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家具销售技巧和话术(网店家具销售技巧和话术技巧)
我国自古就是非常重视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平民老百姓飞黄腾达光耀门庭的进阶道路一般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的。这种制度的优点是我们的教育系统非常完善,各个级别的学校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办到私立,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考试制度也是层层选拔,甚至最高层级的考试由国家的最高领导--皇帝亲自主考,可以说是极其重视了。但不足之处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基本是为国家选拔官员服务的,也就是说考试的唯一出路就是当公务员。混不上公务员,你就啥也不是了。
古代科考主要分三级,第一级是省考,是地方(州府或者省)最高级别的考试,在每年秋季开考(称秋闱),考过了称举人。第二级叫会考,是中央礼部(教育部)主持的考试,在每年的春季开考(称春闱),考过了称进士。第三级叫殿试,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主持的考试,考试成绩按高低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般来说考中进士就可以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了。
在南宋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名叫俞良,成都府人,家境贫寒,是典型的寒门学子。这一年春季会试开考,俞良寒窗苦读多年,也想求取功名,于是收拾行礼赴京赶考。
临行前对老婆许诺:最多三年,少了可能就一年。只要有了一官半职,必定回来相聚。从巴蜀到京都临安(杭州),山高路远,俞良出来的时候骑着一只瘦驴,才走了一半路程,盘缠就花没了,于是把驴卖了,鞋也卖了。只穿着一双草鞋,自己背着行李,跌跌撞撞地走了一路。终于在考试之前赶到了京都临安。
京城此时都是赶考的学生,几千人考试,只录取了二三百人,绝大多数都是落榜的,俞良也在其中。落榜之后,俞良心里暗想,自己一路山高水长千辛万苦才来到京城,半点儿功名也没求得,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回得去老家啊!自此流落杭州城,每天混吃混喝,凑合着过日子。
俞良住的客店,叫做孙婆店。他天天出去跟着一帮落榜举子一起混吃混喝,喝得烂醉如泥,然后回到客栈倒头就睡。
这一天,俞良路过一茶坊,在茶坊门口闲坐,见一个算命先生路过,想着闲来无事,不如让这算命先生算一算,便将先生请了过来。那店小二见俞良在门口已坐了半天儿,也不见点什么吃的喝的,见又来了个人,正好瞅准功夫,忙过来问道:“二位先生吃什么茶?”俞良只好说:来两个椒茶。小二这才满意回去备茶。
算命先生问了俞良的生辰八字,算完后给俞良说:“这位公子可真是好命!三日之内你定能遇到大贵人,日后必定大富大贵飞黄腾达!”俞良心想,就我这副模样,啥时能够发达,现在这两杯茶钱我还不知道咋办呢。想到这里,起身对着算命先生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先生吉言,日后我要是发达了,一定重金相谢。
俞良谢过先生便走,小二忙过来要茶钱,俞良冲着小二说道:“我本来在这里闲坐一会儿,你非要问我喝茶,我这口袋空空,哪儿有钱给你。你没听刚才先生说我早晚会发达,等我发了财一定还你茶钱!”说完走出茶坊。那算命先生追了出来,也叫着俞良给卦钱,俞良道:“先生说我就这几日就要发达了,不如等我几日,我发财后一定给足卦钱。”店小二和算命先生见他确实没钱,只好自认倒霉,随他去了。
晚上俞良和人混吃了一顿白食,又喝得烂醉回到孙婆店,孙婆子气得骂他,你欠的房钱我也不要了,明儿一早你就走人吧!俞良借着酒劲儿撒泼道,你要让我走,那再给我五贯钱,我明儿就走了。这话把个孙婆子都气乐了,说你欠了我这么多天店钱,还想讹我,我老婆子在这京都开店这么久,真没见过你这样有辱斯文的人!俞良听了也不服气,回嘴道,我这样的饱学之才,今年不中,下次肯定会中,你就供我到下次再考,有什么要紧的?这孙婆子见他越说越离谱,也不再理他,只管自己回房了。
俞良睡到半夜酒醒,想起来自己酒醉说的话,也觉得无地自容,想要偷着溜走,又没别的去处,只好忍着。
话说这孙婆子回去一想,这赶考书生穷得叮当响,再逼他也拿不出钱来,不如给他两贯钱,一来去了累赘,二来也算积德行善。于是第二天一早,拿给俞良两贯钱,俞良本没脸要,但想着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只好厚着脸皮收下走人了。
俞良边走边寻思,自己就这两贯钱,能混几顿饭吃?从杭州到家八千多里路,怎么走得回去?不如我吃饱了这一顿,然后一闭眼跳下西湖,做个饱死鬼也好。
想着走到了西湖边,刚巧看到一座豪华酒楼,名叫丰乐楼,楼外有穿着体面的伙计在揽客,看见俞良便往里请,俞良心想反正最后一顿了,不如吃点好的,索性痛快上了楼,挑了一个临湖靠窗的雅间坐了。
俞良让伙计上了好酒好菜,酒足饭饱之后,望着窗外的湖景,心中愤懑,便叫伙计拿笔墨来,伙计料想他要题诗,嘱咐他说题诗有专门的诗牌,切不可把诗提在墙上。俞良听后点头,告诉伙计自己作诗,不要再来打搅,让伙计退下。
俞良略一思忖,在墙上题了一首《鹊桥仙》:
来时秋暮,到时春暮,归去又还秋暮。丰乐楼上望西川,动不动八千里路。青山无数,白云无数,绿水又还无数。人生七十古来稀,算恁地光阴,能来得几度!
并后面署名为:
锦里秀才俞良作。题罢,打开窗户,待要跳湖自尽。可仔细一看,这窗户也不紧临着湖水,自己直接跳下去,万万也掉不到湖里去。心想我要是跳下去,摔断了腿还死不了,不是更难受了吗?他围着屋子转了一圈,又有主意,解下自己的腰带,挂在梁上,系了个扣,蹬着凳子脑袋就往里钻。
也是命不该死,那伙计见雅间客人半天没动静,前去查看,从窗眼里看见里面这位脑袋正往圈里钻,大惊失色,赶紧闯进屋里,抱起俞良双腿,给救了下来。边救边喊,你这书生,自己寻死,倒连累了我家店。抬头一看,墙上大字小字还写了个乱七八糟,又骂了一通。楼上这一乱,也过来了不少人。俞良见局面无法收拾,索性装醉胡说八道起来。伙计见他这混样儿,也不愿和他多计较,只要他五两酒钱,俞良道我哪里有五两银子,你若非要,我把命给你好了。说着扒着窗户又要往下跳。伙计赶忙又拦着。
酒楼管事的见这么一位无赖,也怕他死了不好做生意,就问他住在哪里,赶紧给他弄走,听俞良说住在孙婆店,便派俩人搀扶到孙婆客栈,敲开了门人便回去了。这孙婆子开门见又是俞良,差点儿哭了,又不能给他扔在门口,只好叫人给扶了进去,边扶边骂白瞎了早晨那两贯钱。俞良自知理亏,索性装醉不敢吱声。
话说两头,南宋高宗皇帝把天子之位传给了儿子孝宗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这位太上皇平常也没什么事,清闲得很。一天晚上,也就是俞良被送回孙婆子店的这天晚上,这位太上皇做了个梦,梦见西湖之上忽现两道黑气冲天,把自己吓醒了。到了转天一早,找来圆梦先生解梦,先生解道:应是有贤人流落此地,在西湖上口吐怨气,因此托梦给太上皇。朝廷要得到这位贤人,必在今日。
太上皇听了大喜,这老皇上虽然退休了,也好管个闲事,赶紧回宫换上便服,装扮成文人样子,带了几个随从,一样装扮出了皇城。
太上皇来到西湖边的丰乐楼,也被伙计请进楼中,正巧这天楼上都满座,只有昨日俞良霍霍的那屋落着雅帘,正要掀帘进去,伙计忙拦着,说这屋不太顺溜。太上皇问为什么?伙计就把昨天俞良在里面如何胡闹一事说了,太上皇说不碍事,我就要这屋了。
太上皇坐定之后,抬头便看见俞良题在墙上的《鹊桥仙》了,仔细读了,便想到昨晚那梦,心说这不正应了梦吗?看这词话里话外颇有不甘之气,想来这个作词之人必有大才。
太上皇忙问伙计这作词之人的来路,伙计照实说了,回宫后太上皇马上下旨要找到这个俞良,地方官哪敢怠慢,即刻派人到孙婆子处去找俞良,没想到俞良一早被孙婆子的儿子送出城去。于是又忙活找了一通,终于在城门口把俞良拦了下来。
俞良奉旨来到太上皇处,太上皇让他再作一词,俞良大笔一挥一蹴而就,作了一首《过龙门令》 :
冒险过秦关,跋涉长江,崎岖万里到钱塘。举不成名归计拙,趁食街坊。命蹇苦难当,空有词章,片言争敢动吾皇。敕赐紫袍归故里,衣锦还乡。
太上皇看后非常满意,对俞良说,你想衣锦还乡,我就遂了你的愿望,赐你衣锦还乡。于是亲自写下圣旨,让人送给皇上批阅。孝宗皇帝见是太上皇旨意,哪有不从,也立即批旨:授俞良为成都府太守,赐白金千两。
俞良谢过皇恩,回去又重谢了孙婆子百两银钱。自此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警世通言》中的这则小故事,讲的就是寒门学子求取功名的艰难。十几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能金榜题名的又能有多少,而寒门子弟的读书人除了金榜题名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进阶之路了。宋朝还算好的,通过扩充公务员队伍来解决录取率太低这个问题,但由此也拖垮了国家财政,导致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力相当贫弱。
遇到贵人赏识只是偶然现象,俞良有这个才,也有这个命,才会紫袍加身,衣锦还乡。古人没办法,只能用命好这个说法安慰读书人,不然还能怎么样?有钱人家还好,考不中有家里养着,或者花钱捐个官,也不愁继续富贵。苦的是那些寒门学子,空读了一肚子治事之学,到头来手无缚鸡之力,干啥啥不行。可能大多数人就像俞良发迹之前那样,或者寄居异乡苦苦混日子,或者回乡务农种地,或者凑巧找个富户谋个管家师爷教书先生之类的营生混口饭吃。
时至今日,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依然是大多数人向上进阶的门坎,谁家孩子不是十几二十几年的咬着牙学过来的。我们总说念书很辛苦,是啊,做什么不辛苦?寒窗苦读,我们的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是这么读过来的,不是今天才这样。有权有势靠老子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像贾宝玉那样衣食无忧的公子哥,不是也被逼着读书考个功名光宗耀祖吗?寒门学子也好,小康之家也好,辛苦读书和苦心教育子女是家庭成员的责任,没有逃避的理由,即便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也要尽好自己应尽的这份责任。
其实,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分工和个人发展更加多元化,人生进阶之路又多了更多的选择。这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幸运之处。然而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意识却相对落后了:人与人之间少了很多宽容,多了很多算计;对金钱的尊重大大高于对知识的尊重;对个人利益的重视大大高于对社会良知的重视。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面对的问题。
俞良在遇到大贵人之前其实也遇到过很多小贵人,这完全依赖于整个社会对于读书人的宽容态度,比如一次次容留他的客栈老板孙婆子,吃白食不给钱却放他一马的茶坊伙计;救他一命并送他回客栈的酒保,这些同为社会底层的人对于落魄之人的宽容也给了这些寒门学士一点点人性善意的关怀。
所以身为父母也好,身为社会一分子也好,如果觉得孩子太辛苦了,不管你是否满意他们的成绩,不妨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关爱;如果觉得你看到的任何人太辛苦了,不管他们的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不妨给他们一点点善意或举手之劳的帮助。至少用我们的一己之力,来抵抗那些自私、无知、傲慢带来的偏见和讥讽、谩骂、暴力带来的恶意。这样,身边可能就会少一点自杀的孩子,社会上也会减少一点恶性极端的事件。
俞良文章贵人识,功名富贵方才遇;憨皮赖脸可忍住,大悲大喜当有度。
如今学子万万千,考过一关又一关;人生处处皆学问,不必枉做糊涂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