地考察“长安画派”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觇标”,提出了研究“长安画派”不能脱离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西北地域淳朴的风土人情,更不能忽视文化“群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屈健教授将“长安画派”形成过程中发挥过力量的文化群体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基础层和外围层,指出这三个层次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合力促成了“长安画派”的产生。此外,对“长安画派”代表画家及其作品、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的考察,屈健教授的分析仍然是立足于文化的视角,由点到面,层层展开,如分析画家必然联系其生平经历,鉴赏作品必然查证其创作背景,评述思想必然结合其产生条件,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中肯客观。在评价“长安画派”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时,屈健教授再次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把“长安画派”置于当代美术史的范畴全面评估,并客观地指出“长安画派”的局限性。纵观《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我们不仅读到了一个画派的历史沉浮,还看到了一位学者的学术涵养和治学态度。
在本书还未出版之时,我便有幸拜读了该书的电子稿,是时我初涉“长安画派”的研究,深恐语词诘聱,晦涩难懂。然而我读罢第一章,便深深地被屈健教授的行文语言和论证思路所吸引,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常常感叹宗白华先生的语言之美,说理之深,今观屈健教授的《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一书,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