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上婚姻离婚财产怎么分?老公生病老婆要离婚怎么办?结婚十年老公要离婚财产怎么分

admin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几天跟朋友们聊投茶量聊得热火朝天。

最后归结到一个很神秘的问题,你都是怎么投的茶?

结果就炸锅了。

N小姐说,我秤坏了,最近没称重量。

M先生说,我从来不秤重量,抓茶全凭手感。

J女士说,什么?泡茶还要秤重量吗?你们太教条了。

A小姐说,我看高度,盖碗里茶叶的高度差不多,就可以冲泡了。

天啊,你们这一个个专业喝茶十来年的家伙,居然没有一个用克秤称重量的!

村姑陈算是大开眼界了。

Q先生总结说,喝茶这种风雅的事,随性最好,称什么重量?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正聊得酣,W阿姨冒出来了,说,你们说得我糊涂了。标准投茶量不是8克吗,怎么又变成5克了?

呃,这一下,大家都撑不住笑场了。

这番聊完之后,村姑陈是极感慨的。这些朋友,都是多年茶龄的人了,居然对投茶量,这么地不重视。

看来,更多的茶友,对投茶量,都是很不在意,很随性的。

难怪,同一种茶叶,能被大家喝出不同的味道来。有的人说不怎么香,有的人说味道有点涩....

却原来,茶叶没问题,都是投茶量惹的祸呀。

今天就分享一下群聊里的几位颇具代表性的朋友,她们是怎么投茶的。

想来,能给到大家许多启发。

《2》

A小姐说,我呀,很简单呀,我会看。

“你怎么看,你还会麻衣神相不成?”李麻花忍不住呛声。

A小姐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李麻花这么无礼,她也不生气。

温和地说,我是看高度啊,茶叶放进盖碗里,看高度达到盖碗边缘了,就可以了。再高的话盖子不是盖不上吗?而且茶叶堆太高了,水倒进去会太满,出水的时候好烫手的......

说得很有道理,听者可以透过手机,看到她被过高过满的沸水,烫到手指发红,烫到快速掉盖碗那慌张而狼狈的场景。

可是,你这样投茶不准确呀?我忍不住提醒她。

她微笑,是呀,肯定不如用克秤称的准。这不秤坏了吗?隔离在家也没地方去买秤,茶城都没开业呀。只能将就了。还好,我看高度还看得挺准的,跟克秤称出来的高度,只差0.5克左右。

我点头,非常时期,权宜之计,也只能如此了。

光凭眼睛看高度来投茶,其实是看不准的。

大家可别学A小姐看高度,她是喝了十几年茶的老司机了,天天都在泡茶,各种茶叶称出标准重量后,投到盖碗里所堆积起来的高度、所占的体积大小,她闭上眼睛也知道,多年来老早烂熟于胸。

所以,她才敢说看高度,并且有底气说看高度估出来的重量跟真正的重量只差0.5克左右。

但普通的茶友喝茶,还是不建议看高度的。

以5克为例,5克银针,堆在盖碗里的高度,就比5克牡丹来得矮。若是单看高度,以牡丹的高度来衡量银针,那投银针可就要多投了。

这超量的银针泡出来,那味道,真真怪异极了。

另外,同为寿眉,5克春寿眉和5克秋寿眉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

春寿眉梗短叶细窄,5克体积略小一些。而秋寿眉粗枝大叶,梗长而粗,叶片硬挺宽阔,5克的体积,比之春寿眉,整整大了半个号。

要是单凭高度去判断,可能春寿眉就投多了,而秋寿眉就投少了。泡出来,一个味道浓而苦,一个清淡没味道,两个都没神韵,不好喝。

若不是熟悉这些品类的标准重量与体积,盲目去看高度,只会时多时少,泡不出茶叶真正的本味来。

《3》

L小姐则得瑟着说,我呀,数数。

哈哈,你数着芽头投茶?李麻花笑歪了。

是呀,L小姐说,我喜欢喝白毫银针,所以我就数数。数芽头的个数。

那你怎么知道标准是多少个芽头呢?

L小姐解释说,有一次在店里喝茶,喝的是白毫银针,她就留意数了一下,5克有多少个芽头。

后来回到家里之后,她每次喝白毫银针,就数芽头。

倒出来铺在洁净的布上,一颗一颗数过去,一颗一颗放到盖碗里,数好了,就把多倒出来的收回罐子里去,烧水开始泡。

这真有恒心啊。

还好5克的个数不多,要是一次要泡200克,那可就要数到舌头打结了。

不过,想到L小姐天天泡茶之前,在那里认真的低头数数的样子,就忍俊不禁。

她这么这个高傲的人,居然不知道去买把克秤,天天在做这么幼稚的事情,真是可爱呀。

其实,数数也是数不准的。

毕竟,每户茶农家的银针,个头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而早采的头采米针和晚采的白毫银针,块头也不是一样大小的。

而平地银针和高山银针,还有一个采摘方式不同的问题。有的地方是采针,有的地方是抽针,有的地方是剥针,总之,成品白毫银针,有的有带小叶壳,有的没有带,有的虽然有带但是小叶壶数量很少 ......

还有一个潜藏的问题,那就是,不同的茶农,做出来的银针的干度是不一样的。干度极干的银针,重量会偏轻一些。干度一般的银针,重量会偏重一些。

也就是说,同样数量同样体积的银针,可能秤起来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可能差别还会比较大。

5%含水量的银针,5克可能会有60颗左右。而8%含水量的银针,5克可能只有45颗左右。

若是只数芽头个数,以此来决定银针的投茶量,也是极不准确的。

《4》

M先生是位高手。

他是从来不用克秤称茶的。

为什么呢?嫌麻烦啊。他的论调是,男人嘛,别像女人似的,搞那么精致....呃,这锅女人不背。

所以但凡有客人来,由他泡茶,他一律是从罐子里随手抓。

他的口头禅是:一撮就好。

反正不管是银针还是牡丹还是寿眉,他都固定只抓一撮。当然他的手大,一撮差不多就是半个盖碗的样子。

李麻花不信他这个“一撮”的邪,偷偷试过,把他抓好的一撮,放到秤上面去称过,大约是4.6克左右。

离标准重量5克,差不太远,难怪M先生这么自信了。

但是,他泡的茶,我们仍然觉得不对味,反正跟克秤称出来的不一样。

当然,称过的标准重量跟没称过的随意重量,泡出来肯定味道不一样。但是,我们在茶汤里喝到的不一样,却跟4.6克和5克的不一样,有更大的不一样。

后来无意中才发现,他的盖碗有问题。

他盖碗偏大。

从前,他喜欢泡岩茶,用的是武夷山买回来的斗茶赛专用盖碗,那是标准的100-110毫升的盖碗。

这种标准容量,他扔一撮进去,八九不离十,味道不会偏差太多,待客的话,勉强可以喝。

后来他移情别恋,喜欢上了喝白茶。由于秋白露节采下来的寿眉,枝横叶阔,一撮便是好大一撮,原来泡岩茶的盖碗便装不下了,注水时一不小心就会水漫金山,几次被烫到手之后,他换了个更大一号的、能容得下秋寿眉的盖碗。

这下好了,本来没有称重,投茶量自然就不标准了。连盖碗也变得不标准之后,又如何能泡出标准的,好喝的茶汤来呢?

于是,我们就在他的办公室,喝到了非常浓得发苦的银针,以及味道很淡的秋白露。

第一次喝的时候,一口白露下肚,M先生翻了白眼:不是说秋白露味道最甜润馥郁吗,怎么这么淡?

我和李麻花看了看他那只硕大的盖碗,以及被开水一烫之后迅速蔫下去的、只到盖碗一半高度的白露茶,鄙夷地没敢说话。

心里暗自打定主意,下次来,带把克秤给他吧。

《5》

Q先生向来是紫砂壶的粉丝。

在我们用紫砂壶和盖碗做过很多次对比实验之后,在喝过了白瓷盖碗泡出茶汤的清新可人,以及紫砂壶泡出茶汤的枯燥乏味之后,他终于,放弃了珍爱多年的紫砂壶。

那些壶从此就摆放在架子上,成为了摆设。

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洗一洗刷一刷,当打发时间的玩艺儿。

平时喝茶,也用起了盖碗。

不过Q先生注定是不喜欢平凡无奇的白瓷盖碗的。

因为半年后我们再去看他,发现我们早前送他的那只盖碗,成为了书架上养铜钱草的器皿。而他的茶桌上,放着一只景德镇青花的高脚盖碗。

那盖碗底部有高高的底座,像一只悬空而立的高贵天鹅。通体是手绘的青花,画着缠枝千叶,还有葫芦,是多子多福的寓意。

盖碗的器形是明式的,且绘画的风格是比较传统的。

一看就价格不蜚,是Q先生这种讲究精致生活的人才会淘来的宝贝。

但是,当我自己坐下来,用他的这只富贵不可言的盖碗泡过一次茶之后,我给这只盖碗,打了负分。

太大,太重,烫手。

那容量大约有180毫升,这还不算完,茶叶投进去之后,水一注入,盖碗的重量加上水和茶叶的重量,合起来,我这种细细的手腕,根本承托不起那厚重的力道。

端起来便很重了,再加上烫手,翻腕出汤的速度便变慢了。

这种茶汤喝起来,妥妥的坐杯味道——苦、涩、重口。

投诉他,叫他换盖碗。

Q先生嘲笑道,这盖碗,认主人,一般人用不来。只见他粗大的手掌,稳稳地握住盖碗的沿,三下五除二就出了汤。没有我手忙脚乱的囧态。

“可是这盖碗太大了,容易注入太多沸水,让茶汤泡得很稀啊!”看着他的笑脸,我据理力争。

Q先生这家伙倒也实在,说,大了没事嘛,我注水的时候自己控制一下,少倒一点进去不就可以了?

可这盖碗内部也没有刻度线,你怎么把握标准注水量呢?

他大笑,不用那么刻意啦,随便一点就可以。

于是,他就用自己目测的注水位,泡了好几泡我带去的白茶给我们喝。

泡寿眉的时候,由于寿眉粗大高挑,堆得高,他的注水位就调高了。而泡银针的时候,由于银针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他的注水位就自动调低.....

这样忽高忽低的注水位,注入的便是时多时少的沸水,泡出来的茶汤,自然就时浓时淡,时好喝时难喝....

从他那里出来的时候,我们俩欲哭无泪。

暗暗在心里发誓,就算他是我表哥,也坚决不喝他泡的茶了。

《6》

喝茶,真是一件包罗万象的事。

坐在家里泡茶,按自己的规则来泡,压根儿不知道,每个人家他自己的家里,是如何泡茶,如何喝茶的。

可能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手法,还可能有很多惊掉眼镜的工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但不管怎么样,请大家一定要用标准的盖碗,用克秤称重之后,再泡茶。

否则,茶泡得一时浓了,一时淡了,一时又不好喝了,这口锅,人家太姥山的高山白茶,可不背。?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