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跑腿项目简介(校园跑腿数据库)怎么可以错过
“逆城镇化”背后折射的是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接下来需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退出机制,还有京沪等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毫无疑问,户籍制度改革优先需要解决,这样才能适应中国新经济发展。来源:均衡博弈神编团队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农村、农业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昨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时评《“乡村升值”有助城乡统筹发展》被转发到群中,群友们认为,农村、农业是一张非常重要的牌,确认财产权、让农民更有钱,改造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可能是激活农村、农业要素的方式之一。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1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及15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今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旨在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民财产权流动性的措施频频出台,但实际运行效果并不尽人意,尤其是两权抵押贷款的回收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根据媒体报道,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整个商贷的不良率不到3%,但截至今年5月,银行整个农房抵押贷款余额是8600万元,其中不良贷款约1200万元,不良率已达到13.95%,是普通商贷的4倍多。
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农业收益水平的相对稳定,即使是两权抵押提高了农民财产权的流动性,也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谓的流动性也不过是短时间的,相关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难以得到保障,这需要政府、保险以及涉农龙头企业等更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说,“针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其实不光是贫困地区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整个农业生产体系都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巨幅的波动不但会造成从业主体经验资本的沉没,同时也会对农业的基础战略性定位和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形成很大压力和冲击。
对于农民而言,农村、农业所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依旧不容忽视,进城但不放弃农村相关权益,在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全部覆盖自身需求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理性选择。尤其是农村熟人社会中的隐性社会文化资本,虽然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但在重大冲击的面前,亲缘、地缘所能够实现的功能与价值,不是简单的市场交易所能比拟的。
就农村户口的含金量而言,城镇的资本、人力要素以及市场经济规则与理念,如何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实情况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切实提高农业收益与农民收入,是提升农村户口“含金量”的关键所在。二者的融合,既不能是纯粹的市场规则作为主导,当然也不能损害工商业资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合理保障农民的利益,这需要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公共部门参与,区域之间以及属地的公共财政资源的调配、投向领域及方式,需要有更好的精准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引资与支持。
农村与农业,除了生产功能之外,生态价值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吸引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态价值的保持,离不开环境保护,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昨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美欧挑起贸易争端注定竹篮打水》一文中指出,“中国不可能无限制地牺牲自己的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去为别国造福”,青山绿水是持久的“金山”。
宏观评论
新华社:楼市三天三警示。
07月19日,一评楼市变局——警惕繁荣背后有风险。
【喊话停止继续加杠杆:房地产已不再像必需品】楼市再现降温信号,是对当前部分一二线城市再现过热苗头的警示。繁荣景象的背后潜伏着风险。本轮部分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出,更多与金融杠杆的撬动有关。加杠杆有助于消化房地产库存,但如果杠杆过高,房地产就不再像必需品,而是越来越像金融品,势必催生房地产投机行为和房地产价格泡沫,最终可能会在政策收紧时破裂,导致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出现风险。
07月20日,二评楼市变局——小心地产市场的“地王”盛宴。
【两天两次警示楼市风险:房企企图以涨价解套】上半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冒出200余宗“地王”,堪称有史以来高价地最密集涌现的半年,其中热点城市苏州拍出27宗、杭州25宗、合肥22宗、南京21宗、武汉11宗、天津14宗。数据显示,新一轮“地王”溢价率、楼面地价等创下新高,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有109宗,超过50%的地块更多达167宗。然而国土资源部6月8日通报称,按要求各地须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新高的房地产用地,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土资源部。但根据异常交易地块备案数据库,2015年以来媒体报道的异常交易地块,备案率仅为18%。异常交易地块备案制度,是房地产用地市场管理调控、土地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机制。近九成异常交易身处于报备之外,市场信息失真程度可想而知。
07月21日,三评楼市变局——“去库存”要打持久战。
【三天三次警示楼市:加杠杆只会导致虚火上升】文章指出,“地王”频出、房价普涨,然而,看似红火的楼市景象并不能掩盖库存压力犹大的现实,“去库存”仍是楼市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文章说归说,现实如何操作才是关键,加杠杆虚火上升,不加杠杆要毙命,饮鸩止渴还是要做的。说了根本不管用,下面没人听。光吹风有毛用?咋不见动手呢?谁现在敢动手?谁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谁就下课?狼来了,多喊几下就会来的?明年开完会。(冰心一片,MoMing,祥,陈今仁波切,Tangent,Z)
群友彦孜发来一篇关于万能险的研究报告,以图文的形式总结了万能险之所以增长迅猛的几个客观原因:央行降息、渠道驱动、万能险产品自身优势、费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投保客户权益,去年四季度爆发的保险公司举牌潮的驱动因素。谈到万能险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分析有四:一、推高了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率。激进型保险公司通过大量销售高现价产品,迅速的将财务杠杆提升,并投资高比例于权益市场,形成了一种高杠杆的运营模式;二、加大了现金流压力。目前中小型险企依赖持续大量的销售来兑付到期和退保的存量保单。而为了保证销售额,即便投资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也会兑现预期的高收益,这种做法在当前万能险销售仍能维持高增长的时期可行,但是一旦万能险的增速放缓或者退保大量出现,现金流压力会陡增;三、加剧行业恶性竞争。寿险行业各方参与者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保费增速,不得不也抬高负债端成本。例如中国人寿于15年和16年开门红期间分别销售了65亿和490亿的4。025%预定利率终身年金产品,才维持了16%的第一市场份额。这些长期保证利率产品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有长尾风险,长期看可能存在利差损。反之,如果不销售高利率产品,保费则一落千丈。例如新华人寿16年一季度只出售预定利率3。5%的产品,保费同比下降10%,市场份额从第5降至第10(市占率3%);四、可能影响行业声誉。投资者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历来比较脆弱,几年前大量的误导销售导致投资者购买保险的欲望下降。此时若行业的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出现问题,投资者对保险业将再次失去信心,并连带对正规经营的大型保险公司的信心也受影响,且投资者对政府未来可能推出的税优/税延保险产品、职业/企业年金产品的购买欲也下降。(彦孜)
【中信银行首席投资官马续田失联,疑因“旧事”被调查】据中信银行多名消息人士透露,该行首席投资官马续田已经“失联”。一名消息人士称,马续田是因“以前的事”疑似被带走调查,目前尚未有调查结果。马续田赴任中信银行前,在工行和交行资管部任过高管。(第一财经日报)(Zhangyuzhe提供)
有朋友询问,6.70是不是央行短期内的一个底线价位。群友会师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以今天的市场走势为例,如果6.70是央行的底线,那么就不应该出现6.6922这个收盘价位。因为根据中间价的定价规则,只要今晚美元指数小小地跳升一下,收盘在96.80以上,根据“参考一篮子” “参考收盘价”的定价规则,周四中间价就很可能突破6.70。如果6.70是央行的底线,央行不应该只给自己留下如此狭小的腾挪空间。但是,7月19日和7月20日,市场巨变。如果没有极大规模的客盘结汇,那么这两天的即期汇率就是被外力强力压低的,这可能意味着6.70在监管当局眼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没必要过于看重的整数点位,变成了短期内必须死守的底线。(会师)
股票期货
汇率
关于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周四,国新办举办的外管局的新闻发布会要点如下:“近期市场情绪趋向稳定理性,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减弱。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中国有相关政策预案来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6月外储上升主要原因是持有资产价格变化。外储不会持续下降或高速积累。中国经济增长、经常账户顺差等将支撑国际收支平稳。人民币贬值的规模跟国际其他货币比幅度不是很高。中国国内外资产收益差、外汇储备充裕等将支撑国际收支平稳。英国脱欧没有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产生太大影响,短期影响来自国际市场波动。英国脱欧会影响美联储加息。”可以说6.70是重要的关口,一旦被打破就会跌向更低,比如6.75、6.80,甚至7.0,虽然在长期来说有可能,但是目前政治经济时机并不成熟,所以贬值告一段落,那么继续双向波动吧。
至于双向波动,日元今天可谓是神转折。外界对日本政府扩大宽松的预期是日元近一周多来连续疲软的主要动力,但是周四下午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讲话则是暂时打消了这一判断,“如有必要,将不会就宽松措施做任何特殊限制。如有必要,将不会就宽松措施做任何特殊限制。”受此影响,美日汇率瞬间暴跌超过100个点,美日比价从107.2上下,一度下探不足105.5,之后虽有反弹,但是短期内日元的贬值是否告一段落了呢?对于宽松,心远居人分析道,“现时,欧洲央行的购债规模为每月800亿欧元(88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的一项研究发现,按照这样的购买规模与速度,今年新债的净投放量将难以满足欧洲央行的胃口。事实上,欧洲央行今年对债券的需求是各国政府投入市场的债券量的三倍。在日本,长年的通缩迫使日本央行不断扩大刺激规模,其购债速度已是债券发行速度的两倍。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达成可期,现在更多的心思估计是维稳资本市场了,别加一下,搞成雪崩,这个罪名就担不起了”汪鹏也认为,“如果欧洲和日本继续宽松,货币政策不但解决不了其经济问题,反而对其货币信誉大有损伤,如果美联储不加息,这两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宽松的,因为一旦宽松就会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反弹,通胀压力加大,对欧洲和日本的债务压力很不利”。科君表示,“黑田快把日本买光了”。难道就是因为这个,黑田做了如上的表述吗?但是什么是如有必要呢,谁说的通呢?或许正如普贤君所说,“他们自己也搞不懂应该怎么做”。
债券收益率下滑的探讨
新财富群,群友裘索、李正阳对债券收益率下滑做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大概如下:
裘索:今日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各位怎看?
李正阳:6月份信托资产到期量5300多亿元,历史最高。银行资金配置压力比较大。保险资金在4月份的债灾当中赎回了大量债基,目前也存在配置压力。券商、基金在4月份的下跌之后也主动降低了杠杆和仓位,目前加杠杆和加仓的空间都比较大。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钱在银行间系统空转。无法流向实体经济,由于风险偏好和估值偏贵,A股目前也尚不能吸引大量资金。
裘索:您说的这点我也考虑到了,但是配置需求为何在这个时点爆发?有什么逻辑么?10年期国债在2.8盘整了大半个月,今天突然毫无征兆的就破了= =或者说时点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不可测的。
李正阳:从基本面的预期的角度是可以解释的。从债券市场的特性来讲也是可以解释的。月初经济数据发布,地产回落,制造业投资低迷,唯有基建坚挺。信贷和社融的确超预期,但更多是由于基建托底和地产火热的滞后效应,私人部门还是持续向下的。所以虽然数据不算难看,但是也没有超出预期,反而使得市场对于基本面的预期更加趋于一致了。而且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增长更加需要依靠政府托底,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犹在。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逐步消化。目前看起来,由于政策托底,信用市场无序违约的可能性在下降。债券市场有个说法,叫横久必涨,和股市正好相反,因为债券总有个carry的问题。
裘索:政策托底我也觉得是必然,我跟公司债券部的同事探讨也是主要分歧是财政发力还是货币发力,从当前舆论信息来看,财政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财政发力会不会导致债券供给超预期?对于托底经济而言,目前流动性陷阱已经不是新鲜话题,货币政策还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么?
李正阳:这一点我个人确实也有怀疑。但是在牛市中,任何一个消息都可能被解读为利好啊
裘索:而且大背景还是资产荒吧,在新的资产池没出来之前,还是只能加杠杆买买买
李正阳:个人还是比较认同年内需要降准的。基础货币缺口确实存在,降准也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更多转为价格型的体现。而且不要高估上层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刺激本身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当下的节奏很可能是,搞一搞需求侧,搞一搞供给侧。一味地搞任何一侧,可能都是不科学的
裘索:是的。只是单纯谈谈对降准的看法。债券供给的问题,财政发力是必要的,但难度是很大的。至少到7月份为止,债券市场的供需状况,是供小于需,真的是钱多券少的局面。地方债上半年发行超过3.5万亿,超过去年全年水平,7月份的我还没看。至少目前看来,地方债的供给压力不大。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资产荒。
裘索:悄悄的说,今天资金真是紧啊,有些公司的债券部门,小部分杠杆头寸都倒挂了。今天160210 逛了一圈又回来了,会不会跟今天汇率异动有关系,难道外资抄底?应该不是,一线反应是说大行不出资金。有消息说大行下调了FTP的价格,于是开始在市场上肆意扫货?高信用低风险的固收品种。
李正阳:大家都在找原因。这一波钱紧有点蹊跷。这个月MLF到期5290亿元,新做MLF是4860,此外还有央票到期1838,央妈的本意应该是精准放水,控制杠杆。钱紧的原因,不排除是由于缴税的影响,7月份是缴税大月。今天是缴税最后一天,所以还需要观察明天(周五)的情况。
宝万之争
A股群聊了一大段宝万之争,除去老生常谈的部分,大伙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万科的举报信,以及宝能的解释,还有周四下午深交所关于万科宝能监管函的发布了。
面对演变至今的宝万之争,可谓高潮迭起。对于万科的举报信,不少群友表示疑惑,roc3000认为,“搞不懂万科为何这么做,有到澡堂子洗澡要说清楚门票钱哪来的吗?万科是上市公司,就得按资本规矩来做事”;voss scott也认为“王石已经无耻到连遮羞布都懒得挂了,全力展现其流氓世俗行径。”对此,victor认为,“钱的来源相当重要,如果是不合法的黑钱,就是犯罪。在国内,是政治经济学,政治先于经济。政府不会让万科死了,每年失去百亿税收。”看来一切都是利益,各方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姚老板,还是华润安邦,还是其余各大机构,还是各个参与其中的大大小小的散户,还是各位看客,都是关乎利益的。
对于宝能入主万科的原因,voss scott认为,“姚瞄上万科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万科的金钱属性和运营管理经验。后者可能更重要。”对于策略,往事无痕认为,“姚老板本来是优势的,可是最近出了几个昏招,犯大忌了,那次潮州帮集会,本来是秀肌肉的,可你也不想想,现在是谁的天下,你这样秀肌肉,想当老大?你看看从那以后,一系列的政策,很有针对性,宝能危险。”橙子认为,“南玻A是一块儿蛋糕让姚员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野心的话,那么老王就是一块儿硬骨头,管理层就是一堆鱼刺,老姚就是硬吞下去也会消化不良的。”无论从市值规模,还是行业地位,这两个上市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姚员外硬吃万科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毕竟这是国内排名第一的房地产商。
但是万科在业内的感觉是行业龙头老大,野外感觉可能就是个地产商了。对此群友时针认为,“并业绩报表上来,咋感觉一般啊。甚至不如保利的管理水平。别的不说,拉下来近十几年的业绩来看,万宝的利润比,从二十几倍变为了1.5倍。再看平均增速,万科也并没有展示出来多好的优势。仅比全行业平均增速高出一小个台阶。而这个台阶,其实是占了上市融资渠道的优势。我的观点就是,时代有时代的需要,很多成就是时代所给的。并不是某位神话般的人或者团队塑造的。”麦克庄子也认为,“万科在房地产算好公司,但牛到哪里去,不至于”。
周四下午,深交所发监管函批评万科、钜盛华。“深交所7月21日发监管函批评万科、钜盛华称,万科于7月19日向非指定媒体透露了未公开重大信息,钜盛华经多次督促,仍未按要求上交股份权益变动书。”这个可谓是对打五十大板,双方都有错,但是有不好意思说谁多些,谁少些。看来这是关键时期,监管部门也是三缄其口啊。毕竟这么大的案子,动静皆风云,慎言慎口好些。只是万科的管理层以及宝能的姚员外是否理解慎言慎口大事化小呢?
其他
刘老财转发了关于农村户口的消息,“农民户口含金量的升值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升值空间,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种力量正在推动乡村价值升值。我们需要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从关注农村到城市单一通道的疏通,转向城市与农村双向流动通道的疏通上来。”对此群友田小田认为,“不给农村人财产权就没人买房了。所以必须要让农民更有钱,他们会想办法让更多的农民有钱参与城市化,平衡杠杆。最惨的是城市贫民,逐渐会有大都市贫民区”。Mr金认为,“可以考虑城市支援农村,关键还是农村并村扩大并完善基础设施”。汪鹏表示,“中央现在可打的牌不多了,农村是一张重要的牌”。那么,疗效怎样呢,还要看时间吧。
关于交易难在哪里?深蓝分享道,“交易难在从研判,时机把握,仓位,止损,持有。。。一直到最后平仓,所有环节都不能出错,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太好,出大错直接over。而期货等杠杆交易,放大了盈亏,甚至连小错都可能直接over。人毕竟不是神,犯错太容易了。”
关于中签新股缴款,按照目前的交易规则,最迟要在中签之后的交易日缴款。比如,T日申购新股,T+1日配号,T+2日公布中签结果、缴款,当天下午四点为最后缴款时间,T+3日认购成功。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现在是中签之后缴款。这个缴款一般会从账户中的余额预先扣除,也就是账户有空余资金,就会优先作为新股的申购资金。毕竟属于中奖的好消息,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资金准备不充裕。一般来说,遇到客户新股中签,缴款不足,券商营业部都会逐个打电话通知客户缴款,以免遭受损失的。在新股频发的当下,大伙还是时不时的关注下账户,免得天上掉下的馅饼白白丢失了,那样岂不可惜!
产业发展
天气经济学
南方的洪灾还未退去,北方又多地暴雨,一些城市也开启“看海模式”。几个群都是静悄悄,估计群友不是在看海,就是在看海的路上。这里小编摘选信息君推送的商周特写——《连续暴雨,你应该了解的天气经济学》。灾害性天气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影响比较大,而且随着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它的敏感度在增加。除了“靠天吃饭”的农业外,航空、航海、商业零售、快递物流业、建筑业等,都对天气颇为敏感。气象的影响和相应的服务需求从古至今都真实存在,趋利和避害,躲避自然灾害是最原始的气象需求。但是,它只有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发展才会逐渐释放出来。按照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全球化运营带来更复杂的气象需求。借助大数据,人们能够更清楚地掌握天气对于零售业的影响。相关统计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气温相差摄氏度或降水量增减1毫米,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及销量都有明显变化。这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谓的“一度效应”。
过去50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学取得了真正的进步。除了由政府和媒体提供的免费灾害预警和天气预报,商业气象服务蓬勃发展,为用户提供利用基本气象服务所收集的资料和所生产的信息气象产品。“中国没有这样的私营商业气象公司,一家也没有。”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逆转,企业唯有去适应。气候变迁对企业经营正在产生可衡量的实质影响,许多企业预期气候变化将提高它们的成本或阻碍它们的销售。当然天气变化中也隐藏着机会。比如星巴克提前做好准备,采取一些适应性策略,对采取额外措施防止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的农户给予奖励。杜邦培育抗旱能力更强的作物以拓展其规模82亿美元的农业事业,真正的商机来自于利用科学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如火如荼,然而这一流行的口号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其深意。信息君推送了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的“海绵城市”系列文章,可以帮我们做更深入的了解。一般认为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其实质是不断铺设混凝土的实践。而比尔.盖茨说过2011年-2013年间,中国水泥消耗总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用的都还要多,这些混凝土当然是不可渗透的,也是今天中国城市洪水问题的根源。而海绵城市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目前的方向和理解却存在一定偏差。我们普遍理解仅仅是城市绿地建设和各类新技术的应用,而更深层次的海绵城市解决方案,即如何在城市框架和尺度内实施低雨水影响的规划及建设开发,却无人拥有相关经验。
如今洪灾泛滥不再是仅仅是农民需要面对的头痛问题,洪水已成为中国6.8亿城市居民的仇敌,他们所居住城市过于青睐混凝土景观,完全没有能力抵抗自然的力量。专家的观点是:海绵城市可以使用自然生态的方法,滞蓄,净化,并排走水分。传统的中国城市都能很好地处理水,但在现代中国,我们已经摧毁了池塘,河流和湿地这些自然系统,并用水坝,堤坝,隧道取而代之,所以如今我们饱受洪水之痛。海绵城市使用小而分散的方式化解雨洪压力,与传统的、大而集中的市政系统是有很大差别的。海绵城市的某些方面可能会不适用于中国西北部,但却适用于中国东南部,这取决于局部的气候。当然最后还有财政这一敏感问题。虽然中央政府已经承诺为16个示范城市,在短期内提供海绵城市建设基金。但全国来看,仍需寻找一种公私合营PPP的模式引入长期的社会资本投资。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绵城市将如何为投资者盈利。海绵城市很可能是生态的、可持续的。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它们看起来依然前途未卜。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虽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其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城市中海绵城市倡导的“蓝绿系统”往往和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相冲突,这并不是我国的个例。费城已花费了25年,耗资25亿美金才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雨水花园和渗水铺装用来把水滞留在土地中。同样,富裕的哥本哈根作为建造海绵城市的后起之秀,在比较了地面上进行雨水处理的蓝绿系统方案,与扩建地下水道的灰色方案之后,决定以水资源为核心的公园改造为近期重点,同时将基础设施改造结合社区参与、试点推广、远近期结合等手段……这些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操作方法上都给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哥本哈根并没有选择建设大量的下水道设施,而是选择了更为廉价但也更有趣的改造更新类项目。大雨来临时花田积蓄雨水,直到暴雨停息后再开始排水。那些形似吹翻的雨伞的雕塑收集雨水用来浇灌植被。智能的景观将雨水收集导向至地下大型的蓄水池内。在特大暴雨其间,某些设置了抬高人行道的街道会变身为“雨洪通道”,形成好似威尼斯的城市风光,引流洪水安全过境,直至雨水排空至海港。哥本哈根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全面的方法论——以市民为核心,考验其所在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能够良好得回报社会。这些改造项目将创造13000个工作岗位,利用公共空间鼓舞当地人民的的归属感,改善生活品质,保护城市居民免于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阻挡的破坏。而这些远比在地下铺设管道带来更多有益之处。
地缘舆情
对当前经济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中国的 “三去一降一补”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因为压力环境还没有形成。这是个客观规律。没有金融降杠杆,经济的去杠杆很难开启。如同去产能不可能在价格上涨的状态下开始,债务重组也一样,如果我能够以非常低的利率融资,非常便利地借到大量的钱,资产市场还在高位,土地市场依然活跃(“地王”频出),怎么可能把债务合约的相关利益人都请到谈判桌前来商量缩减债务的事情?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金融部门压杠杆所产生资产通缩的压力,才会促使非金融部门进入实质性的债务重组的谈判。(刘煜辉)
对当下经济的看法:(1)数字表达的经济形势不乐观;(2)以时间换空间,仍有机会;(3)资本市场不宜太贪婪,平常心,应不会更差;(4)中央认为的最大风险是就业和稳定,金融界认为的最大风险是资金链风险,更认同后者;(5)是并购重组的好机会,是创业的好机会。(玉道)
金融与战争
美国是一个美元霸权国家,如何理解今天的美国,如何理解美国的战略?在笔者看来,理解一个国家战略最好的门径是理解一个国家的生存方式。美国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什么,很多人看到的是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普世价值观,美国经济力量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强大、军事力量强大,还有好莱坞所代表的文化影响力很强大,以为是这些东西构成了美国的生存方式。其实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才是美国真正的生存方式,一种独特的帝国生存方式——金融生存。
当美国人用美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向全世界出口之后,也不可能再回到实物生产的状态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人不断把中低端制造业叫做“垃圾产业”“夕阳产业”,并向全世界转移的原因。美国人宁可废掉底特律这个“汽车城”,也要把它的汽车向各国转产,原因就是当用美元作为出口商品之后,其他产品都不可能给它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和利润,因为没有什么产品比美元的印刷成本更低廉。
大量美元印出来,向全世界释放流动性的同时,美元指数开始走低,这一过程如同美国人打开泄洪闸放水,让全世界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于是各国经济形势变好,这时,为了让形势转好的全球经济变成美国人的收益,美国人需要让全球的资本回到美国,去支持美国的经济,这时美国人只需做一件事,放下闸门,让美元的流通量减少。只有让美元的流通量收窄,美元指数才会重新走强。吸引全球资本去美国追捧其金融资产,对全球经济产生抽血效应。40多年来,美国人在每次打开闸门一段时间向全球放水之后,一般都会随之有一个关下闸门收窄流动性的过程。在开闸放水和关闸收水之间,就出现了美元指数的涨跌,呈现出一个波峰浪谷的美元周期律。
其实,这时的美国早已经是产业空心化的帝国,大量实体经济已经转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留在美国的主要是些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企业,而其经济主体则是虚拟经济,所以,全球的资本流回来大部分都进了美国的三市——证券市场、债务市场、期货市场,给美国带来又一个大牛市,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彻底变成一张绿纸后,这样的游戏让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溢。而每次当美国人赚够了钱,就会掉过头来杀个回马枪,去扫荡那些由于美元流动性收窄、经济情况变坏的国家的优质资产,因为经济变坏,这些国家的许多优质资产大都已经跌到了地板价。
美国为了维护它的金融霸权,是不惜动用军事力量的,即使对方是同盟国也不会放过。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欧洲人把欧共体变成了欧盟——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当然需要有统一的货币进行内部贸易结算,于是就有了欧元。但欧元的出现让美国人很不爽。因为它要分割美元的利益,侵占美元的一统天下。美国人过去20年里打了4场仗都是打的挑战美元霸权的国家,要么直接打资本云集的地区,要么打资本云集地区的边缘,目的就是驱赶资本。
比如打科索沃战争,目标是冲着欧元去的,但又不能直接跟欧盟打,怎么办?于是就选择了欧洲的边缘地带,这就是南联盟。在这个地方打仗将严重影响欧洲的投资环境,因为没有哪个投资人愿意在一个有战争的地方投资。在边缘地区打仗可以“敲山震虎”,把资本敲出来。
通过科索沃战争,美国人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有数据显示,战争爆发前大约有7000亿热钱在欧洲游荡,战争一打响,其中的5000亿马上从欧洲撤出,2000多亿到了美国,2000多亿到了香港。到了美国的2000多亿马上发生效应,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6个月的经济增长,而到香港的2000多亿,显然是那些投资人要借重香港这个跳板,最后进入中国内地。
但是美国人不想让中国在不参加这场战争的情况下还从中获利。所以一件令中国人至今难忘的流血事件就“偏巧”在这时发生了: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非常准确地“误炸”了中国使馆。这一事件让全世界震惊,也让全世界投资人担心中美关系将由此恶化,甚至出现对抗,那么,中国必定会处于下风,谁还敢把钱投给中国人?于是一周之内,在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纷纷撤出,最后全都到了美国。“敲山震虎”的结果就是从欧洲撤出的5000多亿热钱悉数进了美国,美国经济的繁荣从96个月一直延续到104个月,这一轮经济繁荣期才结束。可以说,这一结果非常典型地诠释了美式战争与美国经济的关系。(摘选 乔良:金融与战争,任吉分享)
诗与远方
马总的参与觀
山僧无佛法 任运且延时
朝朝日东出 夜夜月落西
云手山谷静 雨过四山低
三年必一闰 鸡向五更啼
(继灯录 日本道元祖师)
从天而降的雨水
缺则为旱 多则为涝
社会也是如此 从未有纯粹的平均
只有每个人应该持守的中道
(观暴雨而发)
阎锡山日记摘读46
摘:“脑筋简单的人,不可使之任复杂的事。”
读:阎委员长又写了一篇正确的废话。这个道理不用说都知道。但,什么叫脑筋简单?大道本来至简,只因人心不简,因此便复杂。不能洞见自己和别人的私心、成见,不能见识事与人的辩证关系,不能把握阴与阳的动态变化,片面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则是脑筋简单。所谓复杂的事,事本不复杂,乃是天地之道隐微难寻,道心人心正与不正辩证复杂。脑筋简单的人不能任复杂的事,不过做朋友比较好。和脑筋简单的人做朋友,也更加要高度防止他的私心和成见捣乱。因为他脑筋简单,必然情绪大。不能自省其私,由人诱导不能自知,酿成大错不能控制后果。
想了解更多财经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环球老虎财经【laohucaijing01】,每日为您解读财经实时热点。
版权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