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一次接多单怎么送过来(美团外卖怎么才能多接单)速看

admin

十年大运八字合婚
美团外卖一次接多单怎么送过来(美团外卖怎么才能多接单)速看 建材电话销售话术 电影推荐 百科资讯  第1张美团外卖一次接多单怎么送过来(美团外卖怎么才能多接单)速看 建材电话销售话术 电影推荐 百科资讯  第2张

第1页 :

书名:看懂经气脉络

作者:王唯工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内容简介:

作者王唯工先生研究中医三十余年,通过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阐述了气与经络的原理,水肿与老化的关系,气血共振的奥秘,并进一步揭示了健康饮食的全新观点。全书使中医与人体、气血与经脉共起和谐之舞,使人体、科学、古今中医药,齐唱未病先治之歌,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了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1969年因为对中医感到兴趣,放弃了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而选择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物理系创系主任、阳明大学医工所所长,并在台大电机系医工组、中国医药学院中医所任职授课。1988年首次制成脉诊仪,在台大、荣总、中国医药学院等多所大医院与西医会诊,并与黄维三、林昭庚、张步桃、张家训、潘念宗、胡秀卿、钟杰、崔玖等多位中西医名家进行合作研究。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其发明上的贡献连续收录于Marquis世界名人录。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主编推荐

一位生物物理学家耗时30年以现代科学观点揭示中医的奥秘。

三十年的研究,他找到了一个让中医以科学语言和大众沟通的方法,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对象,也能够理解中医,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之于人体的意义。

名家推荐:

王教授以雄辩的胆识,讲述对中医的心得,气概非凡。加以王教授不是科班的流体力学学者,思考上反而自由得多。中医确实需要科学化,本书是应时而生。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院士 冯元桢

王教授的理论不论是从数学、物理及生理的谐波的角度看,都非常合理且无懈可击。他把血液循环的理论重新推导,改写了近代西方医学对血循环的了解,也替数千年的中医开始建立了科学的基础。他的贡献以我的判断是“beyond the Nobel Prize”。

——中国台湾大学校长 李嗣涔

本书的出现是中国脉学超时代的进步。古人言脉,大都是在脉的形象上兜圈子,王教授则是研究脉的原理,认定“气”是脉的原动力,并具体说出共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层楼的成就。而王教授发明的脉诊仪,可说是中国医学在诊断上最高的境界。

——89岁名中医 马光亚

书摘正文:

目 录

缘起 / 4

第一部:气的乐章

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 / 17

第一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 19

七个当今生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22

气就是一种“共振”/ 33

以共振观点试答生理学的难题/ 41

第二部 气的大合唱

第二章 中西医的比较 / 199

中医与西医之比较 / 200

第三章 中医药的特色 / 217

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 219

缘 起

五十八年前,在对日抗战中最苦的一年,重庆郊外一个偏远穷困的村中,天微亮,母亲自个儿生下了我,二位兄长去请产婆尚未回来。刚死了两个女儿的母亲以自备的用具,勇敢地剪了脐带。二周的肚脐发炎,没带走我的小命,只留下一个大而深的肚脐眼。

小时候,我是过动儿,二岁时,玩小凳子压碎了睾丸,痛得死去活来,现在总觉得一个大些,一个小些。四岁时,被铁锤重击印堂穴,血洒了一地,好在没打瞎眼睛,却换来包拯的黑脸,加上两眉间的大印记。从此头部循环不良,也因此治好了过动的毛病。六岁时,由四公尺的树上掉下来,半小时才醒过来,受了内伤吧,后来左背之天宗、膏肓长出恶疮,半年不收,愈后结成一寸大小下陷恶疤。八岁时,被石块击中右头部脑空、玉枕附近,血浸半身。九岁时,被毒虫咬,毒液散布,全身浮肿发斑,住院三天才脱离险境。

最近研读中医及一些命理,原来我的命是日月反背很难养大的,难怪以前算命先生总说“这孩子,过了十岁再来算”。

十岁以后大灾大难是没了,可是印堂、玉枕、膏肓的旧伤都纠缠不去,癞痢头、鼻炎、耳鸣、头晕、喉咙肿大、青春痘…………一直到上大学,真是要活不下去了,整天头昏眼花、失眠、鼻涕倒流、齿牙动摇、以口呼吸…………大三时,决定去学太极拳,由此门户进入气的世界,漫游三十余年。自己体会得最真切,当脉诊的工具第一次使用时,量出了我胆经的循环,到头上去的血液,是一般人的三分之一。也由脉诊的指引,找到了这三个旧伤,不断的复健。于是气的研究与脑的开窍,一起并进,一起发展。

这本书的内容,是过去二十年来自我体验,并与病人、学生一起学习、研究而来的一些心得,大多经过小心的求证,也有些大胆的假设。且就当是汉唐医学现代化的起始点,一个垫脚石,一个入口站,希望大家踏着前进。

美团外卖一次接多单怎么送过来(美团外卖怎么才能多接单)速看 建材电话销售话术 电影推荐 百科资讯  第3张

在我研习中医的过程中,曾多次就教于马光亚先生、黄明德先生、周左宇先生、魏开渝先生,四位前辈给予我的助益极深,特此感谢。

最后,感谢楼宇伟先生的热心协助,让本书顺利出版。

第2页 :第一部:气的乐章

第一部:气的乐章

基因疗法无助于改善十大死因

然而,自从1970年之后,循环理论的论文就渐渐少了,因为研究不出新东西来。现代生物医学的主流是基因,科学家们至少做了廿年以上遗传工程的研究,可是有多少疾病是经由这些研究工作真正治好的呢?

前述十大死因并没有任何一项因为基因的研究而有重大改善。十几年前基因疗法开始发展时,大家都希望这些病都是因为遗传造成的,希望找到心脏病的基因、癌症的基因、脑中风的基因等等,医界、专家一直从事这样的研究。糖尿病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一直想找出到底哪些基因与糖尿病有关。可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显著的成果。反而因为饮食习惯与环境的改变,糖尿病流行率已达7%(美国)及3.5%(台湾地区)。

因此,对于基因工程,我们应该从两个方向去想:第一个方向是基因工程学本身有没有缺陷?第二个方向是基因工程能否治所有的病?

所有的人类基因图谱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公布了。但所谓的基因疗法对十大死因,却没有一项有直接疗效的。基因疗法可以治疗甚么疾病呢?有的,如CNN报道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就可以治疗,但这种病症只是少数人的死因,而且自1999年起许多基因疗法的研究都暂停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初研究单位以为基因治疗是风险较低的,所以临床实验许可发得很松。直到一位年轻病人在宾州大学因此致死的案件发生后,美国食品药物局(FDA)的看法才趋于保守。以前人工心脏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地展开的,但现在几乎都中止了。基因疗法的结局很有可能与人工心脏一样。赛莱拉基因图谱(CeleraGenomics)公司创办人文特尔(Craig Venter)先生就在2001年初离开该公司的前一年宣布,他认为未来生物医学的走向是蛋白质疗法(Protein Therapy),真正可用基因来治的病并不多。长时间以来,在已开发国家的十大死亡原因当中,我们所知道的疾病没有一个是可以用基因疗法来治疗的。

换句话说,即便我们解开了人类所有的基因,仍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要面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为何?好比说纵使我们有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名单,可是若不了解每一个人的行为和他所占的位子及重要性,我们仍然无法得知台湾地区的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假使从这份名单中随便抽一个出来,人数最多的基层公务人员、劳工和农民一定是抽中概率最高的,但是,我们能就此掌握台湾的运作优势或是发展趋势吗?在做基因疗法时也是一样:我们随机抓一个基因出来,那个基因很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为越不重要的基因数量越多,越是调控性的基因数量越少。所以,即使我们解开了所有的基因,若不了解它的功能,依然不知道疾病发生的问题所在。

根据报道(2001年8月7日《联合报》),哈佛大学一位华裔教授刘宗正说,人体共有三万多个基因,其中两万多个与心脏病相关。而他研究的有关心脏衰竭的一个子题,就与二百五十个基因相关!这样复杂的基因对应关系似乎很无奈地说明了基因疗法在主要现代病治疗上的还不切实际,甚至不可行。

现代科学研究之所以会走入这样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们经常都是会做什么研究就做什么研究,所以有了基因研究的工具之后,大家就都去做基因研究。其二是循环理论始终没什么进步。旧的理论问题很多,新的理论又没有产生,这便造成循环疾病成为十大死因这么久,医界还找不出解决、治疗的方法。

从生命的发展来看,一个生命发育最活跃的时候是胚胎时期,所以假使一个胚胎基因有问题,在胚胎发育的时期就应该会显现。通常胚胎成长的初期,是危险性最高的时候,也最容易流产。等到小婴儿生出来、慢慢长大到青春期,基因又活跃一次。假如在这些关键时刻都活过来了,怎么会到二十来岁之后,基因又再出现问题?又怎么会在中年后产生高血压、心脏病呢?这是很难令人理解的。一个有问题的基因,应该在他成长期使用得最多的时候发病,怎么会等到老化之后才有问题?等到六十几岁生命都快要收摊的时候,才说基因是高血压的成因,在逻辑上显然有矛盾之处。

目前距离以基因治疗疾病的目标还非常遥远,这也是近来所谓的主流医学、基因工程所面对的最重大的挑战。

第3页 :第一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第一章 气——回到未来的年代

七个当今生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第一问:心脏应该放在哪个位置?

当我们看到血液循环的生理结构时,应该要认真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心脏为什么要摆在身体的上半部,并且是在头的下面的位置?如果只是为了要送一个流量的话,心脏不应该摆在这里,而最好是在头顶;生物体最好长得像章鱼的形状,心脏在头顶上一打,血就可依靠重力而送到所有的肢体上去。身体也都不能有任何转弯,因为流量一遇到转弯,能量就会消失了。所以要长得像一个倒栽的树,心脏就长在树根的地方。人在演化的过程中应该都要演化成这个样子。在演化的过程中,只要多拥有一点点优势的品种就能淘汰掉劣势的品种,从流量理论来看,章鱼型的生物把心脏放在头顶上比心脏摆身体中间的效率好太多了,所以心脏在身体中间的品种都应该被淘汰而不能生存。

但是为什么所有的动物心脏都长在身体中部?而且不是在正中间,而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位置,有的五分之一,离头近一点,离脚远一点,完全没有例外。我们要了解生命,就要去问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任何一个生理结构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例如我们的脖子为何要长成这样?这其实是很笨的设计。背部脊椎骨旁的肌肉都是横向生长,容易拉动及固定;可是我们脖子的肌肉是纵向生长而与颈椎平行,这样拉的效率就会很差。但为什么颈部肌肉要这样生长?为什么血管也是如此?脖子如此生是为了要让我们能够大角度的动作,容易看到敌人及猎物。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处,所以在演化的过程中才会保留下来。而脖子的颈椎有六、七节,那是因为人类的演化过程是从捕猎生活中一路过来的,越高等的动物节数越多。而且脖子上的血管特别硬,否则头一动就会压扁了。

古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外伤和感染,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动脉要长在静脉里面(身体最里面的是动脉、最外面的是静脉)。假如动脉长在外面,人被轻轻一砍就会大出血。所以我们才会演化出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头上会长头发?头发对脑部有保护作用,不长头发的人在演化过程中容易被淘汰,这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像盲肠——之前被认为是没有用的,后来也发现割过盲肠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原因是盲肠是淋巴系统——中医所说的“卫气”——的一部分,它长在大肠与小肠中间,而因为大肠里有很多细菌,因此盲肠是处在一个防守的位置,不让细菌跑到小肠里。所以,简而言之,每一个器官的存在都是有它的目的和功能的。

心脏与脑一样重要,它所在的位置一定也格外重要。若仅仅是为了维持流量,现在的位置并不是最理想的,脑与心必须换过来,心脏的血才容易灌输到脑部去。

我们必须深思这类最基本的问题。

第二问:主升动脉为何要转一百八十度?

我们的主升动脉一出来就打个大弯转了一百八十度。从流量理论的观点来看,要让血液往前流,血管转弯不但毫无意义,还会造成阻力,因为所有的动量都没有了。动量本身是个向量,是有方向性的,血液冲出来就是个动量,如果一转弯动能能量就没有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老早该灭种了,这样的设计一点都不合理。而在现实中,一点点的不合理就会造成绝种。

第三问:器官为何与主动脉连接角要呈九十度排列?

所有挂在主动脉上的内脏都呈九十度。就向量分析的观点,九十度刚好没有分量。所以依照流量理论而言,主动脉的血应该不会流到器官里去,所有的器官里也都不会有血。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肾脏、脾脏、胰脏、肝脏…………都还活着呢?这些器官通通都呈九十度与主动脉相连,连肺也呈九十度。我们怎么可能活着呢?

第四问:为何有舒张压?

前面已经讲过,根据流量理论,心脏最好是在头顶上,那么重力位能也不需要克服了,血可以顺流而下。然而我们的心脏却在最重要的器官——脑——的下面,还要把血液往上打。若要保持脑部供血充足,应该把心脏放在头的上面,并且每个器官就像树干一样,所有的分支都是没有角度的,以供血液顺着流,垂直的话血流不进去。

收缩压(血液挤向动脉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俗称高的血压)的成因大家容易理解,因为要把血送出去。但为什么要有舒张压(血液从动脉流出的力量称为舒张压,俗称低的血压)?我们都知道,正常舒张压在70到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约等于133.32帕斯卡)之间,要当飞行员就要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舒张压要做什么呢?以流量理论来看,不但不该有舒张压,最好还是负的:心脏一压出血来,外面是负压,血就可以流得更快。舒张压是正压,对心脏来说,就好像一打出血来就碰到了墙壁,完全没有帮助。

好比我们吸收液体,嘴巴给一个负压,液体就会流过来,假如嘴巴是正压,就必须花较多的力量才能让液体流进来,这是一样的道理。假如身体及穴道都是正压,心脏要把血液打到这个腔内,是比较困难的,假如都是负压,就像在你的嘴里提供一个负压一样,一吸水就流进来了。试想,我们在喝果汁的时候,嘴里有个马达在打吗?并没有呀!所以如果是负压的话,液体才容易流过去。换句话说,我们的血管里也不该有舒张压才对,这样血才会自己流过来。血管中有舒张压,就等于是明明要用吸管吸水上来,却将气往下吹。假如有一个往下吹的力量,就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水打上来。同理,因为我们身上的血管里是正压,舒张压是正70毫米汞柱,所以任何东西要流进血管,就必须有比70毫米汞柱更高的压力才行。也就是说心脏必须压到70毫米汞柱以上才能开始流。从流量理论的角度来看,如此的设计效率一定很差,在演化上应该被淘汰才是。可是,大家都知道舒张压很重要,舒张压一旦低于50毫米汞柱,就必须急救了。这是为什么?

第五问:为何心脏要规律地跳?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心脏要以同样的速度跳动?这似乎没什么道理。假如只考虑流量的话,一下快一下慢应该也无所谓,只要能维持流量即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维持速度有什么难?只要有意愿就行了。我们可以这样反问:每天早上叫你五点起床、七点吃早饭,晚上九点睡觉,过这样规律、一成不变的生活,你愿意吗?假如没有任何目的的话,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心脏维持一定的速率跳动,背后一定有某些生理的条件在限制它,否则不需要如此。所以在看病的时候,假如你的心跳速率、血压突然有重大改变,这都表示有大病在身。但是从目前的血流理论来说,心跳应该是随心所欲的,血够的时候就跳慢一点,血不够的时候就跳快一点,与事实不符。我们若要提出一个理论,对这些问题都要有合理的解释才行。

第六问:为何动物大小与心跳频率成反比?

第六个问题是,为什么体型越大的动物心跳越慢、越小的动物心跳越快?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大动物需要的血比较多,小动物需要的血比较少,所以大动物的心脏应该跳得比较快,供血才会多,小动物比较小,心跳慢一些没关系,但为什么实际情形正好相反?而且更奇怪的是,心跳速率正好与身长成反比,大象的心跳每分钟约三十下,人类约七十下,狗约是一百二十下(不过也要看是大狗还是小狗),兔子约两百下,大老鼠约三百下。以相关系数来检视,身长与心跳速率反比关系约有零点九七至零点九九之高。从流量理论来看,这个现象很不合理。

第4页 :

第七问:动物如何运动?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运动?假如心脏打出血来可以流量理论解释的话,当我们的手臂举起来的时候,应该会“气血攻心”,因为动量是守恒的,血应该继续往下流,流回心脏来。所以,一蹲下来脑部的供血也应该会有问题。其实一个蹲下来的动作包含了很多的生理反应,有些人青少年时一蹲下来就会眼睛发黑,血压会不能维持。我们能蹲下来而且还看得见,是很奇怪的事情才对,流量理论该如何解释?难道动物应该不能运动,我们应该变植物?!另一个问题是,微循环为何呈网状?不合理呀!呈网状的话,很多地方会重复流。微循环应该像树枝一样,流向顺而阻力又小。所以说章鱼应是世界上演化最成功的动物才是。(不过章鱼的心脏也不在头上,还是在肚子的位置。)

基本上,我们在生理上看到任何一个现象都应该有理由,我们都要去问为什么,这样才会看到它的“因”,而不是只看到相关性。

气就是一种“共振”

西方研究循环理论的学者认为循环系统控制的是血液流量,而血是利用动能往前冲的。但事实上血液循环中的动能只占总能量的百分之二,演化过程中会有这么没效率的设计吗?身上只有百分之二的动能可以利用来支持血液循环,剩下百分之九十八是位能。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去深究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跳出西方循环理论的窠臼。

位能是血管壁上的弹性位能,如果认为弹性可以促进血液流动的话,就需要提出一个机制。现在西方学者所提出来唯一的机制就是流量理论,位能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主升动脉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就是为了将动能变成位能,并没有维持动能。要维持动能事实上是很难的,就像打棒球,球飞过来时你必须以两倍以上的力量才能把球打回去,而且无法保证与原来一样的速度。主升动脉并没有办法提供这个力量。所以它只是担任把心脏打出的动能转化成动脉血管上共振的位能——“气”——而已。

气感与神经

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所谓的“气感”效果的说法,例如“烧山火,透天凉”。像这类的变凉变热的机制为何?当人体循环从好变成不好的时候,其过程会有从痒、酸、痛变成麻、木的五个阶段,所谓的凉热只是在这些过程里面的另外两种感觉。在这五个状态里,当我们用针灸来调整循环的时候,人体部位就可能会从一个状态跑到另一个状态,例如第三跳到第四或是第四跑到第三。这些麻痛痒是从何而来的?为什么会有麻、痛、痒的感觉?当然是从神经来的。什么样的神经会让你痒?什么样的神经会让你痛?我们要这样去想问题,不能只是认为酸麻胀痛是针灸的针感。如此不可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是从神经来的,但是神经为什么要给我们这种感觉?神经有没有感觉?我们必须要探讨这类问题。人的神经有大条的、有小条的,如α、β、γ等由大到小的种类。人一开始缺氧时,第一个不工作的神经一定是最小条的,因为要它维持它的细胞膜电位最困难,所以第一个不工作。接着愈来愈大条的神经才开始反应。等到痛、痒感觉都没有了,运动神经还是会工作,因为动作都是由大条神经在主管的。等到神经完全都不会动,那就严重了,表示连α神经纤维都无法动作了。在缺氧状态下,一定是小条的神经先开始失去功能。从这个角度去想,才能想到事情的根本,光考虑酸麻胀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至于中医针灸时能让穴道的感传上行或下走,是何原理?感传是你神经的感觉,而不是实际的现象。譬如说我把手压着,过一会儿我的手就会开始发麻,这是为什么?这并不是因为压迫到神经,而是神经本身开始缺氧而没有功能作用了。所以当你麻的感觉在跑的时候,可能只是缺氧的状况在蔓延,跟我们所谓的“气”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针灸有效的“气感”只是一种感觉到的现象。而且每个人的感觉不同。通常循环功能越在边缘的人——也就是有点差又不太差的人——感觉最强。中医气功所讲的“得气”,是指人体对于能量在身体上的感觉,但不见得一定是酸、麻、胀、痛哪一种。

中医针灸所谓酸麻肿胀的感觉,每个人都不太一样。如果针对了,这些感觉应该循着经络走。至于说酸麻胀痛哪种感觉比较好,则没有定论,本身也没有意义。譬如说一个部位开始生病的时候,是有几个过程的,一开始有一点点痒,是缺氧的开始,再来会感到酸,缺氧更厉害了,再过来是痛,接着再恶化就麻,麻又比痛更严重,最后是木,则没有感觉了。有时医生治痛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将病人往麻木治,病人会以为治好了,但事实上是循环更差。有一些病要治好是从麻木往回治,所以刚开始治的时候会痛得要命。这种情形就要先跟病人说明,会痛是因为缺氧的关系;神经接受体的细胞膜电压要维持,可是缺氧的时候细胞膜的电压无法维持,会一直往下掉,最后细胞膜电压不能维持而根本没有了。所以一旦把血循环弄回来,第一个反应就是细胞膜电压立刻恢复正常,因此有很多地方本来是不会痛的,可是你越揉就会越痛。因为神经的反应回来了——细胞膜电压回来了,回来后就开始有反应,有反应就会开始痛。痛觉本来是我们身上的一种防御功能。这也是德国人之所以喜欢在身上贴一块辣椒膏的缘故,哪里酸痛就贴在哪里。本来酸痛的地方不摸不会痛,因为已经感觉麻木了。可是一贴上辣椒膏,患部就会被刺激,血循环就会恢复。本来痛的目的就是要让血循环恢复,好像派出所所在地,是一种警告系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指示身体派兵遣将过来。如果我们连这种能力都没有,麻烦就大了。

先天基因与后天气血

到目前为止,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基因是包在细胞内的细胞核之中的,临床上有一些特殊案例可被治好,但是并不是所有基因病都能由基因治疗,或是必须由基因治疗。例如先天免疫不全症,当然是先天少了一些免疫能力,假如我们让病人的循环变得比较好,他的白血球便可以补偿部分的抗体不足,那么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变得比较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把病人少掉的那些免疫球蛋白补起来,而是因为白血球是广效的消炎剂,没有特异性,看到细菌就会吃,所以只要把循环维持得很好,白血球就能到处去。我们并没有办法治疗基因,可是能让患者感染疾病的机会降低。

所谓基因的病没办法治好,是因为基因少了一段,没有办法补回去。现在西方医学已经能够将一段基因包装之后打回细胞内,但是疗效还没确认。如果给你吃点中药、针灸针灸,使得循环变好,难道基因就会因此长出来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疾病是因为身上某些细胞缺氧造成没有功能而不是缺乏某段基因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治疗。“科学”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定义得很清楚,否则就不科学了。要知道补气是不可能治疗营养不良的。没有维他命还是非得吃维他命不可。当然有些维他命身体自己会制造,那些身上不会制造的,例如特定的氨基酸,还是一定要吃进去才行。

每一种病都一定有它的来源,我们能处理的是后天的、气血的问题。把十大死亡原因搬出来看,几乎都是这类疾病。有人说自杀与意外也跟循环有关,是因为脑部循环不良才会想不开。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抑郁症是脑部循环不良缺氧所造成的,意外也是,缺氧打瞌睡就可能会撞车。假如身体状况好好的,开车应该不容易撞车。所以说十大死亡原因都与循环有关也并不过分。我们能长大成人,就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遗传病。所以过了十五岁来看病的,应该大多是后天的疾病。十五岁以前的疾病我们不敢说,像是早老症、免疫不全症等,通常活不到十五岁,等过了十五岁才来找医生看病的,好的中医应该都要会看,至少能不让病人病情恶化。

分辨可用循环改善的现代病

有关内分泌或神经方面的疾病,其实也可以用循环来解释。很多练功的人练一练口水或眼泪变多,是什么原因?口水是腺体分泌的一种,口水变多是因为身体到唾液腺的循环变好,眼泪多也是因为到泪腺的循环变好了。同理,如果糖尿病的病人是因为到胰脏胰岛小体的循环不佳,治疗这种糖尿病就必须先改善到胰脏胰岛小体的循环。如果一个成人本来没有这种糖尿病,是因为身体变差以后才发生的,就表示这并不是遗传的疾病,而是没有足够的补给品来供应,所以制造不出足够的胰岛素,甚至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这时候只好每天打胰岛素来提供身体所需。

孙中山先生说:“货畅其流,人尽其才。”“货”与“人”是基因提供的,而循环是提供动作的“畅”与“尽”之工作。譬如说色盲,是因为感光小体中缺乏一些色素,所以怎么进行后天的治疗也没有用。有一些中医声称能治色盲或说针灸能治色盲,这是不可能的。顶多能治因为循环不好造成的色弱,或是缺乏维他命A的夜盲症、近视、老花眼等。我们的传统医学治疗疾病是有其一定极限的。譬如说糖尿病患者如果打胰岛素已超过两三年再来看中医,就太晚了,要是在施打前两年来,或许还有救。一旦循环不良的时间太久,所有的胰岛小体都没有了,也就没办法由血液循环下手来治疗了。

我们很难证明高血压的遗传性因果,但是胰岛素的结构不对就很有可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每一种荷尔蒙都有其特定的蛋白质,是由基因决定的,而高血压并不是因为身体里少了某一样东西,只要打进去就会改善其症状,所以高血压不应是遗传造成的——至少不是少数基因直接造成的。

第5页 :

以共振观点试答生理学的难题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上一章末节有关循环的几个问题,现在应该可以逐一以较为清晰的逻辑来回答。

第一答:心脏应该放在最容易产生各谐波的地方

心脏在不同的位置搏打,会打出不同的结果,这是由力学基本定律决定的。例如在一条管子的正中间打(假设两端是被固定的不动节点),只会产生第二谐波、第四谐波、第六谐波的频率,因为这是节点共振现象的必然结果。而在管子其中一头打的话(只将一端当作被固定的节点)会有第一谐波、第三谐波、第五谐波…………的奇数倍频率。所以心脏在人体躯干中不会在正中间打,也不会在一头打,因为这样会有一些谐波打不出来。因此心脏没有长在正头顶上,也没有长在正中间,而是长在距头顶差不多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部位,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答:气聚膻中——主升动脉在此升压将动能转为位能

主升动脉弯在动脉弓处——中医所谓的膻中穴。所以中医的理论有“气聚膻中”之说。什么叫气聚膻中?就是“气”都聚在膻中的意思。膻中穴在哪里?为什么我一摸膻中,就可以感觉心跳但是并不太强?因为心跳的振动都被心脏周围的心包及肺脏吸收掉了,心脏才不会乱震。气聚膻中穴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基本的一个问题,我们于上一章开始时便曾提过,假如流量理论是正确的话,我们的循环系统应该长成树枝状,而且心脏应该长在头顶上,心脏一打血就都流下来,多方便!不应该是像我们现在长的这个样子:血从心脏一出来还得先转一个弯,然后才分配到各个地方去。主动脉弓打一个大弯,等于是造成一个收缩压的高门槛,这个大弯会让输送更不容易,所以不仅会让血压升得更高,而且会使心脏的输出受到更大的阻碍。从流量的分配来看是很不合逻辑的。

但是我们现在回头来看,所谓的膻中穴在主动脉弓上,这主动脉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说气聚膻中?

主升动脉像一个变电厂,有升压并帮助输送的功能。事实上我们的循环系统跟电力输送系统很相像,是高压低流量的。为什么高压电要叫作压电?因为在输送能量的时候,输送的总能量是电流乘以电压,所以假如把电压拉得很高,电流就会很小,但送的能量还是可以很大。血液循环也是一样,我们的心脏在送血的时候,血是充满动脉腔中的,那么只要在动脉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有个洞的话,血就会喷出去。我们的心脏和压力对于循环系统来说相当于一个加压站,就像发电机,产生血流而对动脉系统加压。

但是主动脉为什么要突然转一个弯呢?打一个弯对流量来说是最不好的,心脏所打出的是冲量,经过一百八十度转弯之后动量几乎完全消耗掉了。这样有什么好处?这是为了将能量全部转换成位能——压力位能。仔细看一下,我们的心脏像是在打鼓,它一挤出来的时候,血就去撞主升动脉,所以主升动脉就像打鼓一样,一敲就开始振动了,这个振动就会沿着血管一直传下去,能量也就一直传下去。

而这个振动就是我们所谓的“气”。压力波真正产生振动的地方是在主升动脉上面的位置,也就是膻中穴。所以中医说“气聚膻中”。心脏虽然是发电机,但是心脏打出来的是流量,到了膻中穴这个大弯才把流量转换成压力波的,这个压力波就是“气”。所有的“气”都是从膻中穴的振动发生,所以说“气”是聚在膻中的,这个说法有其根据。简而言之,好比用手打鼓,能量是由手产生,但是声音却是从鼓面上传出来的。我们的心脏是产生能量的地方,而膻中穴就相当于鼓面的位置。

本章讲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一个是“心肾不交”,一个是“气聚膻中”,这是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东西。

第三答:器官加上九十度硬管才能共振

人体器官并不是直接挂在主动脉上振动的,而是经由一段分支管。我们在水管模拟实验中发现,器官要透过一段分支管连接到主动脉,共振才会发生,且此分支管一定要是硬管,并且有特定长度,太长太短皆不可。例如在我们模拟肾的实验中发现,硬管约十公分最好,在解剖肾动脉的实验上结果也差不多,显然此段硬管有几何上的意义。事实上所有器官均是透过一段硬管挂在主动脉上的。依照传统流量理论,若只是将血液送到器官,器官应像蜗牛一样,挂在主动脉上(愈近愈好),且斜顺着流出去,而分支管愈软愈好。但现在(解剖上)却是透过一段分支管,而且是九十度接到主动脉上的。试想,水管应是直直流下最容易送水,一段呈九十度水管的水岂不是很不容易流过去?

但是,如果以共振理论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此分支管比两边的主动脉与器官都硬,因为器官与主动脉间需要这个特别的几何结构做滤波功用,共振才能发生,如此肝才会是第一谐波,肾才是第二谐波等,这些个别经络的单频共振与主动脉本身的全频谱共振不同。

第四答:有了舒张压才能送能量到远端

我们口吹气可以造成风,这是流量,可是这种以口气吹的风能送多远?能不能转弯?以口发声,声音是压力波也就是“气”,风和声音哪一种传得远?哪一种能转弯?再进一步以送电来比喻,假如最轻松的方式是流量的话,日月潭的发电机是不是可直接用线接到我们家里,而不需要造一个变电所,先把电压升到二十二万伏特,再把电送到家里来?

其实以压力输送的方式是效率更好的(就像声音一样)。我们人体送血也应该如此,是符合共振理论的,而没有办法用流量来解释。昆虫类或许可以用流量来输送血,因为昆虫的血液循环是开放式的,所以说是流量也对,说是共振也对,因为它的心脏一压,血就散到全身各处去了。在昆虫的层次,像蝗虫之类的,它们也活得很好,说不定比我们还强。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以流量方式传输的确很轻松,不过大概体型也就只能那么大。或许昆虫体型的限制就是由于这个原因,稍微输送远一点就有困难。所以在小区域用电池就够了,但如果要远距离输送,就非得用现在的输送系统——高压低电流。如果只是昆虫一般大小其实没有区别,只有几公分长而已,共振频率也只有一个,但是一旦达到几十公分长,器官也复杂而需要更多共振频率时,这就要考虑到输送的问题了。

第6页 :

第五答:因为要维持共振,所以心脏要规则地跳

每个器官里一定要充到一定的血量,它的自然频率才会跑出来。血管也是一样,假如我们的动脉里没有一个压力,动脉压不能维持的话,动脉里的弹性也不能维持。动脉脉管的弹性跟动脉的半径有关,譬如说半径越大的话血管就越硬,越硬的话自然频率就会越高,跟打鼓一样,鼓面拉得越紧越硬的话,打出来的声音越高。鼓面松的话打起来就比较低沉。器官也是一样的道理,里面的压力越大,它的自然频率就越高。所以调血压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很重要,要注意心脏在打的时候,各器官的血压会跟着调整,调整了之后每个器官跟心脏才能在共振的状态。心脏跳得太快是不行的,血压一定会跟着改变。就像跑步时心脏会跳得比较快,这时候去量血压,血压一定会跟着上升。为什么?血压稍微升一点,器官就会绷得比较紧,自然频率就会上升一点,这时候心脏与器官才能维持共振。所以除非自己有特异能力能把血管压得很紧,否则同时要心跳慢、血压上升,是不可能的。心跳与血压中间有一个基本的关系,一定要维持的。所以当舒张压很低很低的时候,心脏应该只能跳三四十下,系统的共振频率也变成三四十,此时就没有办法维持共振了。共振不能维持的话,压力就不能送下去,压力送不下去就无法产生共振了!所以为了维持这两方面的互相依存关系,心脏一定要规则地跳。

第六答:因为共振腔大,所以大动物心跳慢,发声频率也低

跟人类一样是以共振方式传送血液的动物中,鲸的心跳大概每分钟二十多下,大象大概每分钟三十多下,这是因为动物越大,循环共振频率越低。这与大、中、小提琴会发出不同的低、中、高频率的乐音,是相同的道理。事实上从这个现象大概也可以推测出动物叫声的频率,也与共振有关:心跳频率低的动物所发出的声音越低。这在生理的设计上是有逻辑的。我们的耳朵绝对不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音,如果听得到心跳,就会像身处在大风箱之中一样稀里胡噜不得安宁了。人类能听到最低的声音频率大概是16赫兹。为什么?我们人有十二个经络,心脏跳动频率大概是1.2赫兹,1.2赫兹去乘12大概就是14.4,你如果能听到十四赫兹,就会听到自己的心跳了。所以人类听力的音域是二十到两万赫兹。因为鲸心跳跳得比较慢,所以它就可以听到更低的声音,它也适合听到更低的声音,因为更低的声音不会吵到它。鲸一分钟心跳二十下,也就是三秒钟跳一次,并且它只有六七个经络,所以计算之后可推出它大概能听到三个赫兹以上的声音。但是狗又不一样了。狗听低音的能力比我们差(但能听得到超音波)。老鼠又更差。我们的听力决定了我们发出的声音,可以听低音才会发出低音,听不见就无法用声音跟别人沟通了。动物所发的声音一定是同类间听得最清楚的频率范围。所以鲸在通信的时候,就会用它们听得最清楚的频率,也就是很低的频率,是人类无法听到的。

第七答:因为血液循环是以共振压力驱动的,所以动物才能运动

如果由目前西方主流血液动力学来看,因为血流的流量是驱动循环的主力,而它又是一个向量,所以手一抬起来,原来向下流的血液就会因为重力反向向心脏流动。但由共振理论来看,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血液系由血管管壁的挤压而流动,好像我们灌香肠时用手挤压肉块一样。当我们要肉块向前向后移动时,就用握手的力量上下挤压,此时施力方向与肉移动方向垂直。虽然经常因此造成肉块的回流(这就好比血管中的血液向前进三步,却要向后退两步一样),但却不必担心因为重力或是流体向量平衡作用所可能造成的大量回流心脏的现象,也就解决了动物运动会造成“气血攻心”的当前矛盾的理论。

中西医说:什么是健康?

如果独立看每一个谐波能量之加减,其规则,与西医是完全相同的,西医在药理学中最常用的是synergetic(协同作用),可以有agonist或antigonist,就是正面相助,或是负面减少。其实这个协同作用就是中医药理中,补与泻,或温热与凉寒的意思。

在继续往下分析前,我们先把中医药之理论、西医药的理论,做一些简约化的介绍;希望也把能够同化的部分先分离出来。再进一步来仔细分析中、西医药之歧异部分是如何产生。

我们先从中医对健康的定义谈起,中医认为平人,就是没有病的人,“阴平阳秘”,追求的是“致中和”。简单来说,就是各谐波的气血都在正常的范围之中。

而西医则对身体各部位做解剖的定义,全身二百多根骨头都有标准的长度及宽窄。肌肉、软骨、韧带各有其结构、色泽、弹性。血液中各种成分,细胞、血小板、血色素酸碱值浓度、抗体、荷尔蒙、元素…………所有成分都有其定义范围。再加上X光、MRI、PET、内视镜、超声波…………

西医的优点是标准化、精确又客观,但是标准愈建愈多,检查愈来愈复杂,难免歧路亡羊。在这么多的检查中,是否真的能找到生病的主因?

中医对健康的定义的确很简单,“致中和”“阴平阳秘”。但是要怎样证明呢?如何证明是健康或不健康,才能找到生病的原因或部位?

简单的比较:中医的健康定义简单,但却无法操作,不知要如何证明健康,如何找到病因、病症。西医却因检查太多而失去焦点,只是让医药费用日益上涨,但是健康的维护却日趋困难。

第7页 :

西医的部分,大部分的人都很了解,也都做过健康检查、看过病;而说中医的检查无法操作,中医师必定有不同意见。

美团外卖一次接多单怎么送过来(美团外卖怎么才能多接单)速看 建材电话销售话术 电影推荐 百科资讯  第4张

望闻问切,这就是流传了三四千年来的诊断方法,怎能说是无法操作呢?问题也就是三四千年了,仍在原地踏步,没有随着其他科学、工艺、技术一起进步。由公元前人们不知用火、不知用车轮,一直到了21世纪,飞船登月登火星,核反应堆发电了,我们仍然用着三千年前老祖先的遗珍。考证着那些理论又被西医证明是对的,并且因此而沾沾自喜。长此以往,我们终究会被西医以它日益精确的研究方法逐步地将中医解“密”。这样的过程,只是让中医的内涵愈来愈少,终究被西医完全并吞了。过去有菁蒿素治疟疾、毛地黄治心脏病等等。除了中医师仍津津乐道,“古人早就知道这些药的功效,中医是何等伟大”,而世界其他地方的医生只知道这些药是西药。就像奎宁早就被土著用来治疟疾一样,而土著的巫术及巫医的地位,也并没因此而提高;或巫医的说法因此得到肯定。

为什么要找寻中医之特色?

这部分已讨论了这么久了,可是大家一定仍很困惑,到底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有何不同?人的身体只有一个,华人的心肺与白人、黑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的心肺都是一样的,生理学也一体适用。那么中、西医理论的不同点、相同点又在哪里?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又在哪里?

五脏六腑,中西医都有解剖结构,西医因为几千年的进展,非常细腻,而中医在《内经》中的描述后,几乎没有多少进一步发展。五脏六腑各自主掌的功能,中西医也大同小异。当然中医不知道内分泌、神经,不知道抗体,不知道维生素…………所有近年来的生理、药理…………的医学新发现,中医都不知道。可是中医有时就是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因为不是每次都治得好,所以中医总是被攻击,只提出治得好的病例,却不谈可能更多没治好的病例。

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个比较客观的看法。我们参观金字塔,总是赞叹四千年前埃及人是怎么把大石块搬上去的。我们所赞叹的不是大石块,而是怎么搬上去的。因为现代的起重机械,不要说由地面搬上去,即使用飞机吊挂也能吊上去。我们所赞叹的是四千年前,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人力及简单的机械、杠杆、滑轮等没有动力的机械,把这些石块搬上去的。

如果在四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使用了所有现代化的机械,各种起重机械,仍然不能把这些石块搬到金字塔上去,那么意义就不一样了。表示四千年前的埃及人一定知道什么重大的知识,这知识是我们目前仍不知道的。所以今天我们搬不上去,而四千年前埃及人搬得上去。

我对中医的看法就是基于这个想法,要证明中医有其价值,只要能提出一个病例,有治疗效果,而且此效果是西医所无法做到的。只要有一件,就表示中医的内涵中,必定有现代西医还没有了解的秘密。

西医的发展也已经过了几千年了,在两千五百年前,《黄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是多么了不起的经典,而这两千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电子、基本粒子、宇宙、塑胶合成、原子弹、氢弹、登月飞船等等,这些都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作者们所不能想象的。

所以要了解中医的内涵,一定要从西医还没有知道、也尚未发现的角度去寻找。西药有抗生素类的用来杀菌、荷尔蒙类的调节生理、神经传导物质来调节脑部功能…………我们如果也从这些方向来找中医的基础,恐怕是缘木求鱼。当然也有人说:“找不到鱼,找一只树蛙也不错。”不过我们终究是要找鱼而不是青蛙。

内地提倡西学中、中学西已经许多年了,也大规模运用西药的研究方式、成分分析、药理分析等手段,一路走来也几十年了,当然有了许多的数据,也了解了很多药材的主成分、特性。但是似乎与中药所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功能找不到关联。

目前中医界的诸位先进,只得以临床实验为主要手段,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以大量人体实验的结果,来证明其功效。好在有了SARS等传染病,让我们老祖宗的验方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但是这对“中医理论”似乎没有多少帮助,也无法对中药下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及描述。这些有效的验方有点像神秘的核融合一样,不知如何有效使用它做成炉子,“宇宙间有例子可以观察,确实存在。”可是我们却无法控制它,更不要说主动制造它。就像太阳一样高挂天上,我们虽然可以使用太阳能,却无法另外制作一个小太阳来发电,可以在每个小区装置一个。

要寻找“中医理论”一定要先找到水,再由水里去找鱼。中医理论的活水在《黄帝内经》、在《神农本草经》。不只在这些经典中找,还要在西医目前没有的知识中去找。如果西医已经有了,又经过这么多人,用现代的仪器研究,用电脑分析大量处理资料,早就研究清楚了。我们不循着西医的知识来研究中医,也是基于这个想法。因为这个池子中早已多次撒大网、撒小网,即使又被我们在今天找到了鱼,也一定是小小鱼或小小虾子之类的漏网之鱼、漏网之虾。

过去三十年来,我们就抓住《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已有,而现代西医仍没有的两个课题,一个是气,一个是经络,认真思考,我们认为这二个题目是一体的两面。气为动态的是阳,经络是静态的为阴,一阴一阳是谓道。气在经络中走,气也帮助经络的形成,而经络规范了气的运行,也由此而形成中医独有的脏象,这些是西医所没有的特色。如要找到这些特色,一定也要在西医所没有的诊断方法,辨证方法、治法等中去找,如能为这些理论找到根据,进而应用到药理学及方剂学等治疗的具体手段中来,就能了解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天然药物”以及由其组成的方剂了。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