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产品产销对接方案,助农的营销方案(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方案)
家乡婚俗那些事儿 文/苏健
《方舆志》曰:“民勤耕织,士习诗书,俗重经书,矛令节义”,我的家乡青城历来是个重礼俗的地方。今天就拿人们的婚姻大事来说吧。
婚姻是家庭和社会的总开关。《礼记》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男婚女嫁是件大事,因此马虎不得,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首先要请媒人(也称介绍人)。“通媒妁结婚姻”,两家要结为姻亲,媒人自然少不得。乡间有两类媒人:一种是那种能说会道、交友广泛的热心人,他们平日里走村串户,一边做着小买卖,一边帮人保媒拉纤,事成之后难免双方都要答谢一番,请吃请喝,免不了吃几顿“公鸡腿、鲤鱼腰”嘛的,媒人得了实惠,又赚了好人缘;另一种则是“搭媒人”,一般是德高望重的人,男女双方早已情投意合,要操办婚事了,为了尊重习俗,不惹人笑话,必须找个媒人,因为这种媒人容易当,不用三番五次来回说和,当然也不用“磨破嘴、跑断腿”的讨鞋钱,只是“搭上”点吃喝,故名“搭媒人”。
说媒要说成“三桩”,要不然积不成功德。记得有个笑话就是讲职业媒人“两头骗”的:说媒人给男方说女方如何美貌“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步大,周正”,后来露馅了,就改称“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当然这种骗人媒人是极个别的。
经媒人介绍后,双方要相人、相宅子了。相人分小相和大相两种。小相也叫“偷相”男女不直接见面,定好女子或男子某年某月某时在某处,穿着某某衣服,男女只在旁边观察一番,感觉有了“眼缘”,便再约好正式见面,可以在亲戚家、也可以在媒人家里,男女单独在一起,可以聊天,以便深入观察,男方觉得合适就给女方一定的财物,女方不愿意,就委托媒人退回财物。
相宅子就是双方约定某天,由女方的亲眷陪同女方到男方家里相看一番,主要为了解男方的为人、家庭条件如何等等。为了给女方留下好印象,男方家里也都精心准备,热情款待,不过也有像小品《懒汉相亲》里的魏淑芬那样受糊弄的。
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就该订婚、摆订婚宴了。订婚宴一般由男方摆。邀请亲朋好友一起祝贺,由媒人见证男女双方交换“生辰八字”,写成婚书,或口头约定,男方向女方纳币以做聘礼。就像清代谭嗣同《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所说:“订婚之时,以媒妁婚书为凭,或略仿古礼奠雁之意,随意备礼物数色”大致相同。男女一旦订婚,双方正式改嘴,成为亲家。
正式“登记”后,男方择吉日娶亲,通告娶期、下娶帖。在结婚吉日前一天,男方送食盒(内盛大肉)到女方家叫“送通路”,也叫“崔妆礼”;同时媒人带着新女婿熟悉娶亲路线,过去规矩是乘女轿往、坐男轿还。同时张灯结彩,摆酒宴客,请来锣鼓队,吹吹打打,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
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说:“婚者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我们家乡是早晨天不亮就上路娶亲。身着礼服的新郎行前要吃完饺子,或骑马、或坐车(现代是骑自行车、坐拖拉机、坐汽车)、带着锣鼓队、车队由媒人陪着到女方家接亲。
女方派出送亲队伍,男女送客压轿,两个少年随轿面,两个儿童压箱车,他们都会接到男方的“赏钱”的。男方安排好陪男女新亲戚的,要手脚勤快,能说会道,为的是不怠慢客人;特别是接新媳妇的女眷,属相要相和,图的是婚事吉利。
一袭红装的新媳妇娶到家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新媳妇下轿,讲究方位,比趋吉避凶;抛洒糖果、火烧(生面包裹着红枣、有的用模具印成鲤鱼、寿桃之类,烤熟、蒸熟),引得大人孩子分分弯腰争抢,一片欢声笑语。新娘子进门前,两个少女迅速抱起大门前两捆盖着红包袱皮的谷草,小跑走进新房,铺草盖床。新娘子在接亲的姑嫂亲眷搀扶下,跨过门限中间的马鞍,意思是新媳妇进门后平平安安;门楼上放上两块粉红纸包裹的砖块,底下压上两双大红的新筷子,寓意饮食不缺;大门内房顶上放一碗蒸年糕,寓意家道日高。
进得门来,稍事休息,吃完“随身面”,典礼马上开始:在祖宗牌位(新时代改成了毛主席画像)前设桌案,新郎父母分坐两厢,由村里德高望重的相邻或是领导从旁主持仪式,先由新郎给新娘子掀盖头,期间插科打诨,惹得围观的众人一阵阵哄笑;拜过天地父母之后是拜亲戚,名曰“上拜”,亲戚逐个点到,譬如“张庄他大舅家——二百元——磕头——”,与新郎新娘家关系、礼金多少一一报出,并招呼新人磕头行礼,下面接一句,“老张,你咋这么小气哩,咋着也得给外甥媳妇来个‘二百五’啊!”惹得众人哄堂大笑——主人客人也不生气,大家图的就是高兴、欢乐。
这时新郎一般躲到一边,新娘子也是象征性的做做“磕头”的样子,就被接亲的拉住了;这个仪式前半程正式些,后半程有些开玩笑的成分,把婚礼带到了高潮。典礼结束,新娘被引入洞房,换完衣服,就是迎来第一波“闹洞房”,新娘过门后“三日乡里亲友无老少”,都可以来要火烧,其间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像“啃苹果”、“过独木桥”之类,博大家一笑,又无伤大雅,目的是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
婚礼第一天下午由新娘家里的亲戚送饭,名曰“宋全盒”,新夫妻共食同饮,名曰“合婚酒”礼言“合卺”;第二天早晨拜见公婆及亲属;第三天扫墓,即“古庙见礼”;回门,日期三日六日不等。
红红火火的婚宴结束了,橘黄色的太阳就要落山,酒菜的香气还弥漫在农家院、乡村间,树枝头的喜鹊喳喳的叫着,仿佛在谈论这桩婚事,更像是表达它们美好的祝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