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质是爱情,婚姻本质不是爱情婚姻的本质是爱情,婚姻本质不是爱情
23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1)
我们配叫人吗?
当你俯下身体看蚂蚁时,觉得它们很傻很可怜,费尽心机才搬回那么一点东西。于是你去看猩猩,确实高级一些,至少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最后,你仰天长笑:人,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
可事实怎样呢?一样的哺乳动物,一样的生老病死,一样的食色性也,一样的两大主题:生存、繁衍。
上帝站在云端,看着奔波劳碌,因为会多使用一些工具而沾沾自喜的人类,蔑视的表情就像我们去看蚂蚁一般。
阳明绝望了,他前途未卜,信仰崩溃,对现实、对人性不抱任何幻想,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栉风沐雨,踽踽独行。
1508年3月的一天,孤雁残喘,日落西山。龙场迎来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客人。一匹羸弱的老马,三个衣衫褴褛的仆人,一位震古烁今的伟人,就这样安静地走来。
寒风袭然,入夜凄然,衣袂飘然,只影寂然。
一切平淡的如同天地降生之初至今上万年间的每一个傍晚。
等待他的是驿站里的二十三匹马,二十三副铺陈,和一个年老的当地小吏。
好吧,这还不算什么。阳明立在那块刻着“龙场驿”三个字的石碑前,举目四望。
镜头摇上,阳明越来越小,四周的景色逐渐出现在画面中,这是怎样一个地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但见山叠着山,树挨着树,哪里有半点人烟?
荆棘丛生,毒瘴弥漫,偶尔从丛林里钻出几个人来,不是当地的苗人,彝人,就是在中原犯了事,流亡到此的逃犯。阳明望着眼前几个目光呆滞的驿卒,心下凄凉无比,他已做好了在此度过漫长时日的打算,至于何时才能“重返人间”,只有听天由命了。
从正六品到“未入流”,连降*级。再看看龙场驿,别说办公用的官舍,就连草房也没有一间。阳明别无他法,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文科生变成了工科生,和仆人们一起盖了一个简陋的草屋,还颇有闲情逸致地赋诗一首《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以示纪念。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阳明没料到几个随从比自己还脆,纷纷病倒,害的他得反过来照顾他们。
不过,阳明并不太在意那些世俗的尊卑贵贱,只一视同仁,真诚地对待这些下人,为他们熬药、煮粥,搞得大伙怪不好意思。阳明却让他们宽心,说你们跟我一路走来,吃了这么多苦。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你们不就是我的兄弟,我的亲人吗?
尽管如此,阳明还是感受到了类似秋水般深刻的孤独,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和他产生任何精神上的交流,瓦尔登湖并非世人想象中那么美好。西山采蕨,寒夜枯坐,时间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百无聊赖中恨水东逝。
元宵之夜,雨雪霏霏,遥想江南和北京的盛景,阳明又添一份愁情:故国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正兀自感慨,草丛中几个探头探脑的土著走了过来。
土著们已经暗中观察了王阳明很长时间,就像《上帝也疯狂》里面的非洲土人第一次看见从天而降的可乐瓶一样,疑惑而又警觉。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土著们一致认定这个新来的驿丞还是比较靠谱的,就是有些脑残,经常念一些他们听不懂的句子。
于是,一番叽里呱啦,手脚比划,语言不通的阳明竟和土著们成了朋友。闲暇时,就着土罐瓦盆,举起浊杯破碗,喝它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既已退无可退,狂笑高歌,放浪形骸,又有何妨?
23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2)
阳明是闲不住的人,自从和土著们成了朋友,他便时常出没于丛林山洞之间,同土著和流亡至此的汉人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并利用当年在工部上班时学到的知识,教他们伐木建屋,替他们排忧解难。很快,当地居民都将这位龙场驿丞视为能人、友人、乃至神人。
土著们心地单纯,知恩图报,用阳明教给他们的方法,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破土奠基,砍竹伐木,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一所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房屋,有客厅、有凉亭,气势恢宏,赠与阳明。
老百姓自发为父母官大兴土木盖官邸,不知现如今那些乐此不疲扩建豪华办公楼,搞得民怨沸腾的政府官员作何感想?
阳明望着拔地而起的新居,土著们脸上纯朴的笑容,感动不已。
渐渐地,附近的学子们都听说阳明贬谪至此,纷纷前来求学,阳明遂将此居命名为“龙冈书院”,卧室取名为“何陋轩”。
为记述此事,阳明写了一篇《何陋轩记》。原文很长,其中有一句很重要,是他思想的转折点,也是后来悟道的先声: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
就这样,龙冈书院成了阳明的讲坛,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强者自渡,圣者渡人,阳明不是支教教师,却用他的思想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大明朝最为偏远的山区的人们。
然而,所有的故事,都有同样的桥段,起承转合并非文章中才有。事实上,同复杂的现实相比,再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幼稚的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
一个在京师得罪了权贵被贬谪至此的驿丞,竟然在自己的辖区内居聚众讲学,当地的长官出离愤怒了:竟然不跟自己打招呼,太不懂事,政治上太不成熟了!更可恨的是还得到了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拥戴,太不和谐了!
于是,该长官派人来挑事,结果砸店不成,反而被愤怒的群众打的抱头鼠窜。长官黑着脸望着鼻青脸肿的手下,怒道:“妈的有人城管一成功力也不至于被打成这样!”
没办法,黑道行不通就走白道,长官找到贵宁道按察司副使(贵宁市检察院副院长)毛应奎,各种挑拨离间,添油加醋。但毛应奎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是几句谗言就能给糊弄住的。
他亲自找到王阳明,与他一番秉烛夜谈,被阳明的学问和人格彻底征服了,不仅没有为难他,反而成了至交好友。
这样一来,当地的土著更将阳明视为神人,男女老幼,事无巨细都跑过来请教阳明,大家的口头禅是:有问题,找阳明。于是,阳明成了医生,成了讼师;成了职业规划师,恋爱咨询师;成了算命先生,万能科学家……虽然这些人问的问题千奇百怪,但阳明还是细心解答,耐心开导,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热爱科学事业的执著青年。
该青年先后给阳明写了三封信,提出了两个严肃的问题:第一,人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第二,这个世上究竟有没有神。
第一个问题搁置不谈。那么,有没有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