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递驿站大概能挣多少钱(做快递驿站一个月能挣多少钱)燃爆了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经典喜剧《九品芝麻官》,其原型就是“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家境殷实、天资聪慧的杨乃武为何与他人结怨?又是如何卷入纷争中的?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历史奇案的前因后果。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经典喜剧《九品芝麻官》中的案件原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这是“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受害人之一的杨乃武于愤恨之中写下的一副对联。只不过,这个“愤恨”尚在杨乃武蒙冤受刑之前。杨乃武,字书勋,道光十六年,也就是1836年生于浙江余杭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一户殷实之家。天资聪慧又家境殷实的他于20岁考上了秀才,33岁考上了举人。杨乃武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急公好义的他经常为民说话,以至于和余杭本地的地方官员结怨。怎么结怨的?还是回到开头那副对联。“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与奋斗了70年的现代化进程,这两句话不再只是农业社会时代士子们的牢骚而也能为大众所懂。其实这幅对联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咱们这些年听到提到不知多少次的“皇权不下县”。历史上皇权倒也不是没有下县过,只不过推动皇权下县的皇帝,大抵是要背上一些诸如“暴君”、“迫害知识分子”、“任用酷吏、任用特务机关”之类的“恶名”。当然,笔者不是在说这些手段是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的局限性去看问题。回到主题上来,为什么背叛了自己阶级的杨乃武要写这副对联,还要在深夜往余杭县衙照壁上贴呢?
众所周知,江浙一代自古就是天下钱粮汇聚之地,又因农业社会生产力不高,水路运输的性价比总是优于陆路运输的情况下,江浙一代便承担了漕运核心的历史地位。既是油水丰厚之地,那么每年经此运输的天下钱粮,总归会有这样那样的损耗。这种损耗中,最著名的就是叫做“淋尖踢斛”的官场陋习。
所谓“淋尖踢斛”,指的是百姓交粮纳税之时,要将米粮放进地方官府设置的粮斛中称重。可称重过程中,地方官员所管辖的吏胥往往要对粮斛狠狠地踢上几脚,让百姓所纳粮米溢出斛外。这溢出的粮米不允百姓扫取,外溢的粮食积少成多便成了地方官员的合法收入。对下,地方官员自有朱色大棒伺候;对上,地方官员则将这部分“损耗”算在钱粮运输中必然产生的损耗里头。
清朝雍正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四爷”)痛恨于吏胥瞒上欺下,于是下令火耗归公,取消淋尖踢斛的陋习。浙江巡抚也曾布告,溢出的粮米由粮户收取。但就像美国密西西比州2013年才正式废除奴隶制一样,不论古今中外,中央政府的政令始终不能很好的为地方所执行。在杨乃武所生活的时代中,时任余杭县令的刘锡彤与主管收粮的何春芳就上不管雍正帝改制在先,下不管浙江巡抚布告在后,依然狼狈为奸搞淋尖踢斛,以至余杭本地民众苦不堪言。而急公好义又有举人身份的杨乃武自然看不惯地方官员如此鱼肉百姓,于是他代粮户纳粮的同时还写诉状递给衙门,要求衙门立刻停止淋尖踢斛的陋习。
这下就得罪了依靠这些“火耗”不知在南美洲买下了多少种植园,预备退休后去巴西种“coco”的地方吏胥。县衙上,杨乃武遂凭借自己的举人身份据理力争,但仍被刘锡彤以“寻衅滋事、咆哮公堂”的罪名赶出了县衙。所以说,鲁迅先生虽生于清末,但终究是个民国人。不然那千古传诵的名篇大概会是这样的:“我怎么不姓赵?我哪里不配姓赵了?我怎么姓赵都没用啊?”。笔者并不喜欢某个著名历史发明家,不过其人在C站某档节目里的一个段子倒是让笔者忍俊不禁,这个段子大概是这么说的:“皇帝姓赵,不是说姓赵的都是皇族”。总之,一来二去,余杭县政府就和举人杨乃武结下了仇怨。一般来说一个地方政府要让一个百姓不体面,至少有九种不同的方法。但是谁叫杨乃武也正经是个举人呢?江浙自古就出读书人,而身为举人的杨乃武基本上相当于余杭县县丞(刘锡彤县令,杨乃武县丞,相当于刘锡彤正处级县长,杨乃武副处级副县长),依法享有国家津贴,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甚至在革去功名之前不得受刑。如果只是在县衙断案(工作会议)上有分歧,就算是余杭县一把手也不可能以此就整的动杨乃武。但这种事动不了杨乃武,乱搞男女关系外加谋杀总没问题了,君不见全球C位出道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要整天被“竞选州长”(这里不是说他不是个playboy,但是师爷那话怎么说来着“哪怕嫖呢,花不了几个钱”,比起在白宫办公室拿纳税人的钱性侵莱温斯基的某人来说,特朗普算是不错的了)?
我们之前说了,杨乃武自幼聪慧又仕途顺畅,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三岁就中举了,一般这种又年轻又有才华又有钱的人,在清朝晚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些进步思想的影响(1840年的时候,杨乃武已经四岁了),再加上他自己和他第二任妻子都非常喜欢租住在他家的,聪明伶俐又娇俏可爱的毕秀姑(也就是小白菜,因其爱穿翠绿色的衣服外面再加白色围裙而得名),于是杨乃武不仅经常教导毕秀姑读书认字,还经常让毕秀姑与自己、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姐姐同桌吃饭。虽然杨乃武不可能教导毕秀姑马列主义,但考虑到其人的历史条件限制,说其是清代平权先锋固然是戏谑之言,却多少也有些道理。只不过,“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并不是一句空话,像笔者这样坎坷的人生不过是寅巳申三刑加身而已,毕秀姑和杨乃武大概算是被五雷轰顶了。正当刘锡彤正苦于没办法搞死不识抬举的杨乃武的时候(笔者十分相信,刘锡彤曾在暗地里想把杨乃武也拉进去),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突然“连日身软发冷,两体无力”,经大夫诊断为“痧症”后服药无用身亡。葛品连死后,因其死后第二日口鼻流血,面色发青,其母疑为中毒,于是便到县衙控告,要求验尸,只不过葛品连母亲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一行为给县令刘锡彤送来了整死杨乃武的绝佳理由。一心想整死杨乃武的刘锡彤,很快就基于杨乃武一家曾与毕秀姑比较亲密的事实认定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毒死了葛品连,在这样的“先入为主”下,刘锡彤不顾证据不足,比如验尸官验尸发现银针发黑(实际上只是发青,再说,咱们可以看看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里常威一家是怎么让戚秦氏一家“中毒”的嘛)之前并未清洗银针,依靠对毕秀姑施以酷刑以及上报朝廷革去杨乃武之后对杨乃武施以酷刑将这两人屈打成招(具体过程太过惨不忍闻,笔者就不复述了),最终办成了所谓的“铁案”,眼看就要六月飞雪了。
幸好,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没有放弃,一直与杨乃武的第三任妻子小杨詹氏(这里也可以看出,以当时杨乃武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说,杨乃武真要与毕秀姑有不清白,根本不需要赌上自己的前程名声杀害葛品连)告上了御状。然而即便如此,进京上访的路也并不一帆风顺,直到红顶商人胡雪岩施以援手后,杨乃武的家人终于通过翰林院编修兼刑部侍郎的夏同善遍访浙江籍京官,在刑部、督查院等部门都投递了诉状。不仅如此刑部侍郎夏同善还将此事与大学士翁同龢商量,翁同龢则最终将此事上报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达懿旨要让浙江巡抚杨昌濬会同刑部重审,杨昌濬又将此案委派给刚到任的湖州知府锡光与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许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山共同审理此案。到这地步一般人想着怎么也能为毕秀姑杨乃武伸冤了吧,毕竟不是有位皇亲国戚说了“大清有青天”了嘛。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连那么“先进”、那么“灯塔”的美利坚共和国都能出现地方议员集体“猎巫”美国现任总统的事,没有几年就要“东南互保”的大清就更别说了。笔者相信地方官员刘锡彤接到上级旨意的时候是十分不解的。“怎么了?不就是迫害了一下豆腐坊工人的老婆,外加迫害了一下被“双开”的副县长嘛,怎么现代化城市里的新媒体《申报》报道一下,老佛爷都下旨了?这天下不是张铁林乾隆爷说好了和我们读书人共治的嘛?”大概就是刘锡彤一伙最初的反应。特别是刘锡彤一伙在杨家还没告上御状之前,就已经靠贿赂和与杭州知府陈鲁的私交“蒙蔽”了浙江巡抚杨昌濬,老佛爷再发给杨昌濬又有什么用呢?
本次重审没有动刑,于是本就蒙冤入狱的杨乃武与毕秀姑当庭翻供,毕秀姑还供出她被刘锡彤之子刘子翰(常威)奸污,被何春芳(余杭县收粮官,相当于现在的区税务局局长)调戏以及该局长的情妇对她诱供等案情。在前两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时任汉东省政法委书记的高育良在省委会上道出了做官的“不易”:总不能把一市的大半官员都免了吧。都免了,谁来干活呢?幸好,在新中国,我们还有沙书记这样不负人民的无我之人斥责高育良,大清可没有。反正这次“三堂会审”的各级官员都表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怎么和听说的不一样呢?牵连这么广又爱惜乌纱帽的重审官员,纷纷心照不宣的推迟结案,再加上同治帝去世等大事发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被搁置了。光绪元年四月,杨昌濬对奉命提审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的浙江学政胡瑞澜表示“抖出去,这可就是塌方式腐败了,都抓了谁来干活呀”,胡瑞澜表示那你说怎么办?杨昌濬即刻推荐了宁波知府边葆诚(刘锡彤姻亲,杨昌濬老乡)协助再审,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和估计应该已经不成人形的杨乃武与毕秀姑,本着破罐子破摔,将来有事也可以说是师爷(书记员)写错了卷宗的原则,会审时只要杨乃武毕秀姑要翻供便大刑伺候,杨乃武双腿夹断,毕秀姑惨遭重口里番剧情,再次屈打成招。
为此,杨乃武还在狱中念道:“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充邢台,乃武归天”,这事最终并定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而不是“清末四大铁案”之首,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当时的新媒体头部号《申报》。《申报》报道了这次重审之后,举国舆论哗然,士绅们怨气很大。于是,杨乃武好友汪树屏和吴以同、吴玉琨等30余名浙江籍举人、生员再次联名向都察院以及刑部控告: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浙江从县一级政府到钦宪七审七决,都是靠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官官相护,草菅人命,瞒上欺下,这天下是大清的天下还是刘锡彤的天下了?与此同时,还有十八名浙江籍京官联名向都察院力陈此案疑点颇多,要求刑部直接审理此案。不仅如此,翁同龢、夏同善直接向慈禧太后表示:“此案如不平反,则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这意思差不多就是问慈禧太后,要不要让东南互保提前几年。即便闹到这种程度,在刑部公开开馆验尸证明葛品连并非死于毒杀,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之后,还有朝廷大员有意回护刘锡彤与杨昌濬,使得办法居然是逼杨乃武认了通奸罪,杨乃武只要认了,那刘锡彤最多也就是个失职失察,断不至于发配宁古塔,连带着此案一干人等也就罚酒三杯就过去了。
这个时候,光绪的老师翁同龢拱了一次最大的火。翁同龢授意御史王昕上奏:杨昌濬,胡瑞澜为什么如此胆大包天?实在是因为地方官员朋比为奸,欺负朝廷是孤儿寡母。慈禧:......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平反谕旨宣布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但死罪可平反,活罪难逃,你杨乃武和小白菜不守妇道、不知避嫌,该打。杨乃武获仗100,小白菜获杖80。以刘锡彤为首的一干浙江地方官员,全部判处流放、革职查办。杨昌濬虽被革职,但日后左宗棠保举,再任浙闽总督。最后的最后,笔者给大家复制粘贴一个听来的故事,笔者对这个故事不享有版权,也不保证真假: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起大案,涉案的官员包括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这样的大员尽数被诛。令人侧目的是,这起轰动全国的大案起因竟是一则小小的民间婚姻纠纷。事发地位于洪洞县(今山西临汾洪洞县),一个叫唐闰山的兵痞子向洪洞县令状告一位叫姚小五的人,声称姚小五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媳妇史灵芝。案发时,史灵芝已经嫁给姚小五多年,小夫妻俩幸福地养育了三个孩子,姚小五明媒正娶史灵芝,唐闰山凭什么敢向官府声称史灵芝属于自己呢?原来,唐闰山的哥哥很小时候和史灵芝订了娃娃亲,但几年后唐闰山的哥哥就去世了,史灵芝长大后也就改嫁他人。唐闰山理直气壮在于,根据元朝传下来的风俗伦理,哥哥死后,弟弟有权“继承”守寡的嫂子,因此,史灵芝自然就算自己的媳妇。事情不难弄清楚缘由,难在怎么判,遵从弟娶寡嫂的旧俗还是尊重姚小五史灵芝的婚姻事实?值得一提的是,唐闰山作为一个兵痞到兵部闹腾了一番,最后兵部给洪洞县下了一个命令,要求洪洞县将史灵芝作为军属送给唐闰山。洪洞县令不敢违抗兵部指令。姚小五这下不干了,好端端的媳妇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归属他人,他决定告状,层层上告!案子一直到刑部,当时的刑部尚书也刻意维护这种陋俗,维持了原判。事情最终直达天听,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过问案情,他责问刑部尚书为什么维持原判。王刑部尚书却拿武则天与李世民故事举例说了一通歪理,甚至话里话外还指责皇帝多管闲事。这下把朱元璋彻底激怒了,一帮混蛋!于是,从洪洞县令到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凡是涉案的官员,全部斩首。“其史灵芝,系人伦纲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务。故违不理,所以有司,尽行处斩。”——————朱元璋只不过,这个故事对于笔者来说最大的启示是,为什么明太祖斩得,清太后就斩不得呢?
拓展阅读:群众与基层 | 潮思安倍的铁桶王朝 | 潮思东亚为什么只能选择工业化? | 潮思使命召唤16背后的美国传媒术 | 潮思参考资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惊心动魄的平反过程》吴钩《正义的分歧——以清代“杨乃武”案为例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司法博弈》石泉《传统中国审判机制的法理与道理——从刘锡彤断杨乃武小白菜案说起》李平《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透视晚清法律文化》虞佳臻 赵婷婷《清末江南惊世疑案钩沉——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一案的历史真相》吴仁安
背景简介:文章2019年12月20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新潮沉思录(杨乃武与小白菜——闭合的地方利益团体), 作者:双瞳,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祝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