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经营婚姻家庭的好处 如何维持婚姻生活
悲痛!袁老逝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作为杂交水稻的开创人和先驱者,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9日,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出了“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测产验收,其平均亩产量为1004.83千克,比原定的900千克高出了100千克。而它不仅是高产量,更是高品质,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杂交水稻口感差的认知。
可见,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袁隆平依旧心系杂交水稻技术的改进和提升,他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便91岁高龄依旧在突破自己。
袁爷爷鞠躬尽瘁的一生
杂交水稻对中国的贡献极大,它的问世多养活了7000万中国人。尽管袁隆平爷爷去世了,但他为杂交水稻付出的半生心血,却在农民的心中扎根成长。看着丰收的稻田,看着饱满的谷仓,无数中国农民都会感谢袁爷爷,正是他让农民吃饱饭,解决了温饱问题。
袁隆平于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谁能想有一个小娃娃,其贡献影响世界近一半的人口。
学生时代的袁隆平,学习上很是认真,但他从来不是一个书呆子,在高中时,多次获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奖牌。他也曾报考过空军,且体检、政审都通过,不过因当时国家经济弱,为了响应经济发展,他留在学校里继续攻读。
其实十九岁时,高中毕业的袁隆平,关于报考什么学校出现了争论,父亲希望他报考重点大学,但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他却希望就读农学院。顶住了父母的压力,他还是义无反顾报考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安江农业学校支教。当时我国的土改刚完成,每个农民都能分到土地,只不过当时依旧没有解决饥饿问题。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因自然灾害的到来,让全国的粮食生产出现危机,结果各地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
当时年轻的袁隆平深深震惊到了,他知道饥饿的可怕,下定决心要让中国人都能吃上米饭。这之后,他开始了杂交稻的研究,1961年7月,袁隆平在试验田里意外发现一株特别的水稻,它颗粒大而饱满、长得整齐,如果一块农田都能长出这样的水稻,一亩地1200斤不成问题。
紧接着,袁隆平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之路,1965年找到六株不育株,并提出了“水稻也可杂交”的言论。当时的农业学理论是“无性杂交”,他的结论是对“经典理论”的挑战,因此当时不少人都反对,都在劝他。
然而,性格执拗的袁隆平还是继续尝试,尽管中间经历了多次失败,他也受到了很多讥讽,如:“可惜人不吃草,不然这个杂交稻就有前途了。”
不过1973年时,袁隆平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并在1976年推广开来,仅仅用了20年,稻谷就累计增产了2400亿千克,而外国人也将其称之为“东方魔稻”,直到今天,美国种植杂交水稻都要缴纳专利费。
袁隆平曾说过:“我有2个梦,一个是希望水稻更高产,一个是杂交稻能够传播到全球,让世界的粮食安全有保障。”
之后,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超级杂交稻的攻克,2000年时一公顷可产10.5吨,2014年时一公顷就增产到15吨。而到了2020年,双季晚稻均亩产为911.7千克,再算上第2代早稻亩产619.06千克,全年可产1530.76kg/亩。
为了解决盐碱地的种植问题,2014年时袁隆平团队就发明“耐碱水稻”,也就是海水稻,可在荒地里种植水稻,这样就可增加一亿亩耕地面积,让粮食安全得以更好的保证。
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如果增至1个亿,那一年就可增收300亿公斤,可多养活八千万人口。
早在1981年时,袁隆平就获得了发明特等奖,2001年荣获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科学奖”。
袁隆平的杂交稻技术已传播到世界上,不少国家为了表彰他对人类粮食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为其颁发了多个奖项,他也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尽管今天袁爷爷和我们说再见,但他的贡献永不灭,为民为国的精神永不灭,感谢这个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谢谢您,袁爷爷。
再见,袁爷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