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给商家好评的话(如何给外卖商家好评)不看后悔
文:山青河(读史专栏作者)
古之所谓豪杰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是苏轼在《留侯论》中阐述对张良刺秦及黄石公传说的看法,但用在刘邦和项羽身上亦很贴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所说的英雄豪杰,一定有过人的节操和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度量。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不算勇敢,天下那些真正有大勇的人,意外大事件突然降临时不会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他也不会轻易发怒。这是由于他的抱负很大,而他的志向又心存高远的缘故。
忍与躁其实暴露了一个人处事的情商,而情商又可以从所说的话表现出来。
所以刘邦和项羽的命运,早就埋藏在了各自第一次见到秦始皇那一刻所说的那句话。
当时刘邦刚刚做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了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旗帜飘扬,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子啊!”
然后,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叔叔项梁一起去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人脱口而出所说的话,刘邦属于情商高的人,从这个说话的口气来看,不但对秦始皇成就千古霸业进行了肯定和颂扬,又进行了自我励志,一语双关,如果秦始皇听到这句话,会对刘邦大加赞赏;
而项羽说的这句话,不屑一顾的口气,比较傲气,一旦秦始皇听到,不气得蹦起来才怪,一定会严格处理,因为项羽表达的是对秦始皇的轻蔑,而且很明显地表明了自己的小野心。
这就是刘邦和项羽最早传递给人们的印象分。
刘邦的忍
刘邦的忍表现在其豁达大度,宽厚仁爱和虚心纳谏上。
一次,刘邦为泗水郡押送服役的人去骊山,刘邦看管的松,徒役有很多人在半路上就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许都得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的时候,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其余的徒役也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天涯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汉愿意留下来跟随他一块走。
刘邦就是这么个豁达的人,这要是遇到项羽,会不会都给杀了呢?
再来看看刘邦和谋士张良的和睦相处。
刘邦是在投奔楚假王景驹的时候,遇到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张良是韩国没落贵族,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一腔热血全在反秦的心思上,曾经心急火燎地去刺杀秦始皇,不但没成功还被秦始皇通缉,后来在沂水圯(yi)桥头遇上老人黄石公,在他的磨练下性格开始变得能隐忍了。
刘邦和张良一见面,一交谈,才发现两人性情相同,心意相通,顿觉相见恨晚,张良也就放弃投奔景驹,直接投奔刘邦了。
刘邦和张良之所以相见恨晚,其实源于他们志趣相同,遇事都能沉住气,做事张弛有度能忍的共性,所以他们的相处过程一直十分融洽,在后来经历的战争所使用的计谋中,都能达成意见一致,从来没有什么嫌隙,不像萧何和韩信,中间有过不信任不愉快的小插曲。
刘邦在成就了帝业后,曾对张良评价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可见对张良的器重程度。
在对待秦王子婴上,刘邦也表现出了宽厚仁慈之心。
秦王子婴元年十月,刘邦率大军攻破武关、峣关,兵临咸阳城,屯兵灞上。秦王子婴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住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的车,身穿白色的服饰,携带皇帝的御用玉玺,亲自往刘邦军前投降。当时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是刘邦没有同意,可见刘邦的宽厚仁人之心。
而一个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立刻杀死了子婴,到处纵火焚烧秦宫,大肆屠杀,秦朝几代的积累,化为灰烬。
因为虚心纳谏,刘邦在处理和韩信的矛盾时也是游刃有余。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而韩信在北路战线上进军顺利,势如破竹,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的故地。他想自立为王,就派人禀告刘邦求封说:“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的话,就难以镇抚齐地,希望能允许我为假齐王。”
刘邦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道:“我被围困这么长时间,早晚都希望他赶快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然要自立为王。”
当时,谋士陈平正坐在刘邦的旁边,陈平瞬间意识到,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韩信远在齐地,若强行自立为王,刘邦也是鞭长莫及,根本无力阻挡。于是陈平连忙在案下轻轻踩了刘邦一脚。
刘邦不但精明,而且反应特快,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改口大道:“大丈夫既定诸侯,要做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呢。”
本来一个人生气骂人不足为奇,像刘邦这样骂人前后衔接自然的就更看不出什么了,真是天衣无缝,根本没有人看出破绽来。
接着,刘邦立马就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做了个顺水人情和权宜之计,笼络住了韩信。
韩信本来是个摇摆的人,刘邦这样做就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筹码,楚汉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韩信稳住了以后,最后的垓下决战,韩信英勇奋战,才有了乌江大败项羽的胜利一幕。
项羽的躁
项羽的躁表现在生性残暴,听不进谏言,甚至把谋臣的话也当做耳旁风,独断专行,动不动就是“杀、杀、杀”!
翻看史书,就可以发现,关于项羽的记载,多是“暴虐”、“怒”、“屠”、“烹”、“坑”或“阬”字样。
据统计,《史记·项羽本纪》全文11000余字,提到项羽攻城略地后对已经缴械投降的士兵、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残暴行为,有2处用“屠”,3处用“烹”,6处用“坑”,8处用“斩”,“杀”则满篇皆是。有记载的项羽的唯一一次笑,还是在他乌江自刎前的“惨笑”。
“坑人”最厉害的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在善后处理对待秦军的事情了。由于章邯属于李斯一派,所以赵高比较忌惮,最终逼反唯一有能力对抗项羽的大将章邯,率领二十余万秦卒归降项羽。这是多么强大一支力量啊,如果消化好,六国旧贵族还敢反水?还能有刘邦后来的抗衡?
但项羽呢?认为秦人就是仇人,将投降的兵卒二十余万人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二十余万人哪,项羽眼都不眨一下。相比于刘邦放走上骊山的徒役,做法真的是有大大的区别啊。
巨鹿之战之后,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之后,又经过了鸿门宴,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和刘邦进关约法三章不同的是,项羽进入咸阳,大肆屠戮,就像前面已经说的,不但把秦王子婴全家都杀了,还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烧了三个多月都没有灭。
后来,有个人说关中是富饶之地,可以成就霸王之业,劝项羽在此建都。但项羽不听,那人出门后就多嘴了一句,说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有人把这句话传给项羽后,结果是项羽“怒”,立马就把那个人抓来给杀了。
这性格真是太焦躁了,一点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啊。
项羽对待别人是这样,那么对待自己的谋臣亚父范增是怎样的呢?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关中。刘邦手下将领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通风报信,说是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并将咸阳城内的所有珍宝据为己有。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依然是“怒”。
范增趁机对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山东时,非常贪财好色。现在入关了,对财物丝毫不拿,对美女也不感兴趣,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我近来叫人看气观天象,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要赶快攻击,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啊。”
不过这刘邦还真是福大命大,由于项羽的叔叔项伯和张良关系很好,知道此事后,就去告诉了张良,张良于是向刘邦献计,先向项羽低头表达善意,躲过初一再说,项羽便答应和刘邦约定在鸿门会面。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在鸿门宴上,范增不时向项羽递眼色,举起自己的玉佩三次,示意项羽尽快行动,击杀刘邦。但是项羽一言不发,连理都不理。这就看出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了吧,根本就不听啊。
范增看项羽不理会,没办法,于是传召项羽的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趁机把刘邦杀了。
但是由于项伯和樊哙的保护,项庄得不了手,刘邦借机说要上卫生间,趁机溜走了。
范增知道刘邦已经安全逃走, 气得勃然大怒,大骂道:“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们这些人以后要成为他的俘虏了。”
接着,在公元204年,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准备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把他们放走再去征战,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这次项羽本来听范增的话准备急攻荥阳,结果陈平又给刘邦出了个离间之计。看到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了丰盛佳肴,捧着美食正要进献,假装细看了一下使者,故意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便立即更换佳肴,改换粗茶淡饭给项羽的使者吃。这段戏码还真是演的逼真啊。
使者回来一五一十禀报给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和刘邦有私情,慢慢夺去了范增的权力。
范增很生气,给项羽递交了辞呈,要告老还乡,项羽连假意挽留的功课都没有做,直接就答应了。范增随后在回家的路途上生病而死。
民间也有传说,说是范增是假死,实际上隐姓埋名到了浙江省的九遮山,住在一个山洞里,但他依然关心国事,当听说项羽乌江自刎的消息时,放声大哭道:“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矣。”不久后,人去洞空,不见范增的踪影了。
所以,不管范增最后结局怎样,是真死还是假死,反正项羽铁定是伤透了范增的心了。
连刘邦事后都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忍和躁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因为项羽躁的性格和刘邦忍的性格,最后导致他们各自的军情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从巨鹿之战之后,项羽的势头一直在刘邦之上。但也是自巨鹿之战始,由于项羽处理不当,他的势头从此一直就在锐减,相反刘邦的势头却一直在攀升,直到签订鸿沟和议的时候,算是基本平手了。
但是鸿沟和议之后,得到喘息的刘邦干净麻利脆地撕毁了盟约,联合韩信和彭越在垓下之战彻底打垮了项羽,项羽的身边最后就只剩下了二十八个骑兵,又无奈一路厮杀逃到了乌江,当凄凄清清的楚歌在上空飘荡的时候,虞姬歌一遍,泣一遍,舞一遍,泣一遍,直到刺眼的剑光闪过,汩汩冷冷的血顺着虞姬的身上淌下来的时候,西楚霸王项羽知道自己这一生一切都结束了。
至此,项羽全军覆没,自己最后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所以,对于刘邦和项羽,一忍一躁,从小的来说是个人的性格,从大的来说,却是历史的命运。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最初定都洛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长安。
连定都这样的大事都能听取一个小卒子的意见,可见刘邦真的是能虚心听取谏言啊。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从此开启肇始,历史上称为西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