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出轨女方起诉离婚财产怎么分,男方出轨女方起诉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手”是最简单的汉字之一。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最早认识的一批汉字——天、地、人、口、耳、目、手、足……“手”就是其中一个。
“手”字尽管简单,可实际上,“手”这个汉字要比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的,要有趣得多,有故事得多。
最早的“手”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手”字
甲骨文的“手”字是一个象形字,描绘的是一只伸张的五指的形象。
《说文解字》中解释:手,拳也。意思就是说五根手指张开就是手,五根手指握紧就是拳头。《说文解字》中还说“凡手之属皆从手”——所有与手相关的字,都采用“手”字作偏旁。事实上,很多我们所熟悉的常用的汉字,它们都和“手”有关系,但是从它们的字形上,我们已经很难看出它们和“手“的联系了。
比如:“左”字和“右”字。
最早的“左”字和“右”字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中“左”字的字形就像是一只左手伸向右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甲骨文中“右”字正好跟“左”字相反,字形像一只右手伸向左边要抓握什么东西的样子。
金文中的“左”和“右”,分别在下部分加了“工”和“口”字。写成下面的样子:
“工”的本意是“工具”,左手拿着工具,可以辅助、帮助干活。所以“左”的本意是“辅佐;从旁帮助”。在“左‘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佐”字代替。
《说文解字》里解释:右,手口相助也。《说文解字注》里注解: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意思是:口、手并用帮助别人。在“右‘演变为方位词后,才另外造了“佑”字代替。
所以,“又”是“右”的本字,而“右”是“佑”的本字。
所以,“横撇”是左“的本字,而“左”是“佐”的本字。
《说文解字注》对“右”字的注解
部件中带有“又”字的汉字,都和“手”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取”字。“取”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写成这样:
甲骨文“取”字
甲骨文“取”字,描绘的是一只右手抓着一只耳朵的情景。这个字的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字),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割取战败者的耳朵作为凭证,用来计算战功。
“取”的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说文解字》中解释:取,捕取也。
“支”字。最早的”支“字是这样写的:
篆文“支”字
篆文“支”字,中间是一只手(“又”字),上下两部分是竹子的“竹”字。组合在一起代表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中解释: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前句意思是——“支”是截去了竹竿的竹子枝叶,后句意思是——用“手”作为偏旁,像手持半截竹子。这前后两句话的意思是矛盾的。所以有人猜测前一句应该是“去枝之竹”。所以,“支”字的本义是:去枝的竹子。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支”字的本义是:山路旅行者用竹杖撑持身体,平衡重心。
“支”被写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保留了“又”字(一只右手),而“竹”字完全消失了。这可能是讹变的结果。
“父”字也有一只“手”。甲骨文“父”字是这样写的:
观察甲骨文“父”字字形可以清晰看到——右手抓着的一竖点,这一竖点代表棍棒,一个人手举棍棒正在教训孩子,教儿女守规矩。
在古代,“父”字还有一种写法:
从上面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手握着尖锐的锥子刺向一双人眼。这个手里拿着锥子的人,可能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人物,也许是一个酋长,也可能是一个奴隶主。这一双眼睛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奴隶或者俘虏。因此,“父”字在后来才能引申出“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这一意思。当“父”字作这一意思时,要读“fǔ”,使用时一般把“父”字附缀于表字后面。比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的这句话:余弟安国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最后,我们来看看“友”字。甲骨文的“友”字写成下面这样:
甲骨文“友”字
甲骨文“友”字,从字形看是两只右手——一个人的手外加一个人的手,表示两人结交,协力互助。《说文解字》里说
“同志为友”——志趣相同,为了完成相同的一件事(事业),彼此通力协作才算是“友”。
在甲骨文中“又”字是顺着同一方向的两只手,也就是两个“又”字,照字形来写应该写成“双”字。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友”字,是由“”和“又”两个部件组成——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握手结交。这符合生理规律。
今天我们用来表示“一对的”意思的“双”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双”写成这样:
雙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两个“隹(zhuī)”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对鸟。
“只”字也和“手”有关系,繁体字“只”写作:
隻
下边是一个“又”字,表示右手。上边是一个“隹”字,合在一起表示用手捉住了一只鸟。
“持一隹曰隻(只),持二隹曰雙(双)。”
“只”字金文写成这样:
金文“只”字
汉字里面有文化,汉字里面有故事。如果你也感受到了,请给我点个赞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