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哪里图书馆比较好,重庆哪个图书馆 ,重庆十大图书馆 沙坪坝区图书馆上榜 西南大学图书馆第三学到了吗
生辰八字中的天双地双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金麒麟”既与湘云有关,又牵涉到宝玉,似乎都与“金玉良缘”有某种关联,特别是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直接说到了湘云与宝玉的一些天缘巧合,如黛玉暗指湘云说的风凉话“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后又有湘云的丫鬟翠缕看到湘云“宫绦上系得金麒麟”问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宝玉丟的金麒麟恰好又被湘云捡到,“比湘云的又大又有文彩”。在第四十九回“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说宝玉和湘云吃鹿肉时分别佩带着玉和金麒麟,李婶见了夸赞道:“怎么一个带玉的哥儿和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清秀……说的有来有去的。”连下人都看到了金玉的匹配。事情发展果真如此吗?《红楼梦曲》之中第五曲《乐中悲》中一句“厮配得才貌仙朗”,湘云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这在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刊本,第九十回中,通过史家下人所言得知,湘云出嫁了,女婿是一个“家计不怎么着,只是姑爷长得很好,为人又和平。”谁料好景不长,“姑爷得了暴病”,他们之间的关系,犹如银何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样,难以长久在一起,抱憾终生。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因麒麟与婚姻有关系的应是贵族“王孙公子”卫若兰。
脚踏双星有什么说法
谢邀!“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说宝玉以后娶湘云吗?
我认为是的。一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也觉得“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指史湘云和卫若兰终成眷属。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庚辰本回末总评:“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据此推测,湘云后来很可能是与卫若兰结为夫妇,而金麒麟则为其中穿针引线的道具。湘云的“判词”提示,她的婚姻一度很美满,“厮配得才貌仙郎”。但是好景不长,卫若兰英年早逝,导致湘云落得个“云散高唐”,“展眼吊斜晖“——貌似很说的通。
但是,这样就无法解释“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的“白首”二字所为何来!除非,像周汝昌先生说的那样,历尽沧桑的湘云再次遇见了良人,再次拥有了婚姻,再婚的对象就是宝玉。周先生具体的推理、论证比较曲折,这里不作赘述。
今天在这里,我们仅依据文本内容,对贾宝玉和史湘云二人的结局做一个简要的推断:
01、《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简单的说,贾宝玉作为全书唯一的全视角人物,他的一生际遇注定要承载作者创作的根本意图,也就是全书的主旨。因此,搞清楚全书主旨便成了搞清楚宝玉和湘云最后结局的关键。开篇第一回,文中提到有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检阅了镌刻在石头上的《石头记》,从此“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都知道《红楼梦》满纸无“闲笔”,作者平白无故攥出这一段绝不会只是为了交代《红楼梦》的“传播人”,而是借空空道人的转变,道破全文的创造主旨:证空和证情。证空好理解,佛家思想,万物离不开“住坏成空”,万事终究“归空”。证情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情”不是狭义的“爱情”,而是指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态度,好比人生观,证情,就是对万事万物满怀深情。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维度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关键人物就是贾宝玉。
脂砚斋的两条批语给了我们线索。第二十一回有一条脂批这样说:“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说得很明白,八十回后遗失的文稿中,宝玉曾经抛弃宝钗和麝月而“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后面还有一条脂批慨叹:“宝玉虽然悬崖撒手,到底跳不出‘情榜去。一语道破了作者对“情”和“空”的矛盾处理方法,情战胜了空,否则出了家一切放下,全书便可戛然而止,何用还挂记情榜?因此,《红楼梦》归根结底是“情僧”的《情僧录》,情“悟”之后不但不排情,还要“满怀深情”。如果情悟之后归了“空”,也就没有这部《石头记》了。可见,作者最终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的思想:纵万事归空,仍不舍深情!一如情榜上贾宝玉的评语:情不情”。
02、贾宝玉的“证空”和“证情”
宝玉的人设是《红楼梦》里众女儿的守护者,他的目光和情感认知始终与女儿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他身上,无论是空,还是情,都离不开与身边姐妹的纠缠。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宝玉在人生过程中,看到的,应多是其所爱者的“不幸”;经历的,应多是其所爱者的“许多死亡”。这样一路走过来,加上宝玉“略望可成”的禀赋,最终成就了他“悟空”和“悟情”。
故事的脉络大致应该是这样的:贾宝玉在经历了家族败落和众姐妹相继夭亡离散之后,一度绝望,弃宝钗、麝月而“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但并没有在空门中得到归宿。无奈又离开了空门,与同样沦落遭难的湘云重逢,互相扶持,最终得到了心灵的归属与安宁,以“情榜证情”结案。
由于后半部分文稿的遗失,宝玉后来的故事的具体情节无法考据。但网上有一篇署名一方金的人,写了一篇《论贾宝玉人生五阶段》的文章,分析了贾宝玉的人生和心路历程,阐明了“万事归空,不舍深情”的大旨,很有创意:
一、色欲。肌肤之淫,人之本能,纨绔子弟的通性,无爱情,以可卿之毁灭告终。二、意淫。色欲极限后,向“情不情”升华,进入浪漫的情感世界,追求思想相通的爱情。但爱情为那社会所不容,以黛玉的毁灭告终。三、绝望。情感世界的破灭,非爱情的结合,无共同语言的家庭,终于于极端痛苦中斩断世情,遁入空门,寻求解脱。以宝钗的毁灭告终。四、色空。逃避现实,对世间一切绝情,进入“有形色空”的境界。然而,残酷的事实使他终于认识到,空门不空。以妙玉的毁灭告终。五、情悟。“有形色空”极限后,升华到“无形色空”,即“情空两济”的现实情感世界,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
这一“情悟”,也是人生的“顿悟”,伴随的,是落魄的生活、深刻的反省、超然的精神、不灭的才气。通观大观园中女子,只有湘云具备这种能力与条件,与宝玉重逢,共同“彻悟”。
03、读懂《红楼梦》作者的格局与价值观
说到宝玉跟湘云在一起,估计很多读者不开心,尤其是“黛迷”们,一个宝钗还没弄清楚,咋又跑出来个“湘云”!其实大可不必。前面已经说过,宝玉情窦初开的情感世界一直是为林黛玉所占据的,他的小儿女之情爱完完全全属于黛玉,不作第二人想。宝玉历经劫难后再次与湘云重逢,已经不再是昔日黛玉跟前的“宝哥哥”了,那时,他像空空道人一样,也已经“自色悟空”,抛弃了儿女私情之爱,走在顿悟人间大爱的路上。湘云的出现就是他“顿悟”的契机。
从这个意义上讲,林黛玉和史湘云出现在宝玉人生的不同阶段,完成了不同的使命,都是宝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主角。有了她们,才有了宝玉的“情不情”,而这正是《红楼梦》全书的价值总纲:“空”不是解脱之道,明知难逃“住坏成空”,仍然对世间万物万事满怀深情,才能达到真正的“彻悟”和“自在”。所以作者借“空”为名,遣“情”是实。
这绝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最高明的一种化境,不但契合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禅宗思想,也蕴含了儒家和道家“不脱离人生世间的‘天道观’视野。是对儒、释、道三家精神全然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寻求精神自由与安宁的终极关怀。读懂了这一点,才算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