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的婚姻怎么挽救?两个孩子离婚怎么分配?无性婚姻有两个孩子怎么办

admin

上月中美对谈,有一张图火了:

“两个辛丑年的对比”。

图片上半部分,是1901年的合影照。

彼时,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奕劻蜷缩于一角,暮气沉沉。

图片下半部分,是2021年中美双方在阿拉斯加的高层战略对话。

此时,双方各占一边,平起平坐。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120年过去,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也不再是让人小觑的弱国。

引起风云巨变的,是无数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

这种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

又是怎么开始的?

一部年度高分作品,就讲述了这颗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

觉醒年代

该剧聚焦1915年-1921年那段历史。

那是一个大混乱时代。

各个政治势力轮番粉墨登场。

先是袁世凯称帝,革命党倒袁讨袁。

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安生没多久,又有张勋复辟。

割掉的辫子,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后脑勺。

然后,张勋又被赶走……

当时的局势如漫漫长夜,看不见光。

有志之士,都想为中国找一条出路。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

一群文人,手无缚鸡之力?

不。

他们以笔为武器,投出了力如千钧的思想炸弹。

没错,又是主旋律。

但,又拿了高分——

豆瓣六万多人打出9.2分,成为今年第二高分的国产剧。(第一是9.4《山海情》)

热评里有这么一段: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曾经,年轻人不爱看主旋律。

但并非年轻人不爱国。

而是曾经的主旋律拍得过于空虚说教,缺乏了动人的细节。

幸好,近年主旋律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口碑也节节攀升。

当下的主旋律剧,已经找到和观众连接的方式:

抓小放大。

越大的事,越要往小了拍;越大的时代,越要往小处着手。

而最有效的小单位,就是人。

所谓历史时刻会过去,大时代终将改变。

但,人不会变。

这种不变,是个体的共同情感。

面对苦闷现实,人会焦虑,恐慌,挣扎。

面对人生选择,人会担忧,害怕,不知所措。

即便是那些影响历史的大人物。

也是这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觉醒年代》,就拍出了伟人作为个体的可爱和可悲。

01

可爱的人

《觉醒时代》出现的人物,凡是有名有姓的……

都可以上历史教科书。

但,这些名人在剧里褪去伟人光环,变得十分可爱。

这种可爱,是个体的自我和局限。

《觉醒年代》的主要角色,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和魅力。

陈独秀:自傲。

一出场,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

蓬头垢面,胡子好几天没刮,看起来像个流浪汉。

“保皇”和“共和”两派的留学生,因救国理念差异争得快打起来了。

陈独秀拿着别人的饭盒,边吃边看热闹。

他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气定神闲,还有一股藏不住的傲气——

管你什么大官还是学者,只要不是一路人,爱谁谁。

在回国的船上,他在甲板上透气。

个人在前面挡了他的路,人赶紧给他让路。

这人来头大。

邹永成,同盟会元老,还是军长。

此人当年因宋教仁被刺杀,眼见共和成泡影,留下一首绝命诗便跳江自杀。幸亏被人救起,才没死成。

谁见了不竖起个大拇指,赞一个铁血硬汉。

可陈独秀呢?

非但不敬佩,反而一点也不屑:

投黄浦江自杀,未遂?

若是如此,我倒觉得你是个糊涂人

革命者怎能轻生自杀

我陈独秀此生,绝不会做自绝于革命的蠢事

但别以为他油盐不进,自大成狂。

一个很好玩的细节。

陈独秀和朋友去涮羊肉。

没座了,和一个普通老百姓拼桌。

菜还没上,他就给人科普起涮羊肉的正确吃法。

这老北京涮肉啊,这调料最是讲究

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必不可少的

还有葱花,香菜和辣椒油,你得把它扮开

这涮也有讲究啊……

拼桌的哥们静静看他显摆,也不说话。

把盘子里的肉全都倒进锅里。

不一会,把肉都夹到盘子里,酱一股脑倒在肉上,拌一下。

呼噜呼噜把肉都塞嘴里,完了用馍馍把酱都抹干净。

粗鲁,爽快。

虽一句没说,但脸上都写满几个字。

瞎讲究。

这是明摆着嘲讽呢。

陈独秀也没恼,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那哥们儿走之后,他也有样学样,粗鲁爽快地把涮肉都塞嘴里。

一件生活小事。

既体现出他脱离大众的精英范,又体现他敢于改错的强大自信。

这种特质体现在大事上,就是他办杂志的理念转变。

办《新青年》杂志,是为了启蒙民众思想。

原本他提出口号,二十年不谈政治。

即便如此,军阀仍然对参与新文化运动的文人连番刁难。

李大钊说他的口号不实际。

他的反应是什么

啪一下,和自己的至交好友拍桌子。

但后来国内局势改变,再想不谈政治是不可能了。

他又能马上转变,没有一点扭捏。

强大的自我,是他一直保持追寻心中所求的动力。

也是他傲气的来源。

02

可悲的人

若从现在回望。

中国需要走什么道路,一目了然。

但,这是现代人才有的上帝视角。

彼时,身处历史中的人并非全能的神,正处于迷惘的浓雾中。

他们以各自所识,选择了不同立场。

也因各自认知的局限,有自己的可悲。

这种可悲,是个体局限所产生的偏差。

体现在一个人身上——

胡适。

留美博士,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凭一封信就打动了陈独秀。

和陈独秀相比,他的个人气质是:温。

温和,温良。

不刚烈。

他想写一篇关于新旧文学革命的文章《文学革命刍议》。

但,后来寄过来的文章却改了名《文学改良刍议》。

从革命到改良。

两个字的改动,就表现了胡适的特质。

胡适更中庸,战斗精神没那么强。

他不像李大钊。

李大钊是至刚至猛的斗士。

而胡适,是温和的改良派。

他也知道,中国必须改革。

而且,他甘愿为此而努力。

他虽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但,绝不至一反到底。

从美国回来,就是想和陈独秀一起,为中国寻一条出路。

他一开始认同陈独秀。

办杂志,二十年不谈政治,启蒙民众思想。

先从文学开始。

在北大讲堂,和顽固的旧文学派论战。

但,胡适的中庸妥协注定了他和陈独秀、李大钊必然会走向不同的路。

胡适和李大钊,一见面就开始争。

到底谈不谈政治?

这场争论从未停歇。

商讨《新青年》杂志的稿件,要写什么方向。

没说两句话,又争上了。

李大钊说:

《新青年》对于青年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评论时事上

我认为这方面的稿件应该加强

胡适却觉得,还是不要谈论政治: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一下仲甫兄(陈独秀)一开始办《新青年》的宗旨

二十年不谈政治

一听胡适说这个,李大钊就想翻白眼。

太理想,太不切实际了。

他们争论时的画面也很有意思。

三人大多时候不同框,特别是李大钊和胡适。

这两人的救国理念彻底不一样。

同框时,座位也不那么紧密。

胡适是单独在一头的。

而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胡适则一直反对暴力革命。

他们的分野,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这是困于个人和时代的局限。

即便是思想先进的人,也会因这种局限而提出谬论。

比如,《新青年》编辑,北大教授钱玄同。

也是一个极力主张废除旧文化的人。

他的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他想废除汉字。

中国想要发展,必须废除汉字

都知道,汉字难学。

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废除汉字的人认为汉字的艰难,阻碍了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不利于和世界接轨。

很多支持新文化运动的人,都认同这一主张。

比如,鲁迅、刘半农等等。

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种谬论。

旧文化当然有许多糟粕。

但若真的废除汉字,无异于从根本上毁掉自己的文化。

而后来,钱玄同进入国民政府大学院,并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这就是《觉醒年代》好看的地方。

它拍出了大师的魅力,也拍出了他们的弱点。

拍出这些人的天真,也拍出他们的强悍。

时代是背景,人站到了前面。

03

可敬的人

《觉醒年代》是一部关于“争”的电视剧。

从头到尾,同一阵营,不同阵营,无时无刻不在争论。

一开始,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留学生的争端。

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丧权辱国。

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群体中。

李大钊悲痛异常,当即号召学生回国,倒袁。

卖国贼袁世凯,已久签订了二十一条

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了!

同胞们,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

然而,群情激愤时,有人却在泼冷水。

同是留日学生的张丰载,阴阳怪气地挖苦、痛斥革命党人:

若不是那些愚蠢的革命党

非要照搬什么美利坚的共和制度

中国早就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万不会演变成今天这不伦不类的局面

如今袁世凯力图实行君主立宪

才是真正回归了正规

哪一派的人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驳斥对方。

因为现实实在太混乱了。

前有保皇党希望借助皇帝,改革维新,百日便告失败;

后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但革命成果却落入军阀袁世凯手里。

袁世凯不光想当总统,更想当皇帝。

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都不过是换了个人当皇帝而已。

旧中国贫弱的局面没有一点改变。

混乱的现实,造成混乱的思想。

哪条路都没走通,又好像哪条路都可以走。

迷茫,便有了争论。

至交好友也在争。

陈独秀办《新青年》,李大钊办《甲寅日刊》。

两人都想借此启迪民众思想。

但陈独秀回避政治,李大钊则不一样。

他批判腐朽的政治势力,从不回避现实问题,也因此被旧势力嫉恨。

辫子军主帅张勋进京,李大钊有性命之忧。

陈独秀劝他逃离北京,反被他劝。

恕我直言,你那个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口号不能再提了

陈独秀一听就不乐意了:

你什么意思?

李大钊完全没在意陈独秀的脸色:

我的意思很明确,那个口号不合乎中国的实际

陈独秀啪一下把包摔到桌子上,发怒了:

你糊涂!

守常,我一直认为你明事理,晓局势,怎么能这么糊涂

你看看当下国民的素质,你怎么跟他们谈政治啊

李大钊血气也上来了:

三年之内两度复辟

这个政府允许我们提高国民素质吗

仲甫兄啊,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吧!

谁对谁错?

没有对错。

一个是粉身碎骨全不怕,一个是留得青山在。

他们都想救中国,只不过两人选择的路径不一样。

相比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

办杂志,写文章似乎不值一提。

但,多少人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而走上救国的路。

他们为中国的变革洒下觉醒的种子。

那些种子发芽成长,才拱破了压在中国身上的三座大山。

历史偏爱伟大。

伟大的人,改变命运;伟大的事,改变世界。

然而。

身处历史中的人,并没有后人想象得那么伟大。

褪去光环,背后的普通更动人。

他们迷茫,并不能一直都走对的路。

他们无奈,有太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但他们心中始终有一盏灯——

救中国。

正是这些可爱的、可悲的、可敬的中国人。

用一辈子,换来了“两个辛丑年的对比”。

没有人生来就是注定伟大。

他们为每一个中国人而活。

才把自己,活成为了一代伟人。

编辑:熊猫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