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香烟排名前十,湖南省最好的香烟 ,湖南香烟品牌排名前十 湖南十大名烟这都可以?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近日,在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简称“特奖”)答辩会现场,13位候选人先后分享各自在全面发展、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文艺体育、全球胜任力等方面的成长经历,展示各自的清华时光。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答辩现场,一起聆听,这些清华才俊的成长故事。
(排名以答辩顺序为次序)
↓↓↓
★ 1 ★
“世界是我回看自己,回看祖国的地方”。
——伍绍文 (人文学院)
外文系的伍绍文进入清华后,立志借学校的国际化平台积极提升自己的全球胜任力。介绍人柏晓静老师说伍绍文是“最忙的小孩”,她看到了伍绍文的转变和他转变背后的理解、尊重和反思。
他从认知和实践层面来锻炼自己,选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在大三下学期到MIT交换取得全 A 的成绩;过去三年间在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参与了共计47项国际交流活动。他还积极引导周围同学对国际交流的兴趣,担任中美大学生交流论坛组委会主席、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并与第一届苏世民学者共同发起“Global Solution Festival”的公益社会创新创业大赛。
作为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伍绍文正在和同伴一起筹建国际社团联盟,希望通过对国际社团和留学生的调研,为学校全球胜任力建设建言献策。现场对于评委“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提问,他条理清晰:对中国学生需扩大交流活动影响力,推进交流深度并推己及人,由参与学生发动周围同学;对于留学生则需要趋同管理,提升双语化建设和国际学生融入度。
回答“世界是什么”,现在的伍绍文认为“世界是我回看自己,回看祖国的地方”。他说:“我期待自己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并和清华伙伴一起探索。”
★ 2 ★
“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体育,热爱体育,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周佳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的周佳是2014年开始复建的高水平运动队——清华女篮的主力后卫。4年期间,她与球队从首次参赛打进四强的“一鸣惊人”,到2017、2018蝉联CUBA总冠军;她在赛场顽强拼搏,夺得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枚三人篮球项目金牌。在清华体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激励下,周佳是竭尽全力为清华的体育事业争得荣誉的女子篮球队队员。
专业排名年级第二,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希望在将来的事业中将体育和金融领域结合起来”,她是努力上进的清华学子。
“十佳运动员”、“最佳团支书”、体育代表队常务部部长、学习部部长、第一党支部书记,马杯裁判员和教练员,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注于当下、不在自己的学问上留下空白、利用碎片化时间丰富和提高自己,是她平衡学习与篮球训练的三个诀窍。在清华运动队训练时间不如专业运动员长的情况下,能够事半功倍的训练,是她理解与践行的清华体育精神。
她说:“希望在本科即将毕业之际,能将这些优良的体育运动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体育,热爱体育,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 3 ★
“做优秀的建筑人,立志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人,助力祖国未来人居建设,我在路上,也一直会在。”
——司桂恒 (建筑学院)
司桂恒被未来的博导、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称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是若干年来让老师眼前一亮的才子。从大一年级第九到大二大三的年级第一,从“绘画小白”到拿起画笔描绘清华、展现建筑与文化之美,司桂恒诠释了建筑人的品格,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蒋南翔奖学金)、学业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司桂恒坚信“身为建筑人就要有建筑人的品格”。从让老人安居的养老院,到承载北京未来功能的海淀东升科技园,他认为建筑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在照澜院旧建筑改造的项目中,他展现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弱者群体的关照;在清华大学历史纪念馆的设计中,他将建筑、园林与清华文化相结合,深入探究如何通过建筑来展示深厚而充满活力的清华文化,设计获得“鸟巢”中方总建筑师李兴钢老师的高度评价,称其具有:“超常的成熟、天分和勤奋”。
司桂恒曾连续三年担任暑期学校辅导员,连续两年担任新生骨干营辅导员,目前还是建筑学院八字班学生眼中可亲可爱的小班主任。
他说,“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想用建筑的力量,把思考传递给更多的人。”
★ 4 ★
“这就是我的一个新起点,我希望在未来能够做一个国际领先的网络科学家,为建设网络强国而奋斗!”
——孟子立 (电子系)
介绍人评价15岁就进入清华学习的孟子立快速成长的秘诀在于“自律”和“自我驱动”,“十一点准时睡觉在电子系并不多见”。
他称自己的研究道路是“科研小白”的成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孟子立参加了新型网络体系结构 SRT,开始了他的网络科学研究之路。2017年,孟子立参与的网络功能并行化项目形成的一篇论文,被该领域公认排名第一的会议SIGCOMM 2017接收。尽管只是贡献了一些想法,但是自己名字出现在论文致谢中还是给了他莫大的激励。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面对科研中的挫折,孟子立有自己的态度。与股市相反,他习惯用绿色表示论文被接收,红色则表示被拒——事与愿违,“大盘”总是红多绿少,但是支撑他的是行胜于言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斗志。此后,孟子立以第一作者陆续发表三篇国际顶级会议论文,在ACM SIGCOMM 2018中获学生研究竞赛金牌。这是八年以来,中国在ACM SIGCOMM学生研究竞赛中获得的唯一金牌。他被导师评价为“清华实施SRT以来,多年来培养的卓越人才的优秀代表”。
他不仅学业基础扎实,三年总学分绩全系第一,连续三年在系综合奖学金评比中获得最高荣誉,还多次组织社会实践,赴国内外多地调研并获奖,积极投身志愿,是清华大学三星级志愿者。
他说,这就是我的一个新起点,我希望在未来能够做一个国际领先的网络科学家,为建设网络强国而奋斗!
★ 5 ★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难一步,佳一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顽强的生活下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江国琛 (材料学院)
家境不佳父母患病,材料学院的江国琛以极强的魄力抗住生活的压力,顽强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基础不够牢固,知识不能理解,就花更多的时间去学去想。踏足清华的每个自习地点,他收获了两年年级第一的成绩和各种奖学金。
学习扎实,科研认真。他的钴铁基非晶合金微纳力学性能的探究,获得了清华挑战杯三等奖,并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学术论文。“实践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因此江国琛每年都会参加实践活动。自身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国家扶贫事业,他在云南省南涧县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自立自强,热心助人。江国琛一直积极参与勤工助学的工作,服务时间超过600小时,多次被评为优秀队员和勤工助学大队先进个人。他在超过20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挥洒汗水,是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学院十佳志愿者。
如今选择本系直博的他将不断深耕,“助力中国成为科技强国”。他坚信——自强不息才能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厚德载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 6 ★
“改变的是研究方式方法,但不变的是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和敬畏。”
——赵长欣 (化工系)
在介绍人化工系党委书记王铁峰的眼中,赵长欣不止学习成绩突出,更重视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学以致用。
在化工系,赵长欣连续三年学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一,25门基础与专业课程取得A或A+。
赵长欣说自己与科研结缘源于对化学的兴趣,高中时期他甚至在家中组建私人化学实验室,用来“娱乐和放松”。来到清华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实验室。在实验室中,他合成了400+样品,拍摄了1000+电镜照片。大二时他打开科研大门从事纳米材料以及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基础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一作SCI 论文一篇、一作会议论文两篇。在清华“星火计划”、“学推计划”、“北创”等项目的支持下,他开展了系列纳米材料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针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深入研究了氧与硫在该材料表面的电化学转化行为,并入选 2018年“未来学者”项目。
赵长欣积极投身于学校的科创服务事业。在校科协、化工系科协和指导六字班同学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他决心——“从被点燃到去点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 7 ★
“我立志做扎根社会的人文建筑师,为中国和世界的欠发达地区添砖加瓦。”
——张园 (建筑学院 / 新雅书院)
新雅书院院长甘阳教授评价:“老师们希望遇到单纯,朴实又有才华的同学,张园就是这样的学生。”
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新雅书院的张园,在保持建筑学院四年总学分绩第一的同时,也在新雅书院通识课程中取得94分的好成绩,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并获好读书奖学金等奖项。
刚入学时发现自己不会写论文,张园就坚持每天去图书馆,至今已经积累了578本文科图书借阅量。知识的积淀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一作的身份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领域最高水平会议发表文章、在第二届北大哲学学术会议发表文章并做会议报告。
扎根中国,立志用设计改变生活,张园将对人的关注带入建筑设计中,改善城市弱势群体生活,参与的照澜院菜市场改造设计充满人文关怀,获得年级唯一一个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BIAD 优秀设计奖;在意大利米兰交换期间,她加入 Pier Paolo Tamburelli 教授工作室,带领组员在难民众多的洛莱托地铁站实地调研,进一步将对欧洲底层民众的思考融入到设计中……在她看来,建筑只有与弱势群体的需求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力量,“比起繁华都市的锦上添花,建筑设计更应是欠发达地区的雪中送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梦想把中国对人的关切做到世界的广厦万千,为欠发达地区添砖加瓦。
★ 8 ★
“我想成为的科学家应具有走向全球的胸襟。”
——田毅 (自动化系)
介绍人、自动化系张涛教授评价田毅体现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知道如何塑造自己、注重自我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本科生。
作为自动化系2015级的一员,田毅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夯实基础,他三年共有25门课程、73学分取得A或A+的满绩成绩,其中数理基础、专业核心和通识教育课程各占三分之一。
初探科研,在大二与计算机视觉结缘,田毅的第一个项目即在2017IEEE ICIP上发表二作论文。随后他在人体骨架行为识别课题中作为共同一作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2018IEEE CVPR上发表论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希望用自己对科创的热情感染更多人。大三年级同时筹办两项科技赛事,他在新生C语言比赛中带领21名开发组成员在整整三百天时间内从无到有,完成了超过1万行代码的平台开发。
“我想成为的科学家应具有走向全球的胸襟。” 大学三年来,田毅每学期都坚持着一门第二外语的学习,并在出国交流中不断探索。
他说,未来,向着“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科学家”的目标,“我将永远在路上。”
★ 9 ★
“我是王元辰,我要做国际舞台上的清华环境人。”
——王元辰 (环境学院)
朝着理想前行,王元辰三年来作了四步努力——蓄力、交流、实践、带动。
本科学习期间,王元辰连续三学年专业排名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大三下学期在哈佛大学交换期间全部课程(包括三门研究生课程)均为满分。同时她致力于提高个人的语言和表达能力,获清华大学首届公共演讲比赛冠军、IET全球英语公共演讲比赛中国区季军等多项荣誉。
三年来,王元辰积极参与国际工作,在国际组织中发出中国声音。她入选20位代表之一,参加美国国务院全球环境领导项目;曾两次举办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模拟气候变化会议,并组织团队前往真正联合国气候变化缔约方举办边会。此外,她还“真刀真枪”参与气候工作,在美国国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等5个机构共10个月的工作中进行低碳项目开发与气候政策研究,完成一个项目开发汇报、一份研究报告、起草一篇学术文章并提交九份政策分析。
注重全面发展的她在院联合运动会上获女子双摇第一名。
致力于“做国际舞台上的清华环境人”,她说:“我会继续用一生时间,助力祖国的全球环境治理战略,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 10 ★
“做有清华底色的社科人,有社科特色的清华人。”
——刘充 (社科学院)
介绍人刘涛雄老师用“唯一”来形容刘充,“他是做学术主持得最好的,也是主持人里面做学术最好的,做到了社会情怀加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刘充本人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有清华底色的社科人、有社科特色的清华人。他入选2018年人文社科领域唯一的“未来学者”计划;一篇一作被 CSSCI 接收;参加2017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2018世界管理学大会( AOM )并做汇报;参评政治经济学青年论坛,取得迄今为止国内本科生的最高名次。
在大一时,读了华罗庚关于经济学的九篇连载论文后,他认识到“对话需要语言作为载体,而学术对话的载体应该是数学语言”,自此走上学科交叉之路,决心用数学工具解释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入选“星火计划”,获得2017年人文社科领域唯一的SRT优秀项目一等奖。
他是校级演讲比赛冠军、“清风明辨”全程最佳辩手、“挑战主持人”大赛亚军,不到两年时间解锁校内几乎所有大型学生活动舞台。他立志借由话筒讲好清华故事,“人文清华讲坛每一次都不会错过”。
刘充说自己正在做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尽己所能去兼济天下。他在学生发展中心任高级讲师,开设的工作坊超过1000人次参与,并为“鸿雁计划”的同学们开设课程。此外还在人大附中等中学担任选修课教师。
他说:“未来,我将继续挑战自己;上大舞台,讲好清华故事。”
★ 11 ★
“关注有价值的研究,才是于人于己负责任的行为。”
——姚顺宇 (物理系)
介绍人、物理系主任王亚愚说在自己开设的主要面向博士生选修的凝聚态物理课程中,姚顺宇是十年来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两名学生之一,“兼具过人的天赋,对基础科学的极大热情和认真的工作,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大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物理系的姚顺宇初中就被物理学内在的美所震撼,希望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大一入学的他在理论物理艰深的学习中夯实基础,开始参加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读书会和组会,与博士生们一起讨论。大二开始选修研究生理论课,并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物理组)清华唯一的特等奖。
姚顺宇坚持勇于挑战难题,做第一流的研究,他认为“本科生不是学术灌水的挡箭牌”、“关注有价值的研究,才是于人于己负责人的行为”。一直努力寻找感兴趣的前沿问题的他在大二下被周期驱动系统所吸引,和导师一起用 50余 页的长文章首次完成了对任意空间维度和任意对称性下该类系统的完整拓扑分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成为日后该研究方向的“字典”,以一作发表于PRB。首次在国际上给出了关于非厄米系统的拓扑能带理论,并准确预测了相关现象,以一作发表于PRL。他认为,“一个美妙的现象一定有一个简洁优美的描述”,在研究其他维度和对称性下的理论时给出了更容易计算的低能理论,并在工作中定义了两个新的物理概念,以一作发表于PRL。
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将物理的美传递出去,姚顺宇负责物理系的科普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撰写了数篇推送,并有两篇评述性的文章被收录在中文期刊《物理》上。
他坚信我国固体物理事业的奠基人、清华老校友黄昆先生所说的:“科学研究一是要学习知识,二是要创造知识。对做科学研究 工作的人来讲,归根结底在于创造知识。”
★ 12 ★
“正是因为我深知微电子领域的重要性,清华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决心坚守于此,希望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微电子领域带来突破与改变,为我国微电子事业作出贡献。”
——李林森 (微纳电子系)
介绍人、微纳电子系任天令教授用“能量”和“超越”两个关键词形容这位“现象级的、走进了微电子领域圣殿级会议”的本科生。
李林森是16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金牌,曾获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和全国物理决赛实验第一而保送清华。在大一入学时就加入课题组开展科研尝试,并通过各类竞赛提升科研中理论、仿真、实验、项目等能力,获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以独立作者获清华挑战杯二等奖;大一暑假即入选美国创新创业调研团。
电子器件作为物理硬件的基础组成部分,重大突破有时会大大改善人类生活。枯燥重复的实验和成果产出的长周期没有难住李林森,目前他已正式发表6篇SCI论文和1篇微电子顶级会议IEDM,其中一作或共同一作5篇。
深知微电子的重要性,他一直坚守于此,紧跟着微电子前沿开展交流。大三他在MIT交换的课程获满绩点,并通过MIT微纳加工实验室面试,成功解锁了的所有权限。大三暑假的斯坦福UGVR暑研项目期间,他研究存储器阵列中的选择器器件,在Philip Wong教授指导下完成2篇一作论文,1篇已发表于微电子器件领域顶级会议IEDM。
他深知工程类科研产生社会效益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正如我的名字:李林森,一个木,两个木,三个木,像树木一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成长,不断壮大......"
★ 13 ★
“做一名博学通识的清华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吕一铮 (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的吕一铮介绍了他“非典型清华理工男的三年”。刚入学,同龄人的优秀就让吕一铮意识到接下来每一天都必须努力。他搜集了大量习题,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在环境工程三年平均学分绩排名第一,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
他投身环境科研,在产业生态学领域深入探索,主持的“化工园区应对污水提标经济绩效研究”SRT项目获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A级评定。他还参与了工业共生领域全球案例数据库的搭建工作,成果在ISIE Americas 2018会议作为唯一本科生进行口头汇报。
答辩现场,吕一铮用英语、日语、韩语、德语、越南语5种外语随机翻译“这对我并不困难”。他热爱语言和传统文化,有六门外语学习经历,其中4门外语获得能力证书,《大学语文》更是获得了近三年唯一的满分成绩。丰富的语言背景下,他主导了“基于iOS系统的汉字音查询应用及字音漂变研究”项目,并获得清华挑战杯一等奖。
将知识付诸实践,吕一铮3年组织和参与了12次社会实践,所在支队获1次金奖,2次银奖,3次铜奖,入选“星火计划”第十一期,并作为第一作者受邀参加“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做口头报告。
谈起职业理想,吕一铮希望投身于祖国环境工程中。他说:“做一名博学通识的清华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答辩会还在“清华大学”微博图文直播,众多网友围观——
来源 |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