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推广平台有哪些?(现在线上推广哪个平台好)学到了
唐朝是中国诗词最鼎盛的朝代。
在璀璨多元的盛唐来临之前,有四个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官小却名大,年少却才高,他们合称“王杨卢骆”被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他们的诗独具特色,他们本人也成为一个又一个传奇,今天来看看骆宾王的故事。
01.少年初长成
骆宾王是婺州义乌人,他出生的地方是义乌一个叫骆家塘的小村子。
原本骆氏在当地是大氏族,祖父也曾是个地方官员,父亲是才华横溢的才子,虽然骆氏风光已经大不如从前,可是严谨明礼的家风却是一直没有改变。
骆宾王的名和字都来自《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意思即是希望他长大成人之后能有一番作为,进入仕途,辅佐明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声望的官员,最好能体察民情,帮助天下的黎民百姓。
据说他七岁那年,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见他聪明可爱,便指着水面上嬉戏的大白鹅,让他作诗一首。
骆宾王稍加思索就有了我们小学课本中的《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从此他的神童之名便传了开来。
骆宾王入京应试,是在22岁那年的秋天。
唐代科举场中,很早就有请托、通关节、私荐或场外议定等流弊。
考生们为求中第,把自己得意的诗文,献给有名望的达官贵人,以求得他们的赏识,有的把自己写的诗文送给主考官员,想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正式考试之前的场外竞争活动是很激烈的。
骆宾王自恃学识精深,加上出身低下,没有参加这种院外的竞争。在自传体长诗《畴昔篇》的开头,谈到这次进京考试的情事,他曾这样的描述: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当年的骆宾王,年轻气盛,恃才傲物。
他看不起权贵,也不愿向他们拜谒行礼。别人都在绞尽脑汁进行院外活动,他倒好,悠闲自得地饱览京、洛名胜。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何愁不中,然而考试的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初出社会的骆宾王第一次体味到现实的冷酷与无情,个人前程、父辈教诲、家人期盼都随着这次考试的失败变成了泡影。
骆宾王虽然谋仕无成,一家人难免有几许失望,但正值春节一家团聚,多少也减少了一些悲苦的气氛。
这次长安之行,给初出茅庐的骆宾王上了一课,他懂得了世情的冷暖和现实的严酷。
他开始成熟起来,几年以后,骆宾王终于在长安出仕了。
02.爱好管闲事
骆宾王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好管闲事,闻一多先生曾评价他: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替一位姑娘出头写了《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斥责卢照邻用情不专,始乱终弃。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初唐四杰中,王勃6岁出口成章;骆宾王7岁有了咏鹅诗;杨炯10岁神童试及第。卢照邻和其他三人相比,没有类似的纪录。
但卢照邻和大多的唐代才子一样,他喜欢流连酒肆、娼馆。在这样的诗酒风流中,他认识了一郭姓女子。
正当卢照邻准备替郭氏赎身,迎娶进门时,卢照邻突然离开益州,去了洛阳。并且一去不回还。
郭氏认识了骆宾王,把自己的卢照邻的故事告诉了骆宾王,天生侠义肝胆的骆宾王,写下那首代郭氏写的谴责诗。
不仅如此,骆同志依旧正义感满满,专门替痴心女子痛骂负心汉。
有一个叫李荣的道士在京城很有名声,他和一个女道士私定终身,两人破清规戒律后,李荣不辞而别跑到了成都。
骆宾王知道此事之后,洋洋洒洒写了千字的长文《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
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
不分淹留桑路待,只应直取桂轮飞。
大唐暖男骆宾王,怼尽天下负心汉。
或许是性情如此,公元678年,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
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管不住自己的笔和嘴,写文章妄议朝政,遭人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
在狱中他写下这首《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通过蝉用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相信的心情,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03.敢于喷皇帝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死去,太子李显即位(即中宗),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即睿宗)。
李旦实际上是个傀儡,政权都掌握在武则天手里。武则天一边血洗李唐皇室,一边为朝廷大换血,重用武氏的亲信。
这引起了一批大臣的不满,武则天随即采用残酷手段进行打压,使得矛盾更加尖锐,终于在次年爆发了一场武装冲突。
徐敬业与监察御史薛璋等人,以“匡复李唐”为名,在扬州起兵,公开反对武则天。
此时的骆宾王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心中“多管闲事”的种子一直都在。
爱恨情仇,国家大事他都要管。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写下这首著名《于易水送别》,取意为荆轲刺秦王。他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对社会的不满“归结”到武则天身上。
我原本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少年,以为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会走进庙堂,为百姓为国家做出贡献,不曾想遭遇不公,竟名落孙山;
凭借自己努力有了些成就,又被奸人陷害,如今一把年纪,还只是个小小县令,可怜我的神童之名,浪费我的经世之才。
在徐敬业起兵之时,骆同志又先声夺人加入了“战斗”,写出了那篇震铄古今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历数武则天罪状,详细说明起兵的原因。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
此文对仗工整,用典切贴,气势恢宏,被后世称为“古今第一雄文”。
这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的极具煽动性,一开始就大骂武则天出身低微但私生活混乱,说她灭绝人性、不知羞耻、篡权夺位,总之,怎么狠怎么写。
据《新唐书》记载,一代女皇在读这篇讨伐自己的檄文时,尤其是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句时,极为震动,还问“谁为之?”
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
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
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
这是谁写的?得知作者是骆宾王后,武皇大呼:“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是怎么当的?这么有才华的人,不能为我所用,这是宰相的失职啊。
可武皇毕竟还是武皇,徐敬业造反失败,骆宾王也失踪了。
《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总之,生死不知,不见了。
04.踪迹无寻处
孟棨在《本事诗》上记载了一个故事。
说是大诗人宋之问有一次夜宿灵隐寺,诗兴大发,但写了一半,才思枯竭,写不下去了。
这时,一个老和尚提点了几句,犹如醍醐灌顶的宋之问终于完成了这首作品。
回过头看,老和尚提点的这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正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据说,这个老和尚就是骆宾王。
传奇登场,传奇谢幕。
骆宾王一生都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几次踏入仕途都以失败告终,后面实在没有办法就和母亲一起回了老家,靠种田维持生计。
但是日子却越过越难,骆宾王没有办法,只好再次走入官场。
但走入官场也并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所以他写下了很多诗,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仕途无望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其实,纵观骆宾王的一生,他本可以做一个安静的才子,但他偏要“多管闲事”,在他不喜欢的名利场,落得令人唏嘘的下场。
金庸先生说:慧极必伤,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耿直是好事,但是不能固执。
无疑,武皇是欣赏他的,他若能甘愿臣服,为国效力,展现抱负不是不可能。
但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他还是不肯折腰。
少年出众,中年平庸,晚年失意,虽然他一生坎坷,最后落得无迹可寻,但他为盛唐璀璨绚烂的诗坛奠定了基础。
杜甫曾写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像江河一样将源远流长,永不衰败。
不只是骆宾王,纵观“初唐四杰”的命运都是悲催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靠自身更要兼顾天时、地利。
但,唐诗是幸运的。
个体的悲哀造就了时代的伟大;文学的攀登在前人的脚印下前行。
毕竟,这才是初唐啊!
初唐四杰骆宾王7首诗作,七岁作《咏鹅》,传唱千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