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争吵后如何解决,争吵后的反思是什么夫妻之间争吵后的感想
本文资料属于宗伯学(古儒学)内传史料,作者宗伯正曜,转载请注明。
1、“樊”的字义
樊,上古写作“棥fán”,它从古老的车文演变而来。又通棥。《诗·小雅》止于樊。《说文》作棥。
① 车文字义,雅言,本义青阳帝太庙守祀一族。上古宗伯氏一族掌管书册,因而与“册、策”等含义相近;
② 参文字义假借为“古文册”,后世演变为“栅、栅栏”。参周宗伯氏“以禽作六挚”(《周礼·春官宗伯》),亦写作“鸷、絷”,指士相见礼以鸷鸟为礼,故而参周时期也借指士人,宗伯儒士,《说文》误作捕鸟的樊笼;《说文》作,鸷不行也。从从棥。《徐曰》鸷,犹絷也。
③ 古文字义从参文字义演变为栅栏、牢笼、藩篱等,表示庭院周围的篱笆墙。《孙炎曰》樊圃之樊也。谓樊篱。
④ 古汉语字义从古文字义引申而来,继承了古文,表示笼子、篱笆。
2、“樊氏”的起源
樊氏,青阳氏玄嚣后裔,属于舜臣皋陶的儿子大宗伯伯翳一脉,姬姓,宗伯氏,樊氏是一直居住于少昊之虚为祖先守庙的姬姓族裔。“樊”是雅言,指青阳帝太庙守祀一族。与“原氏”属于近支。樊氏与原氏皆宗伯氏一脉。子思(原宪)与子迟(樊须)都是宗伯氏一族的族裔。
3、青阳帝少昊
少昊帝,名字叫作玄嚣青阳,姬姓,号金天氏,居住在江水,即今山东省曲阜市泗水河,古泗水是古代淮河的支流。少昊帝去世之后安葬在古泗水河边,后人建立太庙用作祭祀。曲阜百姓除了孔门后裔之外有一部分属于少昊氏嫡系后人。《潜夫论·五德志》“世号少曎。代黄帝氏,都于曲阜。”
4、樊迟
樊须,字子迟。比先师孔子小三十六岁。七十七贤之一,子迟是一个士族,并非庶人。经常随身侍从先师孔子,是行过“束脩之礼”的弟子。如《论语·颜渊》“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樊迟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曰:“知人。”
5、略谈姓氏
通过“宗伯正曜字翼云”这个名字可以看到一些信息。
例如一看到“宗伯正曜”,必然知道一定是姬姓,宗伯氏,名字中的日、正、羽、隹等都和祭祀、礼仪有关,因而与宗伯氏相对应。
表字必定关联姓名,“翼云”包含羽、共、云等,这些都是古代车文、参文,也是祭礼用字,因而可以获知宗伯正曜是古儒学宗伯氏弟子,与先师孔子行过“束脩之礼”的弟子,与七十七贤属于同门。很多朋友错误认为我是私淑弟子,这恐怕属于不了解古文和古礼的误判。
名字可以编造,但是人品和学问无法假冒和编造。世间之人从来真伪难辨,真者浑如朴玉,伪者巧词饰虚。既有真玉琅玕,也有鱼目混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彷佛太阳真火,越久便越知审辨真伪。
韩昌黎桃源诗曰: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审意斯言也。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宗伯学(古儒学)弟子, 治学师从先师孔子(宗伯内传曰周朝尊号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宗伯内传曰先师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阳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世间流传的道号卧龙,孔明先生是儒士而非道家),宗伯牖中先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