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校附近适合开什么店投资小(大学学校附近开什么店最赚钱)干货满满
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说,毫无疑问是个核心问题。作为一校之长,具备优秀的领导力,是构建优秀团队和打造一流学校的重要基础。但是,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许多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多元思维的碰撞,兴许能带来更立体的认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在某次峰会上的演讲整理,从三个方面表达了他眼中的领导力。
演讲全文
主办方给我的主题是校长领导力。这个话题我其实不能胜任。我自己做校长才四年,跟在座很多校长相比,我资历浅得很。至于说我所在的平和学校发展还不错,也很难说是校长有领导力的结果。今天厚着脸皮来,讲得不对之处,望大家海涵。
所谓领导力,我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急剧的时代,指的是领导一个团队面对未知的能力。这里面有两个要素,首先是有人愿意被你领导,无论你是怎么成为领导的,被指定也好,振臂一呼也好,到了最后,有人心甘情愿跟你走,你就有了一半的领导力。另一半取决于你把这些被吸引过来的人往哪里带,你需要有眼光、有格局、有见识,你需要认清方向,做出决策。你的决策是否靠谱,跟你走的人是否心里踏实,形成了领导力的另一半。
管理学上对领导力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各种领导力的理论与模型目不暇接。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我只想结合这几年在学校校长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谈与校长领导力有关的三个很粗鄙的观点。
1
领导审时度势,时势选择领导
一个好的领导者通常不会逆势而上,而会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马年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你只有骑在马上面,才能和马一样的快,这就叫马上成功!这句话虽然出自成功学大师,但还是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有些英雄人物脱颖而出,固然有本人努力的因素,也是时势选择的结果。时势不对,你的领导力根本无从展现。
就拿我做例子吧。
四年前,老校长退休,我是副校长之一,且任职刚刚一年,另一位副校长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理应接任。然而我们学校是国企投资,董事会领导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干部年轻化,老校长支持我,另一位副校长也愿意帮助我。于是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任。大家想想看,我经验不丰富,相对年轻,反而成了机遇选择我的原因。
我们今天听很多成功人士谈成功经验,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甚至截然相反,例如有人果断,有人沉稳;有人激进,有人保守;有人谋事,有人谋人。这些人之所以成为领导,很可能是因为时势在那一刻因为某一特质而选择了他。我们常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又说,时势造英雄,或者,乱世出英雄。天底下英雄那么多,在教育系统内比我聪明比我勤奋的人多得是,我今天能在这里谈校长领导力实在是上天眷顾的结果。当然回过头来说,机遇其实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只不过不同的机遇会自动选择不同特质的领导者,我们还是要先打磨自己的特质要紧。
2
世界充满混沌,领导兼容并包
读大学时我听一位成功企业家谈领导下属的心得,说:第一是信任,第二是信任,第三,也不全是信任。我一听就蒙了,觉得这位企业家要么工于心计,要么人格分裂。放三国大背景里,绝对是一代奸雄。很多年之后,我自己做了校长,才发现,做领导很难,常常要人格分裂,并且需要很有智慧地把分裂的人格融合在一起。
因为这个世界是混沌的,是不可预知的,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分裂的,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就必须学会一些兼容并包的方法。例如,我现在每年都要做学校工作计划,但随时准备调整,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快;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有担当精神,做决策要果断,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但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珍惜反对的声音,如果一项决策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反而特别谨慎;我注重平等,提倡去中心化,去行政化,同时也注重效率,在意自身的权威;我善于授权,抓大放小,用人不疑,另一方面,疑人也用,用其之长,也承担其短处付出的代价。
美国小说家《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杰茨费拉德有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我们应当抛弃非此即彼,而选择兼容并包。你看见硬币的一面是福,看不见的另一面一定是祸。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是深刻理解世界规律的结果。你得到一个东西的同时,一定失去了另一个东西。所以,有机会努力争取,没有机会坦然接受任何结果。
3
提升领导魅力,追求自由技艺
领导力的本质与核心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自由技艺。其对应的英文叫liberal arts。我们也通常翻译为文理教育、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自由技艺这个词源于古罗马,本意是自由的人应该掌握的技艺,后来逐渐演化为统治者的一门学问。延续至今,就成了领导力的学问。
西方教育现在仍然有自由技艺的传统,例如美国就有很多liberal arts college,也就是我们讲的文理学院,平和高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申请。文理学院只有本科,而且通常不设什么专业。然而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是因为自由技艺能提升人的领导力。
我刚做校长那会,也想提升领导力啊,就找了很多管理学的书来读。后来发现,读管理学的书对我来说没什么用,而且越读脑子越混乱。我后来读的更多的是历史学、人物传记、心理学,最近还喜欢读一点唐诗宋词,跟中层开会时偶尔冒出一句古诗词,大家觉得我挺有水平。
自由技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华尔街日报曾做过一个统计,超过90%的公司认可三项能力,它们组成了当今自由技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批判性思维、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中国的精英阶层为什么对传统教育不满意,就是在传统学校里,这些技能得不到培养,传统学校里很多老师自身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关于领导力这个话题,我自己个人特别偏爱领导魅力。尽管领导魅力和领导力的内涵并不相同,我倾向于认为领导魅力是领导力的一部分。所谓领导魅力,也就是你要看起来像个领导。具有领导魅力的人善于提出愿景,善于打比方、讲故事,善于演讲,而且让别人觉得充满热情。所以,我今天鼓起勇气到这边来,在各位极具领导力的前辈面前谈领导力,实属班门弄斧,其实也是把它一个看做自我锻炼、自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对教育的焦虑/ 其实是对时代的焦虑
——节选自“爸爸真棒”
万校长曾在博客里说:
作为校长,我时常会面临很奇怪的家长质疑。
例如,同一时间,会有家长反映老师抓得太紧,也会有家长反映老师管得太松。
有一次,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提醒我,听说学校现在抓得比以前紧,是不是因为换了新校长?我哭笑不得,我刚刚还要求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减少应试训练呢。
另一群焦虑的家长则不能接受学生在学校里有闲暇时间,他们希望看到整齐划一的课堂,希望看到课后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继续自习。“你们的校长和老师不作为,在误人子弟!”一位家长愤怒地说。
可是你选择了国际教育这条路,将来你的孩子去国外读书,谁来管他们呢?我问。
焦虑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发呆,我却认为他们在内省。正因为此,尽管孩子们顽皮,有时也懒惰,但我在他们毕业时看到的更多是自信,是坚定。若选择不自由,则成长无意义。
而以上这两种质疑的家长,恰好是典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中国用了4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路,时代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代人和一代人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差异特别大。这个例子能够精确地说明现在我们对教育的焦虑,往往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现在家长和教育者的主体还是70、80后。万校长说,“我也是70后,我一直觉得这代人是有心理创伤的,是不够自信的”。
一是跟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我们经历过国家闭塞、贫弱的阶段,面对突然打开的世界,就像山里的孩子走入大城市一样,内心惶恐不安。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
二是跟我们受过的教育也有关,我们那代人文精神先天缺乏,因为当年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不好了才去选文科。更可怕的是,花了那么多时间学理科,科学精神竟然也很匮乏。
三是跟时代的快速变迁有关,我们都经历过信仰的崩塌,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容易走极端,国际事务又摆脱不了受害者情结。至于现在大家经常谈的批判性思维就更缺乏了。
总结下来,70后家长的这种“不自信”就会表现为:
“崇洋媚外”,月亮就是国外的圆。一有条件就要把孩子往国外送,成为了一种情结;
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很多成为了社会精英,但是内心总有不安全感,对物质很看重;
价值观分裂,经常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诉求;
我有个朋友在奶粉公司,他们做过一个“婴儿奶粉选洋品牌还是国产品牌”的调查,70后几乎全选洋品牌,80后则洋品牌和国产品牌都接受,90后甚至还倾向于国产品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70后心里有三聚氰胺的阴影,90后呢,成长的过程中国家已经强大了,他们成长的环境,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一点也不比国外差。
年轻一代没有心理创伤,更有底气,有自信。而且他们实际上非常爱国,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出国留学,很多人都是要回来的,只有三、四线城市的学生,更多可能希望留下来。
也正因如此,我预测这10年是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的黄金发展期。10年后就难说了。因为目前出国留学家长的主体是70后,再过10年,就是80后、90后的天下了,两代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等到90后做家长的时候,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是否还那么热?还真不好说。学生出国潮,很可能就是70后、80后家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性的现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70后这一代人确实推动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讲到底,教育不是学校推动的,是家长推动的。放眼全世界,学校与所处社区密不可分,家长倒逼学校进行改革,虽然有很多的纠结痛苦,但教育的水平总体来说是进步的。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进步比较快,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当中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高。中国文化里面觉得教育是家长的责任,西方觉得教育是你个人的选择。西方家长会认为,高中毕业以后你要读大学,你的学费自己解决。但是中国的孩子能读大学,中国家长肯定砸锅卖铁也得送孩子读书。西方现在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这么强,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文化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
而教育者的成长,是要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缺陷,反过来向年轻人学习,向新生事物学习,向宇宙间不变的规律学习。我们要保持谦卑,用我认识的一位重点高中校长的话说就是:你以为学生真的是我们老师教会的?我们能不耽误他们就不错了。
同时,家长们有一定的焦虑也很正常,没有焦虑,就没有成长。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眼界空前开阔,世界扁平了,连接紧密了,经过这样的焦虑,我们的自信心反而能够提升。当自信心建立起来,对自己和他人,东方与西方,就能做到知己知彼,也就不会那么走极端了。
▼
来源 | 上海民办光华中学(ID: guanghuaschool)
责编 | 黄春霞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头条”内容
/ 项目式学习 /
点击下图,发现更多精彩 ▼
/ 学校领导力课程 /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