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文章,异乡的月色异乡的月色,是多么的凄凉
#春节指南#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规定的上班日。
昨天就开始的假期综合征,在公司同事不间断的拜年声中,消失殆尽。
晚上回到家后,偶尔一两声的小鞭炮声,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儿时的记忆中。
大概潜意识里,还是不想让过年的热闹气氛,这么快就散去吧。
7一直被人看做好数字,现在很多人把7比作“妻”,因为它们发音相同。
相传在女娲创世时期,娘娘在七日内造出七种生物,她先造动物后造人,在第七日造出了人。古人把正月初七,定为了“人生日”或者叫“人庆日”。
在这一天,有很多老习俗,在很多城市,已经“失传”了。
不过,即使我们有新方式过年,也不妨碍翻翻老黄历,感受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
有老话说,正月初七有五节庆活动,都是极具风习特色的民俗。
风俗一,吃面条
在过生日时,我们都说吃碗长寿面。正月里,逢七之日,老辈人都是要吃面条的。
正月初七、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被古人看做是孩子、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人生日”,这几天里,分别吃碗面,寓意长长久久。
也有一些地方,只认初七这一天,只在这一天吃面就可以。
风俗二,不出门
老人们常说:逢七不出门。尤其是一些出远门的人,更不会选择正月初七出门。雨烟也听说,一些村子里的客运车在初六时格外忙碌。外出务工的人,大都选择初六出行。
因为老话说:三六九,遍地走。
为什么初七不出门呢?原来是因为,古时男人出远门前,都要把家里安顿好才可以,主要置办的物品有七样,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种日常用品。
最后,这个出门老礼,被后人传走了样,变成了“七不出门”,以至于现在的人信以为逢七不出门。
所以,民俗也不可仔细推敲,因为很多民俗不是寄托古人的愿望,就是古人用来避免祸事的祈盼方式。
风俗三,吃七宝羹
这里的七宝羹,相传是用七种蔬菜一起熬成的粥。古人用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七宝羹来源于晋代,主要流传于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南方地区。
在正月初七之日,喝一碗七宝羹,来年精神一整年。
风俗四,戴胜
在古代,没有电视,没有春晚,更没有电影和游戏。古代人过节的方式,多是吟诗作赋,或者剪纸为乐。
从晋代开始,很多人在初七这天,剪了好看的小像,或是彩纸做的,或是金箔纸做的,带在头发上,取名为“人胜”,又名“彩胜”和“华胜”。从名字就能看出,都是古人为了寓意来年人人好彩头。
相传,有时皇帝在这一日,还会大宴群臣,并赏赐群臣人胜。
风俗五,登高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九九重阳节那天,要登高,寓意节节高。
很多地方,也会在正月初七的时候,选择登高望远。
汉代,魏晋南北朝之后到唐朝时期,正月初七登高赋诗已经受到极大重视。
很多皇帝广开宴席,带着群臣登高作赋,以此纪念初七人生日。
不论“老黄历”有多老,终究是中华民族古人们,为了祈求多福多寿而采取的一些纪念方式。
它们不一定多科学,但是,因为这些年俗流传,我们才感受到了古老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