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话题,多远都要在一起情感话题,多远都要在一起的句子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张,中华姓氏之一,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张”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余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6.83%。
在江都区浦头镇有一支张氏族人,八十年里出了七个武进士,阮元多次称赞该家族。日前,江都大桥镇文史学者朱毓麟通过《张氏通谱》,向记者讲述了该家族的传奇故事和传承数百年的优良家风。
以武显、以文名的传奇家族
朱毓麟告诉记者,浦头张氏在当地可是有名的“武林豪杰”。据记载,从康熙甲子年至乾隆辛卯年的八十年间,浦头张氏得武举十人,武进士七人,官参将二人,总兵二人。
“如果凭此断定张氏族人都是莽夫,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家族中不乏文武双全之辈,其中又以张发生、张和叔侄二人最为出名。”朱毓麟说。“阮元曾说,江都浦村张家、甘泉黄珏桥之焦家、公道桥吾家之阮氏,皆以武世其家,而无不熟悉经史,善诗歌,博学能文。也就是说这三个家族都是文武双全的世家。”
“张发生,与同父异母弟张发青同为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武举人,又同为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武进士,且并为御前侍卫,一时称为盛事。”朱毓麟告诉记者,就这样一个御前侍卫年轻时却是以书法和诗词为人称道。“张发生参加乡试时,主考大人见其场内所书之卷,楷书字内间架明称,行间带有逸气,工妙绝伦,大惊异人,遂定为榜首。阮元在《广陵诗事》一书中介绍称‘张发生善歌诗,下笔倏千百言’,并且在自己所编的《淮海英灵集》中,收有张发生的一首《忆迷楼》诗。”
张和,乾隆九年(1744)武举人,十年(1745)武进士。据谱中记载,张和自小“好吟诗,有儒者气象”,成为武进士后外放为官,所过山川亦皆以诗记之。当时的人都说他的诗“冲口而出,若不经意,自然朴老,有真味”。阮元在《淮海英灵集》中收有张和的多首诗篇,称赞他的诗文“简洁有致”。
礼义传家,多有豪杰之辈
据介绍,浦头张氏数百年来一直以“礼”和“义”传家。
“武人尚义,张氏一直都是武学世家,家族中高手辈出,习武之人一直注重‘义’。我认为这个‘义’不仅仅是江湖义气,更是道义、大义。”朱毓麟说,“比如,自从张氏落户浦头以来,无论世道如何,当地很少遭受流寇之灾,主要原因就是张氏族人始终会站在村民之前,用自己所学保卫家乡。每逢天灾,张氏族人也是抗灾在前,这就是道义。战乱年代,张氏族人更是有无数豪杰投身军旅,参加革命,保家卫国,牺牲者不计其数,这便是民族大义。他们知道,自己身后便是国家、家乡、亲人,自己舍生忘死为的是保卫国家完整、家乡安宁、亲人无恙。”
“同时,浦头张氏族人在习武之余不忘学文,这就让他们明白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怎样约束自己的言行,怎样尊重他人,这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就是礼。”朱毓麟说,张氏族人从小习武,每天有规定的读书时间,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辨是非、明事理。
这也是张氏祖先将诗和礼作为立身、传家之宝的原因,把知书达礼作为有知识、有教养的标准而希望子女不断努力。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责任编辑:刘燕
本文来自【扬州日报-扬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