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倾诉爱,有时真的来不得半点心软爱情有时候来得真的很突然

admin

很长时间我们并不理解两千年之学皆荀学究竟是什么意义以为荀子开创了帝制时代的专制主义这样的理解或许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太狭隘

后世思想家之所以说两千年之学皆荀学可能还是从荀子批判继承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精华融会贯通为后来两千年帝制时代提供了一个思想资源

荀子的思想前驱为商鞅荀子对商鞅也非常推崇商鞅关于统一帝国权力系统的设计存在许多内在缺陷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大帝国之后迅速失败留下了契机这些虽不全是商鞅的过错但商鞅的权力系统设计有其内在的不足则勿庸置疑不过商鞅更多只是一个政治实践家而不是一个未来社会理想的建构者他的政策设计更多地是出于当时秦国能否迅速强盛的极端功利主义目的而不是以未来更大范围的统一帝国作为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商鞅的设计是极其成功的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行政系统确实得到了相当彻底的改造秦国也很快由落后的地位转化为先进从而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据荀子多年之后对秦国的观察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有其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是何也则其殆无儒耶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荀子强国有赞赏有指责然大体符合秦国实际情况

对商鞅改革的基本思路荀子给予充分肯定承认商鞅所设计的整齐划一的行政体制符合时代进步潮流为大一统中国提供了借鉴积累了经验荀子指出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者也今秦南乃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北与胡貉为邻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愈常山乃有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其在赵者剡然有菱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广大乎舜禹也荀子强国很显然荀子在充分肯定商鞅以及秦国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或者说预感到秦国将面临危机那就是随着秦国领土不断扩张如果仅仅依靠整齐划一的行政措施和法令便很难维护秦国的有效统治因此他一方面寄希望于秦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另一方面诚恳告诫秦国统治者认真反省已有政策克服不足重建新方略

显而易见荀子虽然主张中国应该统一起来也承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秦国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然而问题在于他认为秦国如果不调整已有政策那么秦国即使能够一时赢得全国政治统一也断难持久必然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因此荀子的关切之所在便不是中国是否应该统一而是如何统一

按照荀子的设想中国的统一不是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上而是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才能真正给普天下民众带来共同好处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他的理想是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服从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晒者舜禹是也荀子非十二子这样各个诸侯国之间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建立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共同市场以经济上的统一支撑国家政治上的统一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法而不税相地而衰征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势而安乐之夫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荀子王制也就是说各个诸侯国各个地区之间只有加强经济上的互惠联系统一而强固的国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经济的统一是政治统一的基础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无疑有助于国家的政治统一但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而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显而易见荀子认为承认差别承认不平等的客观存在是维护统一国家的基本理论前提也是各个诸侯国各个地区和平共处的重要保障

各个诸侯国各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日趋加强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但真正完成这种统一还必须具有超越于各个诸侯国的力量也就是说统一的国家不可能是诸侯国的联合体不能由各个诸侯国分割国家主权而必须另有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另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这样才不致导致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的尴尬混乱局面在当时荀子期望秦国能够充当这种角色因为他认为秦国的实力有可能远在他国之上但如前述他对秦国的担忧也在于此那就是秦国更多地是借助于武力的征服暴力的手段而缺乏儒家素来所倡导的义和文德他指出力术止亦术行曷谓也曰秦之谓也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然常恐天下之一合扎己也此所谓力术止也曷谓乎强乎汤武汤武也者乃能使说己者使耳今楚父死焉国举焉负三王之庙而辟于陈蔡之间视可司间案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然而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乃使仇人役也此所谓威强乎汤武也荀子强国如果秦国继续坚持这种寡恩少义的强力政策或许能赢得国家统一但要巩固这种统一则甚难

怎么办呢荀子建议仍要从国家行政系统和权力结构上想办法只有建立一个合理而又被各个诸侯国认可的权力模式和行政系统那么统一才能持久和稳固在他看来武力的征服要节制一方面秦国要向各诸侯国显示自己以文德治国另一方面要重新设计中央政府和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关于此点荀子没有正面反对商鞅以来秦国推行的郡县制但他认为诸侯国和各级地方政府决不应该仅仅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政策中转站而是应该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仅有权决定自己境内辖内的事务而且有权参与中央政府的决策事务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听咸阳顺者错之不顺者而后诛之荀子强国如此才能建立协调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我们已相当明白荀子的统一方略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计简言之他认为中国的统一是必然之势这一任务由秦国来完成也是可以的但是一方面秦国必须改变自己的政策另一方面要重新设计统一帝国的权力模式在他看来统一帝国虽不是原封保留周朝的分封制但在统一帝国内部一定要允许各个诸侯国的独立存在秦国可以充当诸侯之长拥有协调各国关系的职能和权力但决不能东征西伐而应听取各诸侯国的意见以各诸侯国的共同利益为国家的根本利益若是则兵不复出于塞外而令行于天下矣若是则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殆可矣荀子强国如此便是一种理想的统一方案便合乎荀子心目中的儒家治国原则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捶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政也荀子儒效很显然荀子的理想不合乎秦国已有的治国原则秦国的思想传统也不可能使秦国成为端拱无为的国家主权的象征更不可能代表各个诸侯国的共同利益笞捶暴国齐一天下维护各国的和平与发展秦国所需要的依然是按照商鞅所开辟的道路走下去用武力去征服各国建立万世一系的真正的统一国家

荀子对商鞅行政系统权力模式的修正显然是基于传统儒学的政治观念但由于这种思想在实质上是主张建立一个联邦式的国家主张保留各诸侯国在各自领土内的行政权力因而与秦国正在推行的消灭诸侯国建立郡县制的大一统国家的基本国策相抵触也与当时的历史潮流存在明显的偏差故而荀子一生虽然也和当时的学者一样奔走于诸侯门下希望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社会实践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刘向荀卿叙录其迂阔之状可以想见

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的超前与滞后对思想家个人来说其结果必然带有悲剧性的意味荀子的主张或许不合乎当时的时代潮流但他毕竟以思想家所特有的洞察力穿透力敏感预示到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他的主张不是两眼向后看而是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固而有序的统一帝国是关于未来社会模式的一种设计只是这种设计未必尽合乎时君口味故而必然落了个受冷遇的结局诚如徐干所评价的那样夫治国致平之术不两得其人则不能相通也其人又寡矣寡不称众将谁使辩之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非徒如此又为流俗之士所裁制焉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于匹夫昔荀卿生乎战国之际而有睿哲之才祖述尧舜贤章文武宗师仲尼明拨乱之道然而列国之君以为迂阔不达时变终莫之肯用也中论审大臣远不如那些不学无术的游说之士风光

而思想的价值从来不以思想家个人生前境遇而决定而是取决于思想本身是否对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荀子的迂阔之论没有获得时君青睐但后来历史的演进却被荀子不幸而言中故而后来者总是对时君未能采纳荀子的主张深感惋惜刘向荀卿叙录说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呜乎使斯人卒终于而功业不得见于世哀哉

这样说当然并不意味着荀子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发生丝毫的影响事实上他希望保留诸侯国相对独立地位建立联邦式统一国家的主张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曾引起思想家注意和深思即以当时情况而言吕氏春秋关于统一国家未来模式的设计在基本思路上便与荀子的主张相当吻合显然应该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