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白醋祛痘?如何用白醋祛痘
司马迁写了一本《史记》,其中记载了一个典故“以貌取人”,有这样一句话: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两个美貌截然不同的弟子,一个丑陋无比,一个美如潘安,孔子以貌取人,觉得丑陋的学生将来肯定没有什么出息,于是留下了帅气的言传身授,结果英俊的中看不中用,一事无成。反而丑陋的勤学钻研,稳重实诚,那个口若悬河的且是咎由自取而丧失性命,孔子因此感叹说出了以上的话。
这个典故说的就是孔子的审美观,孔子可是世人眼中的孔夫子
,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人类文明思维世界的畅想者
,他的言行成为了一种典范和模板,被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利用和宣扬,就是所谓的儒家思想,当然文明演绎到今天,
我们还要从儒学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2021年马上快结束了,有些人闲来无事,无聊至极,在“眯眯眼”上做文章 ,瞎起哄,炒起一股风,冬月本就是寒冷的季节,给人又添了丝丝的凉意,好似飞雪迎面而来,一时让人睁不开眼,看外界总要眯着眼,难道这就是所说的“眯眯眼”?
NO NO NO!
说起“咪咪眼”,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中有两个人物必须提起——关羽、弥勒佛。
一个是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大将关羽,另外一个就是笑嘻嘻地弥勒佛,这两个人的眼睛并不大,可关云长的侠骨柔情和肝胆忠心让世人不得不敬仰,甚至死后用武圣来表达一种情感思维,供后世之人香火拜祭;弥勒佛虽然是神话人物,可他对待世界和快乐生活的笑容完全掩盖了自己的小眼睛。
对于这两个人人物,为何不说他们是“眯眯眼”,因为这两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正念思维超越了人们的主流审美概念。
有些西方人带着嘲讽的态度评价一个广告中的人物和模特,说成是“眯眯眼”,并用有色眼光看待一个人的长相,审美内涵出现了变态和扭曲,这是标准的以貌取人。
可为何很多人对“眯眯眼”有争议,这些人看到的是人的外表的不完美,并未看到灵魂光明的一面,可丑和美本就是辨证,没有美何来的丑,没有丑美将如何定义,可当今人的认知和审美也在发生着改变,有着文化情怀和历史情感,比如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喜欢胖一点的,如今,很多人喜欢瘦一点的,喜欢眼睛大大的,对眯眯眼自然有些乏味,当眯眯眼眼出现在公众场合,就不会受到大众化的赞许,从而引起不快和反驳,或者是议论和负面效应,这都是有可能的,这也是最近“咪咪眼”上了热搜的原因。
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外貌特征,艺术家和艺术行为在塑造艺术元素的时候,要考虑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这是肯定的,因为艺术是有意趣的,当然审美中的丑化在一定程度也会表达自信和社会内容,得到多元文化的渲染和认可,比如服装走秀,以前都是苗条的女子,现在也有肥胖模特......比如戏剧中,如果没有小丑显然不完美......
丑有时候也是另外一种的美,不允许存在歧视和慢待。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拘泥于审美艺术带来的享受,而是视觉和艺术背后的产品或者是一系列的广告,百姓百姓各有所爱,各持一词,有人就喜欢眯眯眼,有人喜欢大嘴巴,还有人喜欢大长腿,甚者有的人对肥胖感兴趣,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应该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外表本身具有多样性,那么审美艺术源于生活,应该多样化,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个时代有自己时代的审美元素,在古代一段时间内,三寸金莲成为审美风尚,虽然是陋习,可一定程度占据了主流,当今社会正值盛世阶段,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大众审美情趣,那些低俗扭曲和丑陋的绝对不能成为主流,尤其是文化型的广告和艺术,这是在诠释一个文明的进程,也是也演绎时代的美感,不能用刻意的丑化去描述现代审美的主流,让一种不是主流审美的事件或者话题成为时代符号,被他人和它国利用。
眯眯眼有其真实的内涵和修养,西方审美和东方艺术审美有本质的区别,审美价值是存在审美情趣和心理思维,而语言的释放和行为艺术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不能片面的扣大帽子。也不能全部否定审美的文化标签和历史情缘。
我们的民族审美修养不用他人指手画脚,也不需要西方文化侵入我们的爱国情绪中,自媒体更不能激化矛盾,污染网络的同时制造舆论,从而带偏一个人的心理正念价值。
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心地笑着就如同弥勒佛一样看待世界,这是幸福的眯眯眼。
如果外来审美者胆敢对我们不敬,制造丑陋的歧视,我们就像关羽一样眯眯眼,睁眼的那一刻就会用我们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衡量时代精神,诠释我们民族的美感和个性化审美元素。
我们要尊重美丑的个性化文明,也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要正视客观存在,不能老是学习西方,审美要有多元化,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丑化审美价值和主流审美思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