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几场暧昧是多情感情几场暧昧是多情吗
小学语文成绩从三年级开始出现“分水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面临重新洗牌,一些家长很焦虑,也很迷惑:为什么二年级语文成绩还很优秀的孩子,到了三年级突然就上不了90分了呢?
原因一般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阅读理解能力差,在做能力较大的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丢分严重,另一方面是作文能力差,面对相对陌生的作文不知所措。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还不算最难的,毕竟只要将每单元的固定作文题目写会,一般考试范围不会超过课本单元习作的范围,而且在平常的习作练习中,有大量的范文可以参考,只要用心写,写完能记住写作内容,考试时就能用上,作文成绩也不会差。
丢失最严重,最让家长干着急,又没有办法的是阅读理解。对小学生来说,每次考试面对的阅读理解题都是不一样的,题型也是多变的,如果没有点阅读理解能力,再不懂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那么孩子在读课外阅读时,就像是进入迷宫,乱蒙一气,丢分严重那是必然的。今天,小徐老师就说一说,三年级孩子必须掌握的一些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
一、要掌握小学阅读理解出题点。
1、解释或赏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知识重点,孩子们要学会结合上下文来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解释词语最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结合上下文,揣摩它在原文中的意思;第二种是用此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进行解释,第三种是分合组词法。
结合上下文揣摩词意,多见于孩子们不熟悉的词语,比如《陶罐与铁罐》中“奚落”的意思,我们结合上下文,就会发现铁罐在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使它难堪。
用近义词反义词解释词语多用于形容词,比如“羞耻”,用近义词法可以解释为“羞愧,感到耻辱。”用反义词可以解释为“不光彩,不体面”。
分合组词法,多用于解释成语。比如“争先恐后”可将每个字分开组词再串成句:争着向前,害怕落后。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解释词语的方法,还有一些成语来自寓言和历史故事,这类成语现在多用它的比喻义。因此基本答题格式为:此成语原指……,现比喻……。如“画蛇添足:原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现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合适。”
2、词语中文中所起的作用
此类题分两种,一种题型让孩子们辨析文中词语是否可以删掉或替换。此类题一般都首先明确不可以删掉或替换,然后说明理由。
在说明文中,多为考查该词语在文中语言上的准确性,多见于“形容词”“副词”等。比如:“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文中“大概”能不能删去?答:不能,因为“大概”是对蜜蜂飞得很低的原因的推断,作者并不确定真实的原因,去掉此词,文章语言就不严谨了,用上“大概”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因此,此类题的答题模板为:不能,因为此词在这里表示……,去掉就不严谨了,用上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一般在记叙文中多为鉴赏该词语在文中独到的表达作用,多见于“动词”或“形容词”。
“动词”的基本答题模板为:该词准确地描写了某人做某事的过程,生动或深刻地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形容词”的基本答题模板为: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生动体现了某种心理、情感等。
二、句子在文章不同位置的表达作用。
小学三年级对句子表达作用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修辞及其作用,另一种是在文章开头、文段开头、结尾出现的句子,以及中心句,或者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情感句等。
1、开头
句子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出现在开头,多为总起句,起到总领全文,点题,或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如果开头为环境描写,则为烘托、渲染气氛,奠定悲伤或高兴的情感基调。
如果开头为倒叙、反问、设问,那么则起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的作用。
2、文段开头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是本段的中心句。
3、结尾
点明中心,总结全文;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呼应前文,相互照应等。
4、中心句
全文的中心句,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出现在结尾。在开头就是总领全文,在结尾则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作者的情感句
直抒胸臆,抒发作者某种强烈的情感。
三、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如下图所示:三年级学生要会辨析比喻句、拟人句、排比、设问、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并分析所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和拟人起到的作用都是“生动形象”,答题模板为: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某物怎样的特点。
排比的作用:充分表现出……的……,气势磅礴,增强了语势,强调了……。
设问的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对比的作用:将……和……相比较,突出了……。
夸张的作用:为了突出……的特点,夸大(缩小)了……的突出特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揭示本质。
四、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
三年级概括段落主要意思,此文段中多有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此段开头或末尾。
五、分析人物形象
大多数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会涉及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的题型,在此题基础上又可演变为:“你想对文中XXX说什么?”一类的题,实则都是对文中人物性格进行总结。
三年级人物形象大多和人物身份有关:比如动物学家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具有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科学研究精神的人。
比如司马光同样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孩子;宋庆龄小的时候就具备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等。
除此之外,一般写老师的文章大多都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的育人方法、关爱学生,和蔼可亲、善于育人等特点。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具备的品质包括: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平凡、朴实、稳重、幽默、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诚实、热情、老实、狡猾、孤独、执着等。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这样的词语,在遇到文章中相同人物品质时要及时用最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六、说明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出题点也分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出题是不一样的,答题要点,答题模板也是不一样的。
如下图所示:三年级开始出现简单的说明文,因此文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也在考查之中。一般要求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总之,以上就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经常考查的阅读理解考点,同学们首先要掌握其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做阅读理解时才会更加顺畅。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分析课文,要注重设计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并引导孩子规范解题思路和答题格式,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做阅读理解时轻车熟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